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挺《小时代》的人都将在电影史耻辱柱上有一席之地。那么给《大圣归来》的打一星的人也是如此!此片真称不上什么神作,但打一星的人心理够阴暗啊,天天喷国产片垃圾,出了一部质量尚可的却跑来打压,从垃圾跃进到好莱坞靠嘴喷即可?若喷最狠的人连票都没买,那我还真是没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人了!”
——转自豆瓣评论,3k+赞
读了这篇评论,我不禁深深地感受到了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人的可怕。
首先来看,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从艺术的层面而言,电影和电视剧、绘画、摄影、书法、甚至书籍同属一个大的范畴。而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则电影有着艺术的一些必然属性——比如说极度的主观性。
无论是电影也好,还是绘画也罢,就创作者而言,他所要的表达倾泻的思想感情都已体现为作品,这也是他创作的意义所在。无论人们是否理解接受作品,认同他所要传递的思想内涵,随着作品的完成,他的工作就已经结束。叶永青的一副《鸟》卖到25万美元,古尔斯基的《莱茵河二号》拍出了430万美元,其实从本质而言,拍卖的价格只是社会对作品的认可程度,而从艺术家本身而言,他的作品是不能用价值来估量的。
但是电影和绘画摄影不同,电影本身就是大众的艺术,欣赏门槛非常低,欣赏人数反而一般远远高于其他种类的艺术作品。所以当人们看到《小时代》和《大圣归来》,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加上如今是网络的时代,所以针对这两部片子的优劣和票房孰该孰不该的问题,高谈阔论随处可见,更有如文章开头这样的评论。
说实话,就我看到的而言,《小时代》系列确实劣评如潮,甚至有着“中国傻逼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段子。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一众粉丝疯狂推高《小时代》的票房。事实上,存在即合理,《小时代》的成功在于它精准的找到了自己的受众面,无论网上的段子多么吐槽这部电影,但是事实上并不能否认《小时代》的一众影星和导演为这部片子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生下来以后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一味只是横向地比较,他们看到他们不喜欢的电影票房居高不下,他们看到他们不喜欢的人比他混得要好,有一些工作不如他勤奋的人发了财,他就感觉到眼下这个社会是很不公平的。
无论是研究任何问题,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思想文化方面的,都应该有一种纵向比较的角度在里面,也还应该有一种横向的比较在里面。通过历史的观点和现实的观点,纵向的比较和横向的比较,形成一个焦点,这样就可能得到一个对你要研究对象的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
正如梵高和朱耷,生前作品籍籍无名,死后却被奉为圭臬,这并不能说明他的作品在他的时代缺乏价值,反而因为他的画风很超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对艺术审美的演变和进步,才逐渐发现作品的美妙之处,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欣赏。当一个新事物诞生的话,他必然会面临着挑战旧思想旧观念甚至旧习惯,这很冒险,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出新超前都可以在未来得到认可和延续。时间可以证明意义存在的大小。
如同创作者的主观精神世界必然存在差异一样,观赏者也是各不相同的个体,其欣赏角度,喜好偏爱以及对美的认识理解也必然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件作品,不同的观赏者可能就有不同的解读和感悟,甚至同一观赏者在不同时期,由于阅历的不同,情绪的变化,对于同一作品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感受。可以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我的好坏评定标准,都有着自我的佳作模板。而当人与人之间的这种评定标准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立场,如果真的是由心而发而不是人云亦云,那么就应该坚定自己的想法,因为个人的喜好是源自于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体会。所以,我们应该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础上,再引申一步“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
无论是电影,还是其他的艺术形式,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产生的“共鸣”即可谓之“知音”,其必是惺惺相惜,可遇难求的。而评论者对作品的曲解误读可能也在所难免,但是需要防范避免刻意曲解误读后的全盘否定与封杀。
无论是谁都没有上帝视角,设定唯一标准必然限制思想上的自由。既然艺术的创作者,欣赏者都是基于个体的主观体验,那么无论是“为人生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无论你追求“雅俗共赏”还是坚持“曲高和寡”;无论你渴望立即为人们膜拜还是孤傲地认定“后世自会评断”;真正的艺术都需要多样性,都需要多元并存。
所以那些网上炒得热火朝天的《大圣归来》粉们,请放下你们指责《小时代》的手,艺术本身就是自我欣赏,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你不必喜欢而被别人深深爱着的事物。平时没有人会指责别人喜欢吃苹果而不喜欢吃梨,也不会有人批评我爱村上春树而不是欧亨利,那么为何在电影这种事情上就有如此之多的强加于人?欣赏自己所欣赏的,会让你有美的欣赏和喜好;尊重他人所欣赏的,则显得你情操高尚而谦恭;而如果指责别人的喜好,只能显得自己渺小而可笑。
本文遵守知识共享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BY-NC-SA)及简书协议
转载请注明:作者刀爷,首发简书 Jianshu.com
网友评论
其次,我也想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绘画和电影都属于艺术范畴之内,都是创作者表达主观思想的一种方式。相比来电影说,绘画更具有主观性,可以强烈自由的表达主观意识,甚至不需要经他人的评论甚至市场的验证,一张画完成后,它可能流入市场,被拍卖被收藏,同样也可能没有流入市场,就那样放在画室永久的躺着了,相对电影受众群体要小很多。所以绘画艺术某种程度根本不需要考虑他人的想法,只表达个人意识就行。而作为电影,就不一样,特别是商业片,受众群体与绘画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那电影创作者在创作前就必须要考虑清楚,拍摄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主观意识,是否能得到大众的肯定或者否定甚至是曲解。从某种角度讲,电影在拍摄上映期间,是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国民级的现象话题,而绘画更需要是静心品味欣赏,这也是为什么有梵高朱耷在死后作品才受人膜拜,而很少有在导演死后或者作品经过很久才被人所推崇的经典电影!
