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候的自由阅读
影响我很大的是一本称为《古代诗歌佳话故事》的小册子。那可能是初二时候阅读的吧,但是其中的一个个故事依旧那么深刻地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潘大临重阳赋诗败兴、盲人瞎马夜半临深池、谢家才女咏雪吟名句、梅尧臣骑驴吟诗、贾岛推敲撞韩愈等等。诗人的音容笑貌、诗人的智慧、诗人的人格,都融化在这些小小的故事里,它们又是怎样地在一个小小的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在那小小的心中升起一个美妙的文学梦想。不幸得很,我很无能、愚蠢,扛不动如椽的大笔,倒是拿起了教鞭教起了语文。但是,我一直怀有这样的梦想,希望我的学生能够走上文学之路。但是,很快,我发现了我的浅薄。因为任何教育,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塑造一个大写的人,而非某某家(现在,我认为塑造这个词语,似乎不能用在教育上)。
还有,我还记得,在少年时代,我读了大量的童话、科幻小说、寓言、神话,还有民间故事更是读遍其大洲的。现在呢,那时的阅读不能够算读书,只能算“吞”,以欣赏情节、猎奇为主要目的,现在能够回想起来的恐怕只有故事的梗概和名字,有的甚至连名字都记不住了。但是,现在的喜爱读书,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保持一分真诚和善良,这些就人生的宝贵财富应该是少年时代的“囫囵吞书”给我带来的。后来是读《罪与罚》《烈火金刚》《三国演义》《少年百科丛书》《中国古代寓言神话集》等等,再后来读过《海啸》(峻青的长篇小说)《红与黑》等等,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少年时代的阅读。
所以,每当五年级的女儿和我一起的时候,我总是希望她能够多读书,能够从书中得到智慧,保持纯真。但是,我决不逼女儿读书,我认为,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用强迫的手段,岂不是违背了本意?
还记得,我少年时代读过的《烈火金刚》和《罪与罚》,前一部作品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因为小说英雄主义外带些喜剧色彩,所以我的印象特别得深。还有一部是陀斯托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现在自学考试学《外国文学史》,才重新比较系统地了解作家作品和时代。这篇小说刻画犯罪心理十分出色,也正因为如此,陀氏被称为人类雕刻灵魂的大师。但是我现在想起来,因为自己读该小说,钻入作品中扮演了那个大学生杀人犯,而整天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的幼稚好笑。
因为那时,父亲没有时间来管我的读书,所以,我的课外阅读基本是放牧式的。还记得,父亲要求我读丛书《十万个为什么》,但是因为是繁体字印刷的,再加上字小,密密麻麻的,我很不愿意,所以父亲也只能作罢。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有意把我引向理科的,因为那时有一句流行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文科生的工作选择实在太少。但是,看到儿子对于文科的喜爱,父亲也就听之任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