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挺经》24

作者: 山谷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6:24 被阅读9次

    《挺经》是曾国藩人生阅历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是他为人处世、做官治军的统一准则,共分内圣、励志、家范、明强、坚忍、刚柔、英才、廉矩、勤敬、诡道、久战、廪实、峻法、外王、忠疑、荷道、藏锋和盈虚十八卷,称为“挺经十八法”。

    对于我们现代人,虽然时过境迁,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法,但人性鲜有改变,可以将挺经做为一面镜子,经常拿出来照一照,并时不时地问一下自己:“是否挺得住?”

    本文是曾国藩《挺经》第八卷廉矩下篇。

    【原文】

    崇俭约以养廉。昔年州县佐杂在省当差,并无薪水银两。今则月支数十金,而犹嫌其少。此所谓不知足也。欲学廉介,必先知足。观于各处难民,遍地饿莩,则吾人之安居衣食,已属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殄哉?不特当廉于取利,并当廉于取名。毋贪保举,毋好虚誉,事事知足,人人守约,则可挽回矣。

    【译文】

    崇尚节俭是用来培养廉洁之风的。过去,州县的佐官杂员有省城任职办事国家没有薪水银两。如今,每月可领到数十两银子还嫌得到的少,是所说的不知足呀。要想学习廉洁正直,必须先知足。看到那些各地的难民,遍地都是饿死的人,而我们却衣食住行不缺,已属万幸了。哪里还有什么可奢望的呢?哪里还敢任意糟蹋东西呢?不仅应当正当地获得得利益,还要正当地赢得名誉。不要贪图向上保举获得功劳,不要贪图虚浮不实的名誉。事事知满足,人人守纪律,那么正当的风气就可挽回了。

    【诗人解读】

    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人的幸福感都是由于比较而产生的,以前,虽然大家只够温饱,都穷得叮当响,反而有很多人怀念,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大家都没有,没有华丽的衣服,没有美味的食品,没有奢华的享受,心里都平衡得很。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人的本性。

    可以前的一切再好,再也回不去了,没有回头路可走。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对能源的争夺,一直是冲突的焦点,如果将来真进入了“零边际成本”社会,可以依靠太阳能和绿色风能提供能源,人类就没有冲突了吗?那也未必,只要有等级、有分配不均存在,冲突必定会存在。

    事实上,科技是比自然资源更集中的资源形态,处于底层的普罗大众,连反抗的机会都会没有,因为大家都不在同一个维度上,就像一只蚂蚁一样,一生都生活在二维世界里,你把它前面的树叶拿走,它就只有抓狂。

    我们常说“知足常乐”,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有一种老公叫“别人家的老公”,有一种老婆叫做“别人家的老婆”,还有别人家的父母等等,可这世上哪有完美的人和事呢,一切都是苦心经营的结果,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只是别人刻意给你展示的,或者最光鲜亮丽的一面,背后的苦楚和付出,又有谁知道呢,除了他(她)自己。

    鞋子穿着舒不舒服,其实只有自己知道。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挺经》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bj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