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技巧向往太阳,也能逆光生长其他
我就是那个挤地铁的普通青年啊

我就是那个挤地铁的普通青年啊

作者: 戴你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7-10-26 09:41 被阅读2747次

    “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

    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

    知乎果壳关注无数,

    36氪每日必读,

    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

    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

    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

    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熟悉这样的场景吗?有没有中枪的感觉?

    01 我是怎么听《罗辑思维》的?

    今天刷手机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新浪科技讯 10月25日上午消息,罗振宇今日在朋友圈谈《罗振宇的骗局》一文,“大家也在问我对那篇文章的看法。刘润老师写的,和我看法一样。我就偷个懒了。”

    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表示,“这两天不少人问我对一篇文章的看法,我回答:不值得讨论。写那篇文章的人,放在20年前,会写《读书无用!卖做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放在10年前,会写《MBA无用,读完总裁班后,公司终于倒闭了!》。

    今日早间,一篇为《罗振宇的骗局》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提到,大部分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罗胖子更多意义上满足了绝大部分人不喜欢读书却喜欢被人称之为读书人的虚荣心。

    “对于绝大多数人,听再多罗胖子都不可能成功,因为都是二道贩子的产品,听着很高大上,但是都不够系统,且失真。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罗胖的回应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感觉挺震惊的,因为--我每天都在听《罗辑思维》!而且我从2年前就开始在喜马拉雅app上听他的节目,那会每期节目有差不多1个小时。

    这么看我似乎是罗胖的铁粉了。然而,我并不是,因为我的动机不纯。大家听罗胖的音频是为了学到知识、更好更快地成长,而我是为了治疗我的失眠。怎么说?因为我的睡眠质量很差,有一点儿动静就容易醒和睡不着,而住的地方那会附近开了个KTV,每到晚上11点就准时“我们一起嗨起来”,夹杂的摇滚让我心脏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跳动,逼得我必须要用另外一个声音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然铁定失眠。并且,最开始我听的也不是《罗辑思维》,而是《百家讲坛》。然而尝试了几个,感觉都不太好--那种状况下,人对声音会比较敏感,入睡前肯定希望找到自己感觉最舒适的声音。最后也忘了是怎么找到的《罗辑思维》,感觉还不错,就一直到现在了。所以你要问我,听了《罗辑思维》这么久,学到了啥?还真没有,因为我纯粹是用这声音冲淡周围的杂音,让自己更好地入睡,往往第二天我就忘光了,根本想不起也不会去想头一天晚上听了什么内容。

    02 到底谁骗了谁?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告诉你,我对知识付费的概念认识还很浅,不是任何人的粉,我也远没有到花费几千上万来投资自己的程度。但就知识付费本身而言,我个人倾向于挺罗胖。

    回到新闻本身,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看过就过了,反正是刷手机,脑子里串了一下就没了。今天我可能有一点儿较真,我就立马百度了《罗振宇的骗局》这篇文章,发现这篇文章是引自某个公众号的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

    公众号文章截图

    从新闻的日期来看,应该是最新发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关注,但是各大媒体引用的却是8月2日发的那篇文章(两篇文章部分内容一致),而且时间也比较早,并不是最近2天才有的。不过媒体也有媒体厉害之处,原文标题是《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但媒体发布的时候就变成了《罗振宇的骗局》--吸睛的本领着实佩服!

    就本身标题而言,一个是“不告诉你”,一个是“骗局”,这差别也太大了吧!比如,一道数学题有两套解法,一种情况是,你的老师在课上教了你一套,另一套他不告诉你(我们假设他就是故意不告诉你)。第二种情况是,你的老师告诉你这道题就这一套解法,其他没有。能一样吗?在一些人眼里,的确是一样--因为结果相同,我只会一种解法。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记得很清晰,高中的时候老师在教一道题怎么解的时候,有许多尖子生并不一定就是按照这样的解法作答,反而是有自己的思路解法。

    关键还是在人。

    03 文章观点一定对吗?

