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英语达人百汇城成长励志
申请季迷思之四——人文教育的营养

申请季迷思之四——人文教育的营养

作者: 西山居客 | 来源:发表于2019-06-01 06:00 被阅读136次

      感谢每一个可以喝茶听音乐的日子,感谢在颤栗和惊恐之后,可以看到亮光。似乎是这样:不怕苦难,但怕分离。

申请季迷思之四——人文教育的营养

      面对人生中可能或者真正发生的生离死别,每一次我都觉得没有准备好。也许面对一万次失去,我还是学不会与之共处。道家的鼓盆而歌自是相去甚远,每一次问题都走不到那么远,而是就在眼前:如果分别真的来了,以后的每个日子,甚至是第二天的日子,我该怎么过?

      有时我很奇怪自己学习的经历。比如数学知识可能忘记了,但是在分析的逻辑里,它依然活跃;比如写不出有文采的文章,但是在写字的快乐里,依然有它的影子;比如虽然没有任何擅长的运动项目,但在坚持锻炼的过程里,它也依然还在。但为何遇到人生横逆,我就完全找不到一点点过去学习和受教育的影子呢?为什么之前的所有,都没有给我一点点启示或者思考的凭藉?

      和朋友们交流过很多,似乎大家也有类似的困惑:我们是在做父母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做父母的认知和经验;是在婚姻的考验中认识了婚姻的样子;是在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中学着面对死亡。换言之,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得到了知识和常识,但是,似乎教育从不提供对人生的基本准备。即便婚姻和为人父母不是必然的,死亡却是必然的,受过教育的我们,却似乎生活在一个只有知识和考试的真空里,全不论每天都在其中的生活。 近几年一直在思考:是否有一种相对均衡的教育,可以让孩子们走出校门的时候,对于人生有基本认知,知道爱情、婚姻的美好和考验,知道将来怎样爱和培养自己的孩子,知道生老病死面前,怎样学会接纳,并与自己共处?最根本的,是在这个必然充满挑战的人生中,活出自己生命的光明和尊严?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这样的教育是不存在的,那么即是说,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有缺陷的,都不够好,不值得追逐。因为人生而为人,不是知识的载体和机器,而是个个有别的生命,如果不能穷尽生命的潜能和可能性,这教育总归歪了。

申请季迷思之四——人文教育的营养

    想了这么久,看了这么久,还是没有答案。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也就在半明半暗中前行。大家常常被流行的观念挟裹,这是特别容易理解的:如果我们没有教育的全部蓝图,就是走在明明暗暗的路上,想追寻光,又不确定,就以为人声喧嚣的地方必然有光,有全部问题的解决方案。常识却告诉我们:大众都在的地方,往往既没有真理,也没有财富。我们不知道突破口在哪里,却可以知道,观念流行之处,空无一物。因为走向财富、走向成功、走向幸福的门都是窄的,容不下那么多人。

      最近看了几所学校,有三所特别喜欢。很喜欢看学校,国内的,美国的,遇到open house我都会去。因为看学校,能够体会出学校的教育方向和体系,能够看出关于教育的一些思考点。这些思考点对于家庭教育,都是非常有益的,能够看出自身教育的缺失和对孩子教育的短板。其实也是对自己教育观念的review和重塑,有时发现自己偏了,不免自我矫正一番。换言之,看学校的过程如同“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

      这三所学校的人文教育部分我非常喜欢。我们常常讲要孩子多读书,怎样才是多读书呢?以前我一直以为这是关于数量的描述,2018年即将过去,我才慢慢明白,这首先是关于书质量的描述。读好书是多读书的前提。关于什么是好书,这三所学校给出了几乎一致的答案。第一步,是古希腊文学,首选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到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戏剧;第二步,古罗马文学;第三步,欧洲文学代表作,莎士比亚作品,以及其他欧洲作家的代表作(有些课程会以专题形式出现:比如关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就可能包含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简.奥斯丁的作品、还有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等),这些作家灿若晨星,照亮不同的世纪;第四步,当代作品。当然这些学校也有不同,比如有一所文科极强的学校,还开设了俄罗斯专题,相当部分是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需要注释的是:这个书单不是大学的,而是高中的,相当部分集中在9-10年级,也就是我们的初三到高一这两年。

