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人们在成功时,往往会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的结果;而失败时,往往会把原因归结为除自己以外的因素。这种现象其实就是一种归因。心理学上称之为“成败归因”
文 图/小白杨好,现在来看一下归因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中
归因指个体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咋读好像有点绕,如果结合篇头儿细嚼慢品,就能很好的理解了。
接着说
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且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需要。
为啥这样讲,还是拿成败归因来说。
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自己努力的结果);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除自己以外的其他因素)。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也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失败了不是自身的原因)。这其实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
读到这儿,出现了两个词:内归因和外归因。这该如何理解,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行为原因之“内因与外因”(行为原因共分三类)。
简说心理那些事儿之“归因” ‖ 一内因与外因
内因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个人特征),将行为特征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外因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再如,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这些都是一种自我防卫的策略。
不过失眠患者往往有相反的归因倾向。
拥抱蓝天,气爽心宽。祝您心情美美哒!
好了,这次就说到这,改天继续。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非,李振文,社会心理学导论,1987
[2]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第3版)2003
简说心理那些事儿之“归因” ‖ 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