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年,幸福的家

作者: 花开无忧 | 来源:发表于2023-02-01 21:3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婆家的年

百节年为首,每当过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由衷地喟叹一句:“生活”,确实是个动词啊。怀揣着的急切心情,争分夺秒地踏上了从上海回安徽的路,奔赴目的地:婆家。与睽违已久的婆家亲人团圆。回到安徽的婆家,一家人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年货。贴年红、挂灯笼,做粑粑,蒸年糕,杀鸡宰鸭,卤猪蹄,过年必备菜肴一样都不能少:丈夫在他母亲地指挥下忙得不亦乐乎,对于我这个手残党来说,厨房不是我的战场,帮着婆婆刷盘子,帮丈夫洗菜,做些打下手的活。结束后,就在旁看他们在灶台前烹饪。

我给家人们准备新衣新鞋,买鲜花,买零食,买好玩的。今年最重要的是买了很多烟花爆竹,因为我们总觉得“年味”淡了,因为连续几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城市里的除夕的夜晚总是静谧的。各家各户团圆着,屋里热闹着,屋外就很少有放鞭炮和烟火的。虽然我不敢放炮可是我也怀念烟花满天的年味。过年之前,我就预感今年爆竹可能禁不住。三年了,大家的情绪憋得太厉害,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回到乡下过年为了年味更浓,加上政策放开,我们就开始张罗买烟花,我们问了好几个朋友,买了两千多块的烟花。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大的小的,放烟花除疫保平安,当然最高兴的是孩子。

除夕,一家人换上新衣服,公公带着一家人焚香祭祖结束后,年夜饭端上桌,饮料酒水倒好,丈夫向大家展示拿手好菜,婆婆前两天烫的卷发神气十足,老少团聚,长辈给晚辈发红包。嚼着家乡美味,孩子们喝着甘甜饮料,大人们一轮轮地敬酒,说不尽的祝福,氤氲热气中,大红灯笼下,朦胧着一张张酒酣耳热的关公脸,除夕的酒醉解岁月的思念和烦忧……

吃过年夜饭,春晚的背景音作响,我们和孩子出去放炮,街头屋前,到处是放鞭炮和烟花的声音,噼里啪啦,燃放的可强烈了,空气中充塞着硫磺幽微的火药香。除夕守岁,璀璨耀眼的烟花彩装着夜空。年味儿,在这一刻得到空前的释放与升华。漫天烟花绚烂了片刻繁华。春节的欢乐,达到高潮!

我们带着孩子放烟花放到新年钟声响起,我们过了这几年来最热烈的一个年。从小到大我都不敢放鞭炮,不敢点火,只是躲得远远的捂耳朵。丈夫像个孩子把烟花捆绑起来自制了加特林plus,放起来确实炫酷过瘾,孩子一路兴高采烈。今年,我想更深入地体会年味儿,哆哆嗦嗦地点燃了人生第一根仙女棒。点烟花时我很紧张,幻想自己被炸伤的场景,最后什么事也没发生。看着它在黑夜里发出亮光,我许下新年愿望:多喜乐,长安宁,余生无忧。

绚烂的烟花 烟花满天 孩子太开心啦 小型烟花也很炫 我第一次自己点燃的仙女棒
娘家的年

吃过婆家的团圆饭,拜过丈夫这边的年,我的年味生活还在继续流动,因为我那边的风俗是初二不能回娘家,所以大年初三再带着礼物大包小包地赶往另一个目的地:湖北的娘家。与娘家亲人团聚,万语千言,归心似箭,团圆就在眼前,无论是地理意义上的“流动”,还是生活情绪上的“流动”。我对团圆的渴望都源自同一家族由血缘形成的纽带。

2023年的春节,注定是特别的时刻。疫情三年的期盼与等待,我终于可以和娘家所有亲人欢聚一堂,道一声:“我回来了!”回娘家的感觉真好,就像蜗牛回到了它舒适的壳里。眼前所见都是熟悉的人,熟悉的路,熟悉的空气,久违的熟悉的乡音..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安心!家人围坐,笑容可亲,团圆和美!

