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五):青年周恩来与修身

作者: 读书村的大樟树 | 来源:发表于2023-01-10 14:12 被阅读0次
周恩来

小时候,不记得从哪里看到说周恩来的一段文字,就是说他小时候,每天照镜子,镜子上贴着一段话,照镜子时候看,勉励自己。

1964年3月8日,周恩来在飞机上读报

这段话如下: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雪花膏

我不得不说,这一段文字,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小时候,家里桌子上,有一面很小的镜子。我妈妈经常照,印象最多的是妈妈拔露出来的白头发茬(妈妈花白头发出现应该是六十五左右,但白头发茬却是四十左右就有了),或者,往头发上抹鸡蛋清,往脸上抹雪花膏。其实,那时候雪花膏,比现在很多女性抹在脸上的东西好闻,味道幽香纯正。

我们家男人,似乎没有照镜子的习惯。父亲肯定没有照镜子的习惯,父亲照镜子只有在理发的时候。父亲理发,那是享受加陶醉。

1962年,周恩来同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右)、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左)在一起

周恩来的这一段修身的文字,如果仔细看,那是微习惯,微表情的形成,男人这样对着镜子去调整,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擦亮那俯瞰苍穹的鹰眼,是为了调试那御风高飞的双翅。

周恩来后来看人的眼神,始终是炯炯的神采,我觉得和小时候的修身,有很大的关系。

修身齐家

中国文化的根,就是讲究修身齐家。我个人觉得,修身,不能仅仅局限在道德层面认识,还要看到修身带来的身体本身的不一样,注重修身的人,身体会光彩熠熠而又行为利落。注重修身的人,心情会乐观开朗且常能逆势上扬。

1963年,周恩来观看京剧表演并祝贺演出成功

很多时候,我特别欣赏特别赞成男人华服,我觉得那是给皮肤的每一个细胞,都注入了朝阳的因子。我认为男人华服,本来就是一种修身。很多人,没有那个意识,也没有那个品味,甚至,也撑不起华贵程度的衣服。当然,有时候,也是没有那个钢镚。

男人华服和男人艳服不是一码事。男人华服,往往,撑起的不只是衣服,往往撑起的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事业,一个永不熄灭的梦想之灯,永不枯竭的信仰之河。


每天发布,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

欢迎点赞收藏!

关注我,新的一天,不能没有你!

相关文章

  • 家文化(五):青年周恩来与修身

    小时候,不记得从哪里看到说周恩来的一段文字,就是说他小时候,每天照镜子,镜子上贴着一段话,照镜子时候看,勉励自己。...

  • 周恩来的学佛日记

    ①周恩来总理在他的青年成长时期屡次接触佛法,在《周恩来早期文集》里,收录了周恩来总理青年时期的三篇佛学日记,从中可...

  • 青年诗人周恩来

    2018年12月31日,在天津八里台新文化广场二楼古旧书店购买了一本《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

  • 22期周末剧场大家乐活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内容;“家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

  • 相识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夫人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有些人也许不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夫人相识于“五四运动”时期。 在周恩来总理的眼里邓...

  • 周恩来总理的佛学日记

    在《周恩来早期文集》里,收录了周恩来总理青年时期的三篇佛学日记,从中可见周恩来总理对佛学的研究程度: (丁巳十一月...

  • 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修身...

  • 儒家做人 道家做事 佛家修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修身...

  • 道家做事,儒家做人,佛家修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修身...

  • 青年周恩来的成长路径--读《周恩来传》

    2017年7月27日因工作原因观看了《建军大业》,影片中,29岁的周恩来作为最高领导人推动了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文化(五):青年周恩来与修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np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