美文网首页底层 草根 微小说专题河南师范大学
教改难以推进有没有行业原因?(读书笔记)

教改难以推进有没有行业原因?(读书笔记)

作者: 161f09651b9e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05:54 被阅读114次

  在《冬吴相对论。“轻”公司与“重”公司》这期节目中,主持人谈到:

  医院有一个特点,它的需求是相当刚性的,医院做的广告再厉害,你不生病也不会去。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病人对医生有需求,但他只知道自己不舒服,他有什么需求是需要医生通过搁置那个各样的检测手段来告诉他的。由于医院的需求非常刚性,所以它自我改善的愿望非常低,因此表面上医院是病人看病的地方,实际上医院更像病人。

看到这里,我就想,如今学校的需求比医院的需求更刚性。许多人得了小病扛着,不去医院,医院也就挣不着它的钱。孩子上学你能“扛着”吗?孩子不上学,你家长违反义务教育法,再说,别人家的孩子都背着书包上学堂,眼看要成龙成风的样子,你能不着急?上医院是无人羡慕。无人攀比的事情,上学则不然。进医院是花钱买健康,健康的人不必花这笔钱,上学则是花钱买未来,不但是孩子的未来,而且是家长的未来,没有一个家长不上心的。所以,学校的需求比医院的需求更刚性。那么,学校自我改善的愿望会不会也很低呢?医院比病人更像“病人”,那么学校会不会比学生更像“学生”(而且是厌学的学生)呢?

  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只要别人有求于它超过它有求于别人,它就倾向于保守,倾向于维持现状,因为“反正我不进步你也照样离不开我”。所以你就会发现,历来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外部推动的,都是从外面进来的,我们极少见到学校内部出现大的改革,然后社会跟进的。其他行业这种事就很多,特别是IT产业,我想这不光是体制的问题(控制过严),也不光是教育者的水平问题,还有缺乏动力的问题。教育者坐等学生来受教育就是了,改革的意愿自然不迫切,重点学校尤其如此。重点校是教育界现行状态的既得利益者,维持现状对它们最有利,它们当然没有多少改变现状的冲动了。不信你看,教改的典型往往是那些日子混不下去的普通校,没办法了,要关门了,只要背水一战,结果倒闯出了一条路。那些重点校和名校的改则则多半是表面文章,甚至可以说是做给人看的。本来没有多少需要改革的切肤之痛,又必须做改革的“领头羊”,就只能在包装上做文章了。

教育这个行业骨子里是保守的。我们懂得了这一点,一方面可以防止莽撞冒进,可以避免被很多激进的空谈忽悠,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我们反省。与其等着社会和家长用鞭子瞅着我们往前走,不如自己早作打算,有所改革。教育这个行业缺乏自我改善的动力,就更需要教师主体性强一些,主动一些。

读后感:我们的教育起步较晚,起点也很低,几十年了改来改去,换汤不换药。我们的教育离真正的教育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虽然很多人诟病我们的教育,但是至今也没有人能提出一套完整的教育的新体系和新方案能让人信服,而影响比较大的“新教育改革”也是在体制内的一种改良,至于到底能有多大的成效,还是需要时间来验证。

  就本文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已经有了不少的人开始逃离公办的学校教育了,有了类似私塾的办学模式,这也是一种尝试。唯结果论,每年的几百上千万的大学生中,真正对社会产生高价值的学生其实比例是不高的,我们最缺乏的是创新型的人才。很多人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维系这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作而已,属于相对“平庸”的状态。而还有一部分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把学校教育看透彻一点,更多时候只是为了更有利于拿到“文凭”来生存。而对自身的成长,能力的提升帮助不是很大,或者还有害处,所以选择体制外的教育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或许能走出一条新路子,能真正的发挥出人的潜力,扬长避短。

而那些所谓教改成功的学校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应试成功的学校,什么衡水啊,洋思,毛坦厂之类的。当然也有在尝试新模式的学校,只是不太为人所知。

而教改肯定是势在必行的,只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只能是缓慢的前行,摸着石头过河。可能最终还是自上而下的变革,很多普通学校的普通教师已经疲惫不堪了,有很多的想法和怨言,也有很多期待,想做真正的教育,只是奈何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们的主体性得不到最大的发挥。至于当前的教育问题还是值得大家去研究和讨论的,还是乐观一点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改难以推进有没有行业原因?(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xt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