今年我的“年味”记忆里有大弟弟和弟媳忙碌在厨房的身影。弟媳妇说今天多烧些菜,一家人吃个团圆饭,妈妈在一旁乐呵呵的对我和小弟说,这就是“烟火气”!鹏鹏(小弟的名字)明年也争取带个女朋友回家,小弟冲我尴尬的笑,我很惊讶妈妈说出这么文艺的词语,把妈妈一顿夸奖,大家笑声连连……灶台不大,不足两米宽,看着弟弟和弟媳两个人忙活的背影,和锅中升起的白烟,我久违地感受到家庭生活中,妈妈说的烟火气的具体表达。真切热烈的烟火气,是最为真实动人的“人间故事”。

侄女侄子雯雯和晞晞一个5岁一个3岁,像两个活泼的小兔子,在家里跑来跑去。我儿子给他俩打开新买的玩具教他们玩,这是孩子们的第二次相聚,他们显得格外亲热。三个人一起玩嗨了!父母在一旁慈爱地看着小家伙们笑……

不一会儿,饭菜飘香。葱烧武昌鱼,浓油赤酱,鲜味乍起,而后是想念已久这个季节最受欢迎的红菜苔,鲜甜脆嫩,质感脆爽。另一锅炖着湖北经典名菜排骨藕汤,咕嘟咕嘟翻腾着,香得很。母亲对弟弟和弟媳妇说:“以后过年老人们就退下去了,你们就得顶上。我听到他们笑着回答:“是,我们再练几个大菜。”

酒杯碰在一起,大厅里都是团聚的声音。团圆饭的味道,并不指任何一道具体的菜,而是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一顿团圆饭重要的也不是饭,而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满怀思念的风雨兼程,这是一路上的期盼,是即将回归的爱……

久未重逢,初四开始我就开启了一家家地给叔叔阿姨,舅舅舅妈,姑姑姑爷,所有长辈的拜年模式,一路上挂着全国各地号牌的车辆,选美般扎堆排列在老家街巷。乡土,乡情,乡音……

亲人间也需要破冰,因为疫情,已经很久没有碰过面了。即使能在社交网站上看到他们的动态,但这种大家逐渐变得毫无交集的现实,想起来也挺伤心。今年过年,见面的瞬间,所有的熟悉感都回来了。我一开口就叫我的那些表弟表妹的小名,他们有的还夸张地喊着绰号,我们又回到了小时候,说起话来就没停,长辈们一旁听着,张着豁牙的嘴乐呵呵的,那些外地来的新姑爷、小媳妇不明就里,也都陪着一起笑意盈盈。

这个春节是较为特别的,以前有些亲戚是一年一见,这回是三年里头一次见,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都搅在一锅汤里,素材多,汤底厚,浓稠至极,听着外婆讲那些久远的事情,听奶奶说她儿孙们的孝心以及自己种的小菜园,还好八十多岁的二老都身体健康,几个叔叔婶婶也都和和美美,顺顺利利,堂弟堂妹也都添了小宝宝……大舅家盖起了大别墅,表弟买了新车,二舅家挖了一口大鱼塘,添了小孙女,大表姐离婚后从新找到幸福,小表妹儿女双全其乐融融。…总之一大家子都平安健康,万事顺心,偶尔有点小遗憾也就无所谓啦……

舅舅家新建的别墅

整整三年没回来,我想去村里走走。因为父母都住在市里,村里的老房子很久不回去了,可是我想念那个地方,我想去看看,一早起来就开车带着爸爸,弟弟和孩子奔向乡下老家。那是我们来的地方,也是我们回去的地方 ,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沿着村村通宽敞的水泥路一进村口便看见庄严肃穆富丽堂皇的祠堂屹立在广场上。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乡土文化的根,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祠堂的另一种重要功能是珍藏宗谱、纂修宗谱。祠堂还是讨论族中事务的会场,每当风俗年节或族内重大的喜庆活动,祠堂又是全族欢庆或娱乐的场所。

