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是饭可以乱吃,话绝不可以乱说。
记得第一次在澳洲进医院,一个小手术而已。那时老公还是男朋友。从躺上手术床开始,我就怀着对一切都好奇的心理睁大眼睛四处乱看,丝毫没有紧张害怕,直到麻醉师一针下去不省人事。然后再醒来,就已经在休息室。
护士打电话把等候在外面的老公喊进来,送上一盘食物,他就那样温柔的喂我一口饼干,再喂一口咖啡。现在想来莫不是当时麻药劲还没过?我居然傻兮兮的说了一句:如果进医院能让你对我这么好,我情愿经常住院。简直是一语成谶。
此后真的渐渐变成医院的常客,但每一次去医院,我都内心没有惶恐或忐忑,不得不说,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这里医院的环境,让人安心。
公立医院周六早上的ED去年二月份我一个人在家晕倒,醒来后打电话让住在附近的朋友送我去急诊。这是悉尼前三大的医院之一。一个普通周六的早上,急诊室里只有寥寥数人。在前台填完表格之后,等一会儿便有护士出来量血压。紧急情况下会马上推进去,如果情况不严重,便再要多等一会儿。
很多人反映急诊都不急,有时需要等四五个小时才能见到医生,那的确是因为病症并不严重。而我们作为病人,当然总是希望医生能在第一时间过来关照自己。但是众所周知,就像媒体上宣扬的澳洲“看病不花钱”一样,全民医保的制度下,免费资源总是处于紧缺,“等”是在澳洲看病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真的以为看病都“不花钱”,那就大错特错了。政府有限的医疗资源根本不能满足所有人“免费看病”的需求。每一个家庭基本都额外购买了不同等级的私人医疗保险,来应对政府不报销的部分。
于是误打误撞的,我竟也享受了一次私立医院的高品质服务。
电梯口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的不同,大多体现在一些细节之处。比如出了电梯口,公立医院会是摆几把硬邦邦的椅子,而私立医院是更温馨的沙发。
住院部走廊同样是一个周六的下午,走廊上空无一人。但是偶尔透过开着的门缝,能听到病房里有一家人的嬉笑声。原来都住满了人呢!
厨房因为要住一晚,护士特意领我来厨房,示意我冰箱里有牛奶、面包,桌面上咖啡、茶,以及冷热水等一应俱全,饿了就来自己动手。
单人病房这间私立医院规模并不大,病房在四楼,但窗外依然视野开阔。飘窗也做成床榻的样子,有亲人陪床很合适。
卫生间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在一起,很大一间,大到轮椅自由出入也没问题。干净的让人无比放心。
遥控器躺在床上百无聊赖打开电视,却发现像在演哑剧。细看才明白,这个遥控器上部是个听筒,所以看电视,真的是一个人安静的在看,难怪整个医院静悄悄的。
澳洲住院那些事还没来得及自己去找食吃,就有工作人员推着小车挨个病房送餐了。这水平就绝对比公立医院高出几个档次。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付了私人保险的入门费之后,医院再去向保险公司收多少钱我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没有买私人医疗保险而选择私立医院就医的话,恐怕会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这就牵扯到澳洲医疗制度的问题了。之前李冰冰在澳洲高烧看不了,手被扎出血的新闻一出,我作为常年和各种医生打交道的资深病人,真有点哭笑不得。
这样的小毛病在澳洲首先要去看全科医生(GP),而且基本是看不好的。我们都已经习惯自己买点药就扛过去了。因为这里对抗生素管制非常严格,人们体内还没有抗药性吧,所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医生开出处方药,那就应该可以解决问题了。
其次,发烧去急诊的话,等候五六个小时也很正常,就像我之前提过,有限的资源应对庞大的免费,医院有严格的优先等级规定的。发烧根本排不上号。
澳洲住院那些事再说扎针,我也曾在医院的急诊室被一个老太太扎的血到处飙,手腕淤青了好几个星期。作为病人,我们有时很害怕医生亲自来的,因为“术业有专攻”。相比之下,专门抽血验血的地方那些人手艺倒是很好。
END
在澳洲看病,预约、等候、与医生交谈,或者手术、B超等,每一步都是在安静有序,并且非常隐私的环境下进行。每每进入那样的氛围,作为病人,我都可以放下心里的一切紧张、纠结,从容不迫的把自己交给医生和护士。
看病住院真的是一种享受的过程了。
不过,还是希望健康最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