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说《道德经》在世界上受到很大的推崇,尤其是德国,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本《道德经》。
或许这句话存在一定的夸张性,但不管怎样,它足以证明老子思想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对世界哲学界的影响。其实,老子的这部传世经典在世界上的地位远非我们所能想象。去百度下你就可以知道,这部中国的传世经典,无论是在世界的哲学界、思想界、科学界,还是政界、企业界它都产生过而且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部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在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仅次于《圣经》排名第二。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国家似乎仅有少部分人对它产生兴趣,且以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居多。而作为一般普罗大众,则倾向于比较易懂的读物。
是的,我们之所以不选择它,或许是被它那文言形式所吓倒。其实,我很想告诉大家,当你打开这本书试着读下去的时候,你肯定会被其中引领了世界文化几千年的老子智慧深深吸引。
那么,世界有本《道德经》,这本《道德经》是我中华先人的思想精髓,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自然有责任、有义务让它成为自己人耳熟能详的大众读物。
所以,我想借助“简书”这个很广阔的平台给大家分享这部经典。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前语】
道体超乎于万物之上,是绝对的,也是浑朴无名的。既没有美丑,也没有善恶。人们不知不识,质朴纯真,一切顺从自然,没有爱憎,没有纷争。及至道体分裂,质朴丧失,一切
美丑、善恶等相对之名也因而产生。
【译意】
在美丑和善恶存在的时候,天下人必定喜爱美而厌恶丑,喜爱善而厌恶恶。如此一来,那反而不美、不善了。因喜爱美而不美,因喜爱善而不善,由此说来,美丑、善恶是相对存在并相互转化的。
同样的道理,有和无相互而产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下相互充实,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对接随。这是永恒不变的哲理。而,这些相对相生的关系的存在,都引诱着人们做出了所谓的趋利避害的举动。
唯有圣人紧紧抱守绝对的“道”,超越一切相对的“名”,一切顺应自然,用无为的观点来处事,用不言的方式来施教。
任万物自然生长变化而不作声,作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其能,成就了万物不自居其功。正因为不看重一切,也就无所谓失去。也正因为如此,反而得到万物的尊敬爱戴,其功绩又永垂不朽。
【浅显体悟】
“道”是宇宙的本源,它超越万物,超越时空,所以它是绝对的。而除“道”之外,其他都是相对的。
读了这一章,也就很容易了解了老子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虽然我们都不是圣人,都是普罗大众,没有圣人的那般智慧,也做不到圣人那样洒脱,但由于头脑当中毕竟有很多现代科学知识,所以,体会和接受这些思想就变得轻松起来,由此来看淡一切、从容处世,便是我们读此章的最大获益。
无论是对待工作、对待学习,为人处世,还有我们每天的写作,我们都应该轻松面对,淡然处之,无欲无求,去做好就是。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题外话】
说起来,自己感觉挺惭愧的。《道德经》是我国的传世经典,其内蕴含的东西精深似海,对我而言,全然没有解读它的能力和资格。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标题上特意用了“品读”二字。
然而,虽是品读,却仍少不了解析。所以,我尽可能的参考其他类似书籍,在其精准见解的基础之上再稍作加工整理,也斗胆多多少少的夹杂了些自己粗俗的体悟。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对《道德经》体会的更深刻些,在深入中多学习些东西。以此来提醒、鞭策自己不忘先人的智慧、永尊圣贤的教诲。
而公开发布更是希望更多的有此需要的小伙伴,可以陪我一起丰富精神世界,一同进步,一块成长。
《道德经》品读——第二章
网友评论
他,不在经典里;
他,不在画像里;
他,也不在心里。
他,就在这里,
与万物同根。
他,就在这里,
与生命同源。
他,就在这里,
与星河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