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之旅想法哲思
孩子只有在不被理解时才会变得叛逆

孩子只有在不被理解时才会变得叛逆

作者: 钰晨成长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6-19 22:34 被阅读22次

01 举个例子

今天在某户外用品店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挑选网球拍,看样子她的孩子比她还要忙,这个小女孩大概不到三岁的样子,蹲在地上象模像样地“工作”着,看上去应该是跟她的妈妈在做同一件事。

可是孩子的行为却遭到了阻止,这个妈妈给了孩子一个比乒乓球大一点点的球,把它塞到孩子的手里,嘴里说着“听话,玩这个,别乱动”。

接着,这个小女孩不依不饶地就叫起来了。

我从旁边走过,目睹了这个孩子从安安静静到大喊大叫的全过程。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们的内心,而今天这一幕真的使我看到了孩子眼中的委屈。

02 孩子本来没错,却被解读成不听话

孩子和妈妈一起挑选网球拍,孩子没有做错任何事,却遭到了家长的阻止。也许这个妈妈担心孩子把店里的东西弄坏,因为有这样的担心,她甚至都没跟孩子商量一下,便采取强硬的方式换掉孩子手里的球拍,这是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了不信任、制止,并且没有缘由地对孩子进行指责。

当家长们说出“听话”这个词的时候,意味着他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是太满意,满意的时候都会用“真听话”来表达。

当这个孩子兴致勃勃地为妈妈挑选网球拍的时候,又暖心、又专注,这个时候妈妈如果没有过多的想法,而是单纯地看到孩子在为她忙碌,她完全可以对孩子说一句“谢谢”,并且夸夸她眼光不错之类的。

这个妈妈却选择忽略了孩子暖心的行为,选择了另一种态度对待这个无辜的孩子。

03 妈妈的焦虑得到了转移,是因为孩子为此来买单了

信任感和专注度都被破坏了,并且错误地解读了孩子的需求,用一个球换掉孩子手上的网球拍,看上去如此随意。

这背后的原因却是孩子无法知晓的,家长因为自己误认为孩子会破坏店内的商品,因此产生焦虑,并把这份焦虑成功的转移给了孩子。

她的做法就是:把孩子不听话作为借口,以此为管教、批评的缘由,用这种不合逻辑的批评让孩子为她自己的精神紧张来买单、负责。

只是孩子心中该是什么感受呢?难道就这么被当作不听话、乱动东西的坏孩子了吗?总之孩子再怎么不会表达,内心也知道自己被妈妈否定了、嫌弃了,即便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所以最后她选择用大喊大叫来保护自己,并一再用手势和语言向她妈妈示意“她不要那个球”。

04 被理解是一个孩子最基本的情感诉求

其实我们大可以回想自己儿时的样子,被父母批评的孩子常常会希望自己快点长大,能够拥有一些自己说了算的事情,而不至于处处都被管教。

不难理解孩子有时候只是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但是他们的愿望总是很难实现。

因为家长的思维是永远把孩子当成孩子。当你进入一家门店,选择走进去的时候,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鞋子和包包,孩子看到的是柜台和货架高度的三分之一。

家长和孩子的视角是完全不同的,很显然你已经是成年人的思维,但是你却忘记了自己被当作孩子对待时候的那份苦恼。

05 过来人的经验无需强加在孩子身上

很多人都说工作多年后才知道童年多么快乐,当他们成为家长后,也会告诉孩子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让孩子认为被管教、批评是一件很值得、很幸福的事,可是当你是个孩子的时候,你享受到那份快乐了吗?

当你被家长批评不好好写作业时,或是被老师罚站时,你体会到做一个孩子有多快乐了吗?当你认为父母根本不理解你,但你却无人倾诉的时候,你感受到一个孩子的人生是多么无忧无虑了吗?

其实人们回头去缅怀童年时光,是因为成年人的生活与童年时期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当你把这些经历都体会过之后,你会下一个这样的结论:“就算是倒回到那个整天挨打的年纪,我也愿意”。

很多人会对自己今天的人生下这样的结论,这个结论背后支撑你的动力就是你希望逃避成年人世界中的焦虑、不安、迷茫、不确定,以及你与你身边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如何进行协调才能得以平衡等等。这时你有了一套评估体系,也因此你认为你的童年比现在要好过。

但是孩子没有那么丰富的人生经历,没有对比,他眼前的世界就是他所感知到的全部,他现在受到委屈,就是会哭,会大叫。

当他不被理解,他就是会选择不听话来进行“报复”,因为人的本能是要进行自我保护的,这是他们的防御系统在工作。

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叛逆呢?