    文章中,作者总结:

    “罗振宇们”永远不会告诉你一个秘密:

    主动学习远比被动学习重要。

    系统学习远比碎片学习重要。

    向内学习远比向外学习重要。

    专业学习远比跨界学习重要。

    部分观点我个人是认同的,比如系统学习远比碎片学习重要,向内学习远比向外学习重要。但是我也想提点儿自己的看法。

    主动还是被动?我能理解作者想表达的“主动学习”意思是“主动去挖掘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别人筛选过的知识”。但是我认为,当你选择去追求知识付费学习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你要知道,虽然2016年是知识付费元年,用户已经超5000万人,2017年预估规模300亿-500亿元(数据来源于网络)。但总体而言,付费人数肯定还是远远小于免费人数,当你选择了付费,你就选择了主动学习,至少你有想要学习进步的心态。这就好比网游,一个成功的游戏必然是大R、中R、小R和免费玩家都需要,不然大R哪里来的虐人的快感,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免费玩家完全无法逆袭--也许你可以利用自己的天赋、努力、方法或者好的团队。

    专业还是跨界?我承认专业很重要,特别是对搞技术出身的。所以先强调一点,我并不是否认专业的重要性。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懂专业更好还是懂跨界更好?在这点上,我认同何帆老师的说法。

    未来的多面手是“瑞士军刀”型的人才,瑞士军刀有很多功能,每一种功能都很好用。“瑞士军刀”型的人才要了解很多专业,在每一个专业都能是专家。很多功能,每一种功能都很好用。“瑞士军刀”型的人才的生存秘诀是他们跨界创新、迅速迭代的能力。

    在这你可能感觉不到什么,因为何帆老师提到的还是要专业。我再引用《好好学习》作者成甲的说法,作为进一步解释。如果你想要在A领域做到前1%是很难很难的,但是想做到前20%是有可能的。同时,你在B领域也能排在前20%。那么在AB同时的领域里你可能就是名列前茅了。

    这么听可能有点儿模糊,简单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在你现在的公司里,写文案你不是最好的,但是能排得上号;做设计你也不是最好的,但也还不错。那你就有可能是公司里既会写文案又会做设计的人,还担心不被重用吗?现在又有几个公司只给员工安排一种任务的?哪个不是既做牛又做马?注意,我强调一下,必须是有一定的水平才行,你如果两样都非常普通,自然跟你没多大关系。

    你应该适当跨界

    此外,你还得考虑到当前这个行业的红利期。确实,你非常专业,但是一旦这个行业消亡了呢?你又何去何从?不要忘了当年的国企改制,有多少人要下岗自求谋生。难道我们的父辈都不够专业吗?人工智能已经在逐步崛起,很多行业可能就要被机器人给取代(无论这种情况是否会在短期内实现,至少存在这样的隐患),在这样的历史大势下,你所具备的专业又真的能让你无后患之忧吗?不管你是认同专业还是认同跨界,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确需要我们好好思考。

    04 为什么我倾向认同知识付费?

    诚然,现在的知识付费市场良莠不齐。各种所谓的“21天从新手到大师”、“一周快速提升写作能力”、“一小时让你快速掌握时间管理”等训练营随处可见。我自己也偶有订阅这样的课程,听下来也没听到啥,有的时候还要怀疑是不是自己太笨了,听不懂老师说什么。但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知识付费目前正在风口上,确实是让很多人趁着这波红利期赚得盆丰钵满,但市场终归是会逐渐走向规范化,良币终究会驱逐劣币。这一点我深以为然。

    比如得到APP,目前是知识付费市场的大头。它也正在发挥头部效应,吸引汇聚了一批有知识有学问的智者在平台。好点的专栏能有10万+的订阅量,那你能说这10万+的用户都能“得道”吗?当然不,幂律分布告诉我们,可能就仅仅是那20%甚至10%左右的用户能够有所收获,绝大多数用户可能就如《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中所说的:

    一付费一收听,就误以为学到了知识,

    其实离真正的掌握知识差了十万八千里,

    你以为买到的是知识,其实买到的是“知道”。

    你以为买到的是掌握,其实只是囤积了一堆“知道”。

    但这是知识付费的锅吗?任何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也仅仅只有那么几个是尖子生,几个差生,大部分就是一般成绩的学生,不好也不坏。在知识付费上面不会主动思考的人,自己看书就能“得道”吗?如果不会思考,甚至深入思考,你就算一个月只读一本书,读完也不知道读了些什么,读了有什么用。那这又为什么是知识付费来背锅呢?