随手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配上文案:“也是重回故乡,物已迁;寻旧人尚在,也不似当年。想来日亦可再见,愿天老但人可守旧宅前”。没有多久,便有村子里的发小发来信息,你回来啦!聚聚呀!好久不见!于是一场小学同学的聚会开始张罗,为什么是小学同学聚会呢?因为这块土地上的孩子小学是在一起上的,一起玩耍长大的,中学以后就分散各处念书了,小学就建在祠堂对面,过广场和一条马路就是了,不过现在的小学因为学生少都上镇上上学了,学校已经关闭改建成了人们读书写楹联交流的地方。

村里建设的越来越越好,广场上有蓝球场,乒乓球台,下象棋的亭子石桌,和各种运动器材,应有尽有,我在村里到处转悠,留连忘返,孩子们在这么美的蓝球场自然得投个蓝玩玩……

用照片记录下这些美好的场景,便是记录下了心的归属与精神家园。这些场景,一年年地通过照片积累下来,将成为我这一生中无法磨灭的美好印记。

庄严肃穆的祠堂 广场上娱乐设施齐全 以前的小学改建成文化中心 广场上的蓝球场 村口的候车亭也古典诗意 广场上的亭子不简单哦 我家的老房子

祠堂旁边向东两百米是我家的房子,门口我结婚前种下的小花树苗已经成了大树了。父亲打开很久没开的大门,我跟着进去,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那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很舒服,很柔软,一切都那么熟悉,堂屋案台上古老的座钟还在滴嗒作响,墙上毛主席的画像还在微笑着,中间的八仙桌上落满灰尘,卧室里母亲的梳妆台还是老样子,缝纫机也还在,书桌上我们看过的书静静地摞在一起,父亲在后院站着出神,我走过去,他开口说道:“以后我和你妈还是回乡下来住,还是乡下好啊”!我说:“我也觉得乡下好”!后院里别人家的橘树爬进了我家墙头,结了很多果子黄橙橙一片。我伸手摘了一个尝尝,很甜……

隔壁是货子哥家,他比我大几岁,一直是领着我们这帮小屁孩玩的大哥哥,一直相处得不错。以往每次过来都会见到他捧着茶杯站在门口,像是迎接谁似的。现在大门依旧敞开着,我没进去。里面有个年轻小伙对我笑笑,好像听到他说“家来了该。”我点点头,眼睛越走年轻人的脊背瞅到货子哥的彩色照片嵌在框里,摆在茶几上,还是过去笑眯眯的模样,很醒目。我转过身……

东边是静静家,门关着。静静和我同龄,村里和我同龄的有十几个,如今见一面也很难得,春节看不到又要等一年,这期间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静静一直在浙江,后来刷抖音,才晓得她混得不错,当起了老板,开了三家连锁店,他家房子从新盖的,挺气派的,只是他父母兄弟都去市里了,没有人在乡下住。

静静家新盖的房子

后山有很多坟地,土地庙的红瓦在冬阳下闪着幽幽的光泽,一大溜高高的树林,将天空涂鸦成乱七八糟的铅笔画。我没到土地庙边就碰到细伟,他叫我去家里坐坐,我没动,他就拎出两张小木椅放在屋檐下,一人一张。他说:“好久不见了,你还是老样子啊”!我笑说:“哪还是老样子,都老了”。细伟说:“也是啊!想想我们小时候一起上小学,一起上初中,冬天早上天不亮一起打手电灯带饭去学校的日子,真快啊!现在我们的孩子都那么大了。我们也该老了,哈哈哈”……

他还说:“以后啊!经常回家来看看,我就是这样的,回来看看才能知道在外面如何更好的生活”!这句话很有力量,我想我会记得……说话的时刻,忽然刮起一阵风,拽着地上刚刚燃尽的裱纸灰尘,围着我俩转。那是他给年前刚过世的爷爷烧的纸钱灰。细伟找来扫帚,东一下西一下,纸灰不听话,扫帚落下,纸灰就飞起来。他一急,挥着双臂乱扫一气,像在赶一群不听话的顽童。   

