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短暂,让人感悟人生真谛

作者: 白头江南 | 来源:发表于2023-12-15 20:28 被阅读0次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曹国,一个春夏之交的日落时分,一位身着素衣面容姣好的男子正缓缓地行走在一个波光鳞鳞的湖边,湖两岸的柳树上柳枝正在迎风飘摇,宛若一个婀娜多姿的女子,如此美景,却见他虽傲立于湖边却是满脸忧愁,目光时而注视水面,时而向远方眺望。他想:今日之曹国已远非昔日可比,然昭公却好奢而听信小人之言。宋国虎视眈眈已久,想到自己身卑而言轻,每每劝说,却被昭公疏远。国之不在家安在否?越想心里的忧愁越浓。这时,他看到水面上聚集了一大堆蜉蝣,它的身体较小,煽动着轻薄羽翼,以优雅美丽的姿态在湖面上飞行。它们互相纠缠在一起,起起落落。时而停在花上,时而停在绿叶上,没有多久,这些美丽的生命便跌落在湖面上,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看到这短暂的生命,以优雅绝美的姿态,完成了它的一生,他心里发出阵阵感叹,感叹人生的短暂,看蜉蝣之朝生暮死而思索起自己的生命归宿。他想到人生的短暂,心中不由地发出对生命的无限感喟,情动于衷而行于声,于是他大声地吟唱起来:蜉蝣的羽衣,那么透明又鲜亮夺目。我的心里溢满忧伤,我的归宿在何方......

    《蜉蝣》是一首没落贵族叹息人生短促的诗,以蜉蝣比兴来感叹人生短促。诗人借蜉蝣的朝生暮死,生命消逝前的美丽,及消逝时迅疾,将生命消逝时带给人的悲叹,描写的忧伤又动人。在这位感伤的诗人看来,蜉蝣的朝生暮死,与人的不满百年是一样的,都逃不过死亡的规律。在那个远古的年代,在那个战乱、饥馑、疫疠、死亡时刻威胁着。诗人痛感自己的悲苦,感觉自己竟然不如朝生暮死的蜉蝣。

    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这诗的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复沓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小小翅膀的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是如此的华丽璀璨;继而诗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于是深深的忧伤感由然而生。那种昙花般的绽放,在最美的瞬间谢幕,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生命是美好的,然而在死亡的阴影下,短暂的人生的美愈发强烈。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懂得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生命中极致的美丽。

    于是,当诗人看到了蜉蝣朝生暮死的整个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在炫耀短暂而美丽的生命时,就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成人生存状态的象征。与蜉蝣相比,它的一生短暂而美丽,诗人看到蜉蝣的朝生暮死而思索自己的终极归宿。

    从古至今,对于生死的问题谁也没有办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答,那么死亡就被忧伤所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最自然的要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短暂,让人感悟人生真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eg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