    这就好比中国的大学。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大学也被人诟病了好多年(这里不谈教育体制的问题,话题太大),但所有学校都是开放的,你只要参加高考都可以报。那你能因为有些大学确实比较“垃圾”而否定中国的大学吗?

    那知识付费好在哪儿?

    对我而言,一款优秀的知识付费产品应当能够简洁、高效、深度地传递知识。我上下班一般是坐公交,时长大致在30分钟左右。说老实话,在公交车上特别是我所在的小城市里,拿本书在那“装逼”我真怕第二天我就上当地报纸头条了(我有个同事因为在公交车上看书被地方媒体放在网上)。而带个耳机,听音频的同时顺手在手机上做做笔记,在我看来是特别顺手的事儿。

    此外,拿我订阅的《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二季》举例。之所以订阅他的专栏,我看中的是“最前沿”。我买了万维钢老师的书《高手》(这本书是《精英日课第一季》精华汇编),从里面看到了许多从前不曾见到的理论和概念。同时,万维钢老师的专栏能够最快接触到西方最新出版的书籍,并在他翻译的基础上整理出相应的知识。且不说这些书的英文版它不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就算这些书有中文版,估计得等好几年的时间,更何况大部分书可能是不会引进中国--引不引进也许要看运气?

    这样看来,知识付费既填充了我们的碎片时间,也通过作者的整理(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好的知识付费产品,作者能力的大小极为重要),一定程度上也给我们节省了时间,我们只需要选择自己想看和想了解的。

    顺便提一句,《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中提到的“司机的知识”的出处应当是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而非爱因斯坦。我是从《清醒思考的艺术》(作者为罗尔夫·多贝里,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中得知的,然后看到这篇文章后百度了一下,发现之所以写成爱因斯坦,仅仅是因为我们对爱因斯坦较为熟知,所以这个故事在引进中国以后,就篡改成了爱因斯坦。由于我不太懂英文,也不会翻墙,无法确切考证一定是普朗克。如确有误,欢迎指正。

    05 知识付费到底怎么学?

    我一向不太倾向写纯“鸡汤”文,但我又不算个什么成功人士,所以每逢文章末尾,也只能谈谈自己的做法,仅供参考。

    这里再安利一下何帆老师的解惑。

    很多人读书是“我注六经”。我们对写书的人会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总会用仰视的角度去看他们。读书的时候,我们想努力搞明白作者的思想是啥,我能不能把全书的内容都记下来。但是,就算你能把一本书都背下来,又能怎么样呢?你逐字逐句地读完了一本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书,你知道了凯恩斯是怎么想的,但凯恩斯怎么想,跟你有什么关系?重要的不是凯恩斯怎么想,而是你怎么想。--摘自《何帆读书俱乐部》10月25日课程“为什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能是错的”

    我认为这是对学习最好的理解,不仅仅在于知识付费。所有你学到的知识,都是别人的,只有经过自己内化了,才是自己的知识--这种知识才跟你有关系。

    那怎么才能内化?

    按照我个人的做法是:学、思、践、悟。

    拿“早起”来说,一篇文章告诉你要自律要早起,首先你得知道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它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早起,早起有什么好处等等--这是学的过程,一个基本的梳理。其次,你得了解文章中说的早起有什么特定的要求和环境,再想想自己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况,如果不符合,应该怎么样的改良--这是思的过程,跟自己搭上关系。然后,你就得开始按照自己改良的方式进行实践,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也许你自己定了5点半起来,会感觉太困难;定了7点起来,又感觉太easy,需要不断地调试--这是践的过程,逐步地适应自己。最后,你按照自己的方式坚持了一段时间,感觉不错,也有点儿心得体会,甚至还能再进而延伸到早起后其他习惯的养成--这就是悟的过程,不断地精进和升华。

    在《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中引用了“小鹿快跑”讲过一段付费经历(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5000元买的4个教训):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

    他一共为知识花费了5000元:

    在知乎上买了46次讲座,花了1500元。

    在微信上买了21个讲座,花了500元。

    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班,花了500元。

    在得到上买课程,花了约300元。

    参加过两次早睡早起打卡群,花了100元。

    购买了几个七七八八课程,花了2000元。

    一开始,他信心满满,期待自己变好。

    谁知道一年半过去后,

    “我除了白发多了几根、皱纹多了几丝、眼袋多了几两外,一点都没有发生变化。生活品质没有提升,工作没有加薪,旅游梦想没有实现……”

    但他没有把结论说出来--行动才是关键,而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懂得了这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诚然,写下这篇文章的我依然是那个“挤地铁”的普通青年,短短的几个月知识付费学习也没有改变我的人生轨迹,我对学习的认知也许还很落后,“以有涯随无涯”可能确实也是很傻的行为。

    不过,我认为,咱还是努力探索吧,或许这不够长的人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绽放足够长的精彩,那“殆已”又何妨呢?

    愿与君共勉。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4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正乾方:很长知识
        戴你读书:@非舟 谢谢:smile:
      • 芸窗月影:你的观点很对,以有涯随无涯,努力探索吧!
        戴你读书:嗯,一起努力探索~加油~
      • 披着床单装娘娘:看这个的时候,正在挤地铁,哈哈哈,会心一击
        戴你读书::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挤地铁说明还是在大城市哦,挤公交的我情何以堪:joy:
      • 曦怡Winyi:罗胖没听,只是知道。百家讲坛和樊登读书会我听过,都还好。虽然我觉得知识付费没错,但是现在质量参差不一,而且报的太多,时间上也顾不来。
        有不少课程其实也是门外汉学完回头教更新的人
        戴你读书:的确,现在的课程太会抓住人的心理。其实,这跟流行了几百年的广告是一个性质。不过是印上了“知识付费”的烙印,实际上就是一种广告形式。对喜欢奢侈品的人来说,珠宝就是广告。对于想要成长的人来说,课程就是广告。所以,我们自己也需要“克制”自己,更好地辨别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哪些是真正好的~我自己也时有入坑,也没有多大成长。还需努力~加油!
      • 徐娘小妖:写得真好,很受启发
        戴你读书:能对你有所启发是我最大的心愿~加油
      • d081db9d3802:无论
        戴你读书:@幼稚_39fd 嗯嗯,跟自己有关系,才是自己的~
        d081db9d3802:@幼稚_39fd 无论付费不付费,把别人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才是最最重要的
      • 刀北:支持你的观点:kissing_heart::kissing_heart::kissing_heart:
        刀北:@怪兽_先生 加油
        戴你读书:@刀北 谢谢啦: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戴你读书:关于个人主观揣测公众号默认授权《罗振宇的骗局》标题,已删除,特此更正。谢谢指正!
      • 老木每:知识付费跟上大学交学费,买书要花钱难道不是一个道理么?
        老木每: @刘诗人 除了上大学交学费有道门槛以外,有啥区别?
        2ef9797bf2ed:@老木每 不是!
        戴你读书:@老木每 对头,哈哈
      • 西门吹饼:能够感受到 怪兽兄对知识付费,确实思考良多。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焦虑的年代,确实需要我们对知识认真且深度思考。看了怪兽兄的文章,感悟颇深,我始终相信良币驱逐劣币。加油
        戴你读书:@西门吹饼 谢谢,希望我们都能深度思考
      • 93c1e3e1a638:错了,别总你以为你以为的,像长不大的小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拾遗并没有授权改名的事情
        戴你读书:@洛克_7300 嗯嗯,是这样,谢谢指正。我今天也看到声明了。因为引用文章的媒体上标明了“经xx公众号授权发布”。这个是我的问题,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揣测
      • 有容百川:任何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也仅仅只有那么几个是尖子生,几个差生,大部分就是一般成绩的学生,不好也不坏。在知识付费上面不会主动思考的人,自己看书就能“得道”吗?如果不会思考,甚至深入思考,你就算一个月只读一本书,读完也不知道读了些什么,读了有什么用。那这又为什么是知识付费来背锅呢?这段写的太好了,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认知就不会有罗胖是骗子的言论。
        戴你读书:@三鲜米线 :smile:
      • 视觉笔记糕小糕:有时候打开手机,网页,随手点开的文章,自己会感受到压力,因为即使再不好的文章都是那个作者费心费时间发不出来的,都是为了取悦你。
        当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接收知识的用户时,怎么能去评论那些知识的传播者呢,再不济人家写出来就要经过一番思考,即使烂文人家还要化精力去上传发布,配图。
        作为个人想通过不怎么的努力就达到想要的高度,怎么可能?当你达不到的时候就会责怪那些知识分享者,如此心态就会一直恶性循环下去