申请季迷思之四——人文教育的营养

      教育的难,其一在于不可逆。我们可能对少年时代的教育有了了然于胸的认识,但是自己的和孩子的少年时代都过去了。我只能很惭愧地承认:以上书单,我大概断断续续从2017年读到了2018年,还有很多未竟的事业如果十几岁是从这些书读起,对于人生的认知是否会有不同?现在面对惶惑的时候,是否可以多为自己提供一些线索,以供认知和实践?是否不必在每个必来的打击前不再瑟瑟发抖?前天夜里,在火车上读《加缪自述》,深觉他是奇才。很少人从人生构架中能够提炼出认知的结晶。能够提炼,还能够表述,真的是奇才。看《局外人》,感觉他对死亡、对生活的认知是晶莹透明的,体系清澈,完整圆润,全不似自己的左冲右突,喜怒哀乐常被外事左右。没有构架的,必然面临多次的坍塌。穷自己一生,也未见得能建立起构架。可能自己更像西绪福斯,每天看似忙碌,把石头运上山;第二天,发现又重新来过。如果自己是这样的,又怎样肯定自己给孩子的,是一劳永逸的上山之路呢?如果一定要定位,自己就是个从来不知所以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架构在什么基础之上,也不知道该怎样去架构孩子的人生基础。

      学校教育是否可以改变孩子一部分人生?我相信学校的知识教育,但是对于人格塑造和人生铺垫,学校在教学之外确是力有不逮。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在个性化和针对性方面只是深入程度不同,是否能深入到核心部分,很难测定。但在访校之后,还是心生向往。也许这样的人文根基会让孩子有很不同的思考角度和选择方向,见过人类顶尖的一小撮人对人生的品味和思考,至少可以用这个映像来看自己。人类顶尖的成就——宗教、艺术、哲学、文学,都试图解释人的来去和现世选择,如果在开始谋生之前,对这些成就(且是用人类峰巅水平的语言来表述)有一个概览,是不是不会像我一样,在人生道路上有那么多一事一议的偶然性存在?世界是变动的,但是有不变的常理;人生是颠簸的,但是有平稳的内核。这些体验,是否在中学教育中埋藏着解决方案?maybe。在这点上,我充满期待。

申请季迷思之四——人文教育的营养

      高中的申请,也许最不重要的,就是申请结果。最重要的,是申请过程中激发的认识和反思,因为那个申请的小孩正青春年少,一切都还可以构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把孩子放进一种可能性相比,前者更重要。

      以前说起过用黑白豆来修炼,每起一善念,则投一白豆;起一恶念,则投一黑豆。初时黑豆多,白豆少,后来渐渐平均。以前好像对事情有结论的多,不确定的少;现在倒好像能确定的越来越少了。也许自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在摧毁既往经验后,按照当代少年应有的人文教育重新建立新的体系。如果营养足够,是否会更强壮呢?

相关文章

  • 申请季迷思之四——人文教育的营养

    感谢每一个可以喝茶听音乐的日子,感谢在颤栗和惊恐之后,可以看到亮光。似乎是这样:不怕苦难,但怕分离。 ...

  • 申请季迷思之二——欣赏学校之美

    连日雾霾,清晨见不到阳光,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室内是维瓦尔第的音乐流转,人间有至美,让人沉醉,流连,不觉其苦,...

  •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四季之美 一、教材和丛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自然之趣”为人文主题,教材选编了《古诗词三首》《四季...

  • 2018-06-12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人文精神,教育就没有灵魂。而人文精神之花应该用三种教育来浇灌,即:生命教育、智力教育、灵...

  • 申请季迷思之一 ——逻辑VS考试

    11月,申请最如火如荼的时期。分数尚未达到理想的要在deadline之前出分,要最后确认选校方案,要准备文书...

  • 路径

    一个人文化之逆反,从批评基础教育开始;一个人文化之成熟,从重视基础教育开始。此接受—反对—改进之式势,大约人、家、...

  • 教育的迷思

    正如sonic-济南-学生所说“环境很重要,但是你比环境更重要”,大人如此,小孩同样如此。家长在面对孩子...

  • 教育的迷思

    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是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更有甚者从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开始做各种胎教了。孩子一出生各种学前教育,各种兴...

  • 教育的迷思

    台风天,散养二天娃,不肯努力学业,让老妈肝气郁结。一个人静思,面对分流的焦虑,是不是陷入了墨菲定律,为何不能积极乐...

  • 教育迷思

    刚读完悦妈的“自省”,谈到教育大娃的几个坑,最主要的问题是习惯没养好,比如收拾,比如拖拉懒散,丢三落四。再就是观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申请季迷思之四——人文教育的营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xo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