06 家长需要重新定义孩子的学习力

也许对家长来说,转换回孩子的视角很难,但如果你不这么做,当下孩子童年的快乐就会被剥夺,反之他们会希望自己像个成年人一样能够拥有自己的主动权,希望自己能够主宰一些事情的走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些决定,希望不被人束缚等等。

若是你的孩子一直在寻找这些,那说明他们在家里、在父母面前没有获得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爱。

甚至还有些家长在孩子2岁的时候就希望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那不是孩子应该有的样子,他们需要感受双手的握感和力度、需要学习走路、学习说话、学习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及生理诉求。

他们一直在努力地学习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而作为家长不选择陪伴,反倒让孩子自己“孤军奋战”。

家长们通常会灌输给孩子一种“只有学习才有出路”的观念,事实上,除了拿着课本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应试,上述列举的一些内容都是孩子的学习内容,可在家长的思维中却轻易地就否定了孩子的努力,认为只有学校里学习的内容才有用,才叫学习,这都是造成家庭教育出现偏差的根源。

07 小结

这一切现象背后的真相就是:家长在拿着自己几十年过来人的经验来束缚一个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对抗孩子的视角,他们自己这些年都没能拥有的知识恨不得让孩子一口气学完,这种做法只是在拔苗助长而已,其结果就是孩子会过早叛逆,过早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唯有走进孩子内心、愿意蹲下来与孩子站在他的视角感受他眼前的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认知及感受,而不是拿着大人的思维方式去左右孩子的一切行为。

这样做无疑是在跟孩子宣告主权,让孩子成为一个他们希望他所成为的人,却忽视了孩子本身的成长需求。然而这样做,对一个孩子和一个家庭的意义又在哪呢?

正确的做法是陪伴孩子挖掘自身的潜能,使他拥有内在的力量去自主探索世界,从而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是成为众多家长想要的学霸中的一员。

相关文章

  • 孩子只有在不被理解时才会变得叛逆

    01 举个例子 今天在某户外用品店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挑选网球拍,看样子她的孩子比她还要忙,这个小女孩大...

  • 5.1《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5.1《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1.叛逆的孩子需要帮助。 2.叛逆的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理解,需要学会倾听。不要给予未经请...

  • 2021.2.16 中原焦点团队,刘佳佳原创分享第1147天

    关于叛逆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大部分家长并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叛逆的孩子几乎都会觉得不被家人理解,...

  • 孩子叛逆,怎么办?

    1、孩子没有叛逆,只有不被允许。不要把孩子渴望独立误解为叛逆。 2、叛逆的根源是渴望被看见、被允许和接纳。背后的渴...

  • 正确对待孩子的叛逆

    孩子没有叛逆,只有不被允许。不要把孩子渴望独立误解为叛逆。 叛逆的根源是渴望被看见、被允许和接纳。背后的渴望是独立...

  • 读书笔记:用十天减少孩子的叛逆•第二天

    第一天我们纠正自己的言行。第二天,我们要学会理解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都觉得自己不被父母理解,理解的关键是倾听。...

  • 理解和倾听是消除叛逆的开始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只有爱是不够的,不表达出理解,孩子就感受不到你的爱。叛逆的孩子几乎都会觉得不被家人理...

  • 好好爱自己 好好爱孩子

    我们只能给孩子指引,而不能为孩子制定我们需要的生活。 叛逆,只有在压迫、管制的情况下,才会有叛逆。在沟通顺畅、畅通...

  • 冰与火之歌:一个贫困家庭北京买房记

    人只有在害怕时才会变得勇敢。 ——题记:摘自《冰...

  • 2017-09-19

    每一个叛逆孩子,都是一个不被理解的灵魂,一个被家长定义为不听话,叛逆的孩子,在咨询中,强烈的抽噎着说"妈妈永远不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只有在不被理解时才会变得叛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gz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