现在,再来说说大圣和小时代。这两部电影基本没有可比性。大圣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其表达意思人所共知(不知道的问度娘),它受人推崇,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是由于动画的画面,3d技术,都达到了国内动画的最高水准,它将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能引领国内动画电影的发展。而小时代,观影后基本停留在片中奢华的场景,满目的靓女小鲜肉,除了梦幻还是梦幻,严重脱离现实。所表达的价值观道德观严重偏离这个社会的主流观念。最主要的是,作为粉丝电影的代表,小时代观影的人群,90后这样的年轻人占据了很大比重,甚至是零零后,这群年轻人正是个人价值观的成长形成期,有可能带领他们走上价值观偏离的道路上,对于这群年轻人可不是一般的影响!
当然,小时代的出现也不能全盘否定。它的成功,至少在视觉上带给大家一个华美的享受;至少在营销的道路上,对粉丝经济的挖掘是值得后来者学习的;至少对电影的多元化发展也是有帮助的;至少电影所宣扬价值观上是值得后来者反思的。
小时代在电影史上会记上一笔,至于电影史上的评价,就让专业评论家去写吧!
还有我很挑食,别人经常想把他们认为好吃的海鲜递给我吃 我拒绝了 就好像扫了他面子一样 其实我不止一次说过我不喜欢吃海鲜。
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另一种情况是,事情不是这样,可是不了解的人…以为是这样,于是得出的判断结果就是这样,
被误解的勒方…也会想说…“不要强加思想于人”…
“因为…你不懂”
更激烈的回应是…
“不要站你的立场,来评判我的正误”
再接下去,好像还有“能不能虚心听取”的一系列后续~
到底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
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赚到自己这里来,
把自己脑里的思想装到别人勒里去,
可是类比“销售”,
是卖自己想卖的东西容易还是卖对方想买的东西容易?
这样来想,是推行自己脑里的思想容易还是理解别人的想法容易?
可是自己跟别人…都真的有思绪有想法么?
打算去说服…或者引导…
如果对象是持相反意见的人,
反过来想…在勒个人眼里…会不会也是“强加自己的主观思想于他人”呢?
叶永青的画个鸟
你所付出了多少与你最终取得的通过他人主观感受而得来的认可与成就,这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就评价而言,这确实是两码事。就像一位拼命刻苦学习但成绩依旧不理想的学生,他够努力,够良心,但是他考不好,所以他在考试这一个评价体系中得到的认可依旧不高。
我去看了《大圣归来》,从我个人的观影感受来说,我确实觉得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就国产动画电影来说,可以说是历史性的里程碑。全程3D栩栩如生,期间更是很多次地让我以为自己在看的是一部迪斯尼制作的西游记背景的动画电影。非常精彩。若要我打分,我也会是五颗星。但是,文章开头那段明显把自己主观意愿强加在别人行为上进行地图炮式解读的短评,恕我实在是不能认同。
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非常不容易,历时八年,期间投资方撤资,靠着众筹勉强支撑下来,几乎仅凭一腔热血在制作,确实很让人敬佩,且值得被肯定。但是,值得被肯定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去肯定它。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主观选择,它并不存在着“给一颗星就是在打压它”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无稽之谈。抛去那部分无聊恶意刷低评的人,剩下那些凭借自主判断而得出一星评价的做法实在是无可厚非。况且给低评价就是在否定,这也是根据原po与自己所给出的高评价从而对比得出的主观结论吧。太逗了。
说这么多就是被开头评论里那义正言辞的地图炮给震惊到了。这么搞笑的评论竟然还有3k赞,妈妈咪呀。
而我觉得电影的本质还是一种艺术形式,不能归为商品,真正优秀的电影都是经得起推敲、回味和时间沉淀的,所以从艺术表现上和情感上,我非常挺《大圣》,也相信多年后再次回味这部电影,依然会很有味道。
有人说郭敬明之流所贩卖的是力比多经济,其实便是这个意思。“在这里,电影早已不是电影,而是偶像明码标价的容颜与身体。在这里,传统的电影语言与电影叙事,早已丧失了全部的意义。(源自《粉丝电影:中国电影资本的主义的卖淫术》)”我并不敢说文章作者的观点完全正确,但至少其关于电影商业属性的看法与我而言是认同的。
当然,一切现有的关于这部电影的看法和观点本身都有自己的着眼点,即侧重点,本质上都可以自圆其说,所以本没有定论,这源于这部电影自身的的定位在于商业而不在于电影。我们完全可以放任他的存在,而所谓抵制和恶意品评才是现在最让人担忧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