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的是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节录)》。这是《子恺画集》的代序。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的《缘缘堂随笔》。我上这课的感觉真是五味杂陈。
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于教学法之类的东西是比较讨厌的。语文教学,对于我来说,就是淳朴的读、写、说、诵之类的活计。我以为打开课文,读书,就是语文。当然读文章之前读题目,读作者,说说你对于作者的了解,说说你对题目的猜想。这也是有趣的。学生如果能够说出丰子恺,当然,我很高兴;说不出来,那么就我来说说,就从李叔同到丰子恺,到缘缘堂,赞美一番,陶醉一番。纯真的孩子,慈悲的佛心。这或许是我心中的丰子恺吧。
一段段读,边读边说说孩子们的趣事,体悟一下其中的童心,想想自己,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是啊,金色的童年谁都有,却总是那么容易失去。从只写孩子“出肺肝相示”的真性情,到兼写大人的教训的两相比照,“丰子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是我的问题。是的,为了衬托孩子们“真率、热情、自然”地过“创造创作的生活”。童心是美好的,这个正需要和成人的生活对比。(这里似乎问写法显得很笨拙了)只是,子恺的文章全从心中流淌出来,没有一丝牵强,字里行间都是对童心的赞美,其文笔又何尝不包含这一颗赤子之心呢?自己反思,我这课还是让学生读得太少了。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这样的句子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是在本文的语境中,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却说得很好。
于是,我有很多的联想,我说“童年是美好的,人们总是喜欢把回忆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并且记录下来,这就是丰子恺的儿童漫画创作”,请你说说,你了解的这一类作品。我很高兴,学生们说《幼时记趣》,说《往事依依》,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然,还有初三阅读的《朝花夕拾》。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读读《朝花夕拾》围绕了“童心的美好”,也围绕了成长的艰辛,联系自己的成长,写点读书笔记。
“长辈的诲训于我是这样的有力,所以我也很遵从读书人家的家教.屏息低头,毫不敢轻举妄动,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满脸装出死相,说笑就是放肆。”《华盖集,忽然想到(五)》当然,我还想到了一些没有说的话。
童心的保持竟是需要一番决心和奋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