我说:“同学聚会你去吗?有几个人在约了”。他说:“什么时候?我明天的票去成都呢?老婆孩子在成都,我一个人回来的,催我回去呢”!我说:“还没呢,应该是这两天吧,没事,反正咱俩聚上了,以后再找机会呗,大家都忙,我猜应该没几个人能聚上”。从细伟门口沿着扭曲的村道往回走,除了风和阳光没见到什么人,午饭时间,偌大的村庄好像很静,年味都关在各自的家里。想想,我的双腿很多年没迈进村里人家的大门,和过去的随便终究是不一样了……

因为乡下房子很久没有人住,没有打扫,我们下午就返回了市里,同学聚会定在了初六,定在市区,而真正到场的只有五个人,必竞是小学同学,如果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这种聚会应该很少有人会参加,能够约到也是很辛运了,和儿时玩伴久别长叙,聊工作、聊感情、聊前路,即使日常相隔千里,面对面也能无缝同频对接。老同学聚在一起,可以假装我们还是当年的少年,哪怕只是短暂“回光返照”,也是开心的。大家依然喊我当年的外号,好欣慰好开心。曾经年少,彼此之间天真又真诚。我们回忆起儿童时代的友情,心中总是感慨:那时,真的太美好了。

不聚会都不知道,原来我的同学们都这么牛。晴嫁到温州现在是妥妥的富太,静自己创业开了三家连锁店,亮在城管部门上班,兵当了老师,原来我的同学们唱歌这么好听!KTV里的我,就是不花钱听演唱会的听众本人。我们无法体会每一个同学的经历,无法感受他们的过往。短暂的相聚,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变与不变,追忆曾经,感慨往昔,遐想未来,已足够!

年还在继续流动,初八返程安徽,父母给我装了满满一行李箱的土特产,我说:“不要了不要了”。妈妈说:“不要咪不要,就这么点东西都拿不了”?带着娘家的味道和亲人的关爱回到安徽婆家。在婆家稍作调整,呆上几天,带着满满的娘家和婆家土产品,新的一年就有了重新出发的勇气,到了上海我的年才算结束……

追求团圆的节日不只是春节。但春节是旧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标志着生命的消长、时光的可贵,这让我们团圆的心理需求变得格外深切。留不住时间的我,开始竭尽全力用文字留住人生中那些美好的时刻。对新的一年开始有了更多期待和对美好更强烈的盼望……

花开无忧

写于2023.2.2

相关文章

  • 流动的年,幸福的家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婆家的年 百节年为首,每当过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由衷地喟叹一句:“生活”,确实是...

  • 流动的家

    我是80后,土生土长的大连人。 小时候,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我经常一个人坐公交车上学。 记得有一次,就在我刚迈上公交...

  • 流动的家

    2019.7.10 星期三(农历六月初八)天气晴 今天又收拾了一上午去工地现场的东西,收拾完一看,好像搬了半拉家一...

  • 流动的家

    搬了几次家,感觉自己快成搬家专业户了。原本想着上次是最后一次搬家,没想到三年之后,再一次与舒适和安逸告别。这一次,...

  • 流动的家 阿成

    那地界儿的蚊子像雾一样的浓。那轮欲将沉落在沼泽地里的晚阳,常常被疯狂的蚊子们叮得鲜血淋漓。

  • “我的家”爱在流动

    F302+王紫川+第2次打卡+非暴力沟通训练营.第三期 有爱的语言才是纯粹爱在流动,一个家可以通过运用语言让爱流动...

  • “ 家”,爱流动的地方

    “家”,一个宝盖头挡住了外面的寒风冷雨;一横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两撇是在外的人对家的眺望;一个竖钩把全家紧紧...

  • 520幸福能量的流动

    幸福是一种感觉,感觉来自人体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眼、耳、舌、身、意,也就是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五个感官...

  • 幸福什么?

    幸福——是爱在亲人之间流动起来! 幸福——是你可以有力量去促进亲人之间的爱流动起来! 幸福——更是你可以有能量去让...

  • 幸福如流动着的河水

    幸福是人一生最奢侈的追求。 幸福指数低的人,养个小猫小狗就幸福得不得了;幸福指数高的人,毕生追求事业成功,摔打得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动的年,幸福的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roh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