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教你初步识别中国古建筑

作者: 風清航 | 来源:发表于2017-03-09 08:26 被阅读633次

如今,旅行已经成为人们点缀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在国内各地的旅行中,古建筑是最常接触的景致之一,怎样才能慧眼识古建?怎样一眼看去就大概知道建筑是唐宋、还是明清之物?

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实地探访过的超过30处唐宋古建筑及读过的相关书籍,告诉大家3招初步识别中国古建筑的方法

第1招:看屋顶。

唐宋坡度平缓,明清坡度陡峭。

唐宋古建筑的屋顶坡度舒缓、出檐深远,使建筑给人的视觉效果有种舒展、大气的感觉。明清宫殿式建筑,屋顶坡度陡峭,装饰富丽堂皇,视觉上虽稍显笨重,却也更显威仪,具体不妨想想北京故宫给你的印象。

唐南禅寺大殿,屋顶经过修复,反映出唐代建筑屋顶坡度平缓的特征 太原晋祠圣母殿,建于宋朝,公元984年(photograph by Kevin-Sit) 清代重建的故宫太和殿,比前两张图,可以看出坡度明显陡峭许多 清末重建的南京朝天宫

第2招:看梁、柱。

唐宋融入曲线美;明清大多直来直往。

唐宋古建筑在柱头也作收分,做成”梭柱“样式;而明清时,北方官式建筑,大都是简单的直来直去,会少了些艺术美感。而由于柱子“升起”的关系(升起,即两侧柱子比中间的略微升高),使屋顶也呈现出一种曲线美。(需要注意的是梭柱的做法,明清时在长江以南地区,有大量传承。)

宋式梭柱图(翻拍自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的手绘图)

清式直柱图(翻拍自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的手绘图) 辽代独乐寺山门的曲线美 故宫午门,屋檐线条则比较僵直

第3招:看斗拱。

唐宋斗拱壮硕、有重要力学作用,明清斗拱则多为装饰。

在这3招中,以看斗拱这1招最为重要,里面又有3个主要诀窍:一是看数目;二是看比例;三是看“昂”

1.先看数目

主要是看补间(即两柱之间)的斗拱数目。唐宋时期,补间斗拱至多2组;明清时期则4到8组都有。

宋初的晋祠圣母殿,补间铺作只有1组斗拱
北京太庙明间斗拱多达6朵

2.看比例

唐宋古建筑整个斗拱结构(1个铺作)的高度可以占到柱身高度的1/3,甚至1/2(斗拱柱高比),而且用材硕大,人站在斗拱下面仰望,能感受到视觉、心灵的震撼。

而明清时,斗拱用材大幅缩小,与柱身高度比已经退到1/5,甚至1/10,不过通过密集的排列,则增加了一种仪式感。除了柱头上的斗拱,补间铺作大多为装饰之用,不起力学作用。

唐佛光寺东大殿

五代福州华林寺正殿(公元964年) 乾清宫

3.最后看“昂”

“昂“原是唐宋建筑中,斗拱上以杠杆作用起到对屋顶支撑作用的斜置构件,到明清则是不起力学作用的装饰。观察昂的真假是初步判断古建筑年代的关键

上图是宋式斗拱,下图是清式斗拱,对比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尤其是“昂”这一结构。翻拍自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的手绘图。

五代福州华林寺大殿昂尾
北京太庙斗拱假昂

不过,看昂这一招,有一点需要注意,在北方宋金古建筑中,已经开始出现装饰性作用的平昂、甚至假昂。因此,并不是用了假昂的就一定是明清古建筑,但总体上宋金时期运用假昂的古建筑,斗拱和明清的相比,还是显得雄壮得多。

注:本文说的唐宋,是包含唐、辽、宋、金四朝的古建筑,为便于表达,简化为唐宋。另外,以上所说,仅限于官式古建筑的比较,即宫殿、寺庙等,运用斗拱的抬梁式建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242c7c3e60ae:写的真心不错哦~ 赞赞~
  • 木三少爷:谢谢你~那么中国建筑史入门的话有没有什么好书推荐呢?文中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会不会有一点晦涩?
    風清航:@木三少爷 不客气:smile:
    木三少爷: @風清航 谢谢你
    風清航:@木三少爷 @木三少爷 建议可以先读读《图像中国建筑史》,这本书当初是写给外国人看的,比较通俗易懂;建立起兴趣后,想进一步的话可以读读宿白先生的《中国古建筑考古》,把握不同时代建筑的关键结构特征,帮助你实地考察的时候有独立判断。
    当然,梁先生的《中国建筑史》还是很值得看的,文风个人感觉也不会晦涩。只不过第一本的话,觉得《图像中国建筑史》会更适合些。
  • 712b3eac8240:涨知识啦
    風清航:@之焕先生 :smile:
  • 小久英:好专业,仔细看了下,还有好多地方不明白。。
    小久英: @小久英 好嘞 受教👍👍
    風清航:@小久英 这篇只是大略讲一下从外观怎样鉴别。要进一步理解,需要阅读相关的书籍,加上现场观看。推荐看看梁思成先生的《图像中国古建筑》,比较好的入门书,同时也能体会到不同时代建筑的艺术气质。然后按照书中的建筑去旅行吧,比较方便且经典的有大同、正定、天津的蓟县等地。谈不上专业,只是业余爱好者,哈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多交流哦~
  • 喝冰美式的K老师:这个不错
    風清航:@天使K老师 谢谢😀

本文标题:3招教你初步识别中国古建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dv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