        真正有心有判断力的人,对于任何知识文章课程都有自己明确的判断,我需要什么,这些观点是怎样的产生,学习哪方面对我有用处,聪明的人看门道,而懒惰的人就看热闹了
        戴你读书:你说得很对~关键还是在自己。希望你我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 左小蝉:我会写文章,也会搞点设计:flushed:
        戴你读书:@左小蝉 哈哈~棒棒哒
      • 一进制:的确,知道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技能。这是一个不断深入学习和练习的过程。
        戴你读书:@一进制 加油,不断学习~
      • 张三夜:作你的付费粉丝。
        戴你读书:@张三夜 谢谢您
      • 寄日当归:厉害了
        戴你读书:不敢当~~~谢谢您的夸奖~
      • 傅鸿雪:终归是因为国内获得有价值的知识渠道的匮乏以及整个社会民族对待知识传播分享上的思想壁垒,比如“交了徒弟饿死师傅”“传男不传女”“门户之见”,等等。
        大家渴望学习渴望成长。但是呢,现实是什么?尼玛大学里学了一堆理论皮毛,如果没有成为某个专家型的导师入室弟子,仅仅靠课本、课堂和图书馆啃书非常难有成就。然后你会发现要么毕业后进企业自学一门生存技能,要么继续考研读博MBA遇到一个牛逼闪闪的平台和导师,获得资源倾斜,成为一个领域具有话语权的leader。
        什么叫知识付费?其实就是上述的路子走成功的“罗振宇们”拿出点皮毛包装好了兜售给这些饥渴的“知识刚需族”——“挤地铁的青年”。
        所以也别怪自己太笨,也别说什么老师教你自己消化不良怪不了别人,因为从根本上,“罗振宇们”只是在给你们“科普扫盲”,你要能学好,那不是“饿死了师傅”吗?!
        “罗振宇们”会这么傻吗?
        会吗?
        会吗?
        会吗?
        傅鸿雪: @傅鸿雪 错字更正:是教会了徒弟。Ps:大家难道没有发现吗,现在出书的所谓专家学者,书名起得牛气哄哄,其实内里基本上就是拿皮毛糊弄,涉及到真正的知识都是浅尝辄止。为啥?因为利益!薅羊毛只靠书版税怎么行?看完书还没学到?不要紧,来找我啊!
        您看,知识增值服务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我的屌丝朋友,你家里买了一书架的书,然而发现除了一个个名字唬人装装逼外,你真正学到了多少?
        戴你读书:@傅鸿雪 其实二手知识也不一定就很差~各人有各人的观点~
      • 蓝色牛仔:看完此文,我觉得自己是个文盲,更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感觉自己这几十年似乎都白活了。原以为自己还算是知识阶层的一员,现在看来纯粹属自我陶醉。所以“学无止境”这几个字真不是像看上去写一写那么容易。
        戴你读书:@牛仔之蓝 学无止境~共勉之~
      • 524132b708b4:观点还是很客观的。
        戴你读书:@Edward12 谢谢支持~
      • 宥奇迹:一看就知道,你很用心整理了很多资料,学习。
        戴你读书:@水心梓 谢谢支持~互相学习~
      • 洛克塔:观点非常同意,我也是逻辑思维重度粉丝。换个角度说,知识只是工具,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利用这个工具来武装自己。谈到知识付费,我觉得专栏大咖写文章,做音频也是一种劳动,理应得到应有的回报,我愿意为了获得一件好工具而付费。
        戴你读书:@洛克塔 你说得这一点是我没在文章里体现的。原文有一种“老师授课仅仅是把过去的知识拿来反复炒(偏贬低脑力劳动)”的感觉,因为这是我自己揣测的,所以没有加在文章中。但是这种观点在我们国家好像又比较常见。比如我以前在工地上,一些人会觉得坐办公室的有什么累的。但是我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是劳动,都是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好的知识也应该得到好的回报,这样才是一种健康的市场机制~
      • 寒蝉读书笔记:我关注着那个原创公众号呢 媒体盗用了他们的文章并肆意篡改和曲解 并不是原创作业的本意
        戴你读书:@欧阳文竹 嗯 这是我昨天的文章,我今天也看到了,他发了一个声明。因为我看新闻上面写的是“授权自xx公众号”。谢谢指出
      • 曼曼语:写的很棒
        戴你读书:@悠然如梦 谢谢啦: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心缘育儿:写的真好,我也是罗胖的粉丝,万维纲老师的专栏确实非常不错,可以学习很多新的理念。向你学习,共勉365天。
        戴你读书:@心缘育儿 互相学习~加油啦~
      • 正记录Beta:小鹿在一个月以前买了弗兰克的写作课:)。
        戴你读书:@正记录 的确,不过吧,比如得到APP这样的,其实我觉得作为学习的社群可能还是弱了点,也许是我用的时间比较短,不太会用。我看中的还是知识来源。当然,比如简书的一些训练营,就是很好的社群练习~我自己也在加简书报了几个课程~
        正记录Beta:@怪兽_先生 付费我的观点是可以找到一群和你有一样问题的人学习,不付费去哪呢。付费简单点。
        戴你读书:@正记录 啊 - -我不太关注这些,但是他这篇文章着实很火,我好几篇文章里都提到了,哈哈
      • 易小加:写的不错,这两天看了好几个类似讽刺挤地铁听罗辑思维话题的文章,正想反吐槽一下。不过你写的太好了,我就不写了。
        戴你读书:@易小加 哈哈,有自己的观点就好啦~这个无所谓的~
      • 荒老三:2年花了5000根本不多好吗?大家习惯了网上是免费的,可事实是大学一年的学费也要4-5000一个MBA就几十万还是会有很多人去读
        戴你读书:@荒老三 哈哈,努力赚钱:smile:反正目前我也读不起。
        荒老三:@怪兽_先生 对,所以好想读个MBA呀(如果我能读得起🙃)
        戴你读书:@荒老三 你说得挺对~但是可能是国人的习惯,免费的才是对的,但是越深入了解才会越明白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另外你说的MBA的,我也觉得很认同。去读MBA花几十万拿个文凭当然不值,但是在读的过程认识各行各业甚至政府部门的“大佬”,才是这个“门票”的价值吧~
      • 大严不馋:标题和开头引入得很好,学习了
        戴你读书:@大严不馋 谢谢啦~
      • 大严不馋:反正我现在还是得到和罗胖的粉丝,每天都会听。
        我觉得知识付费跟点外卖一样的,吃哪家的饭得自己挑,吃进嘴里消化的事得自己干,如果没有效果或者吃了拉肚子最先要怪的是自己的眼光才对。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这家菜很烂,餐馆自然会倒闭。我们对自己的自由选择负责就好。
        戴你读书:@大严不馋 你说得挺对。其实就是市场化,好不好,并不是别人说得算,得看自己选择。也许大家都觉得烂,但是偏偏你就喜欢,那你觉得好,觉得有用就行~任何事情都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想法~除了RMB 哈哈
      • 君悦容:这篇文章厉害啊
        戴你读书:@君悦容 过奖啊。。。写的还是比较啰嗦: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戴你读书:@君悦容 不敢,有用就好~
      • e5d494e66969:天真如我开始真的以为你要写骗局:joy:
        戴你读书:@舒子言 :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暖君:有同感 不过前面感觉对事件的回述不够清晰 需要前后联系才能知道引起讨论的事件究竟是怎样的 另外引用小鹿快跑那里 不是饮用哟~
        暖君:@怪兽_先生 嗯嗯~客气~加油~
        戴你读书:啊 不好意思~我立马去改~~谢谢您的建议~:wink:

      本文标题:我就是那个挤地铁的普通青年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yh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