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的眼光(民间叙事)

作者: 雁韧 | 来源:发表于2020-02-22 21:17 被阅读0次
    老罗在银溪边挖回来的老树头,被他制成这样的盆景,让人好生羡慕。  雁韧  摄  老罗的眼光(民间叙事)

    友人老罗,城郊丁坎人氏,为人忠厚,处事灵活,朴实稳妥。

    他当过多年的乡镇企业干部,凭嘴皮子和笔竿子吃饭,但其勤劳程度,却不亚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乡村老农。

    老罗五十岁那年,因为所在的集体企业遭逢低谷,员工待遇不太好,部分人员需要下岗,已在所难免。

    老罗年富力强,有知识,有工作经验,人缘好,工作既熟悉,能力又强,再怎么说,都轮不到他下岗。

    可老罗自有他的想法,如其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不如趁此机会,买断工龄,保证日后可以办理退休养老待遇,再作打算。

    经领导同意,办了相关手续,老罗便且喜身闲不属人,尽可放心自己创业了。

    他思来想去,决定回乡承包十数亩丘陵地,经营园林,种花种果,营造盆景,养蜂,并在临水处建起一幢两层的小楼,打算凭藉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自己更美好的生活。

    人世间的事,说说容易,做起来难。老罗的家属在城里,父母在城郊。他回乡经营的理念,就是想就近照顾年老的父母,尽尽孝心。

    可想不到的是,两头家,顾此失彼,因为太忙,有时反而要父母帮他看守一下园林,煮饭炒菜,喂养鸡鸭。幸好父母虽然上了年纪,但劳动惯了,身子骨硬朗,还帮得上忙。

    老罗就是分身乏术,也得两头跑。他每天上午在园林除草,浇水,施肥后,下午就抽空赶回城里,卖蜂蜜,做些盛土育苗的竹器,或选购些造形美观的陶器。

    而更多的时候,他就地取材,搬石,或打石,在他那十数亩地之内,使用金黄的石灰沙浆,挑选合适的石材,让其各适其所,砌筑起自己的“城墙”,砌得宽长有度,高低有致,采光既好,又甚通风,顶层还可以遮风挡雨。

    你就是再会遐思妙想,也决难想到,那一堵堵石墙,既能安置蜜蜂箱,又能安置花卉盆景,还留有白鸽巢,底层还作了鸡埘、鸭栏。而那堵石墙向阳的一面,又必种上“矮脚虎”式的贵妃黄皮果、番石榴和火龙果。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为打石,他也曾雇过几个工,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准备了足够的石料。

    他自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他根据地形,从高至低,向两边顺延而下,形成一个拱门状。因为所用的是麻石或削去表皮后露出的青石板,近看自然是丑石,而远观却是构思精巧的艺术品。

    而且那块地,离国道不过三两百米,来往车辆上的人,凡经过那里,都能看到,感觉得到它的艺术性,宛如一个古老的城堡,留给人很深的印象。

    日复一日,他开着一辆有车斗的微型农用车,从县城到十余公里外的乡村,又从乡村回到城里。

    日渐西斜,他又必定开车赶回园林,忙碌起来,直至鸟雀归巢,星星闪烁,银河灿烂,皓月当空,蛙鼓阵阵,飞蛾扑火,萤火虫飞,虫鸣应和,他才收拾工具,回到那间临水而居的小楼,陪父母共进晚餐,闲聊,度过漫长而寂寞的夜。

    孔圣山石刻: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自古皆然。  雁韧  摄

    好在,三两年后,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各有工作,能独立生活了。妻子身体好,内外家务,尽可一个人搞掂,不必老罗再分心。老罗就专职侍弄他的园林,想方设法增加收入。

    这老罗,虽然说不上绝顶聪明,有什么天才可倚,可他毕竟有了五十年的人生阅历,积累了些人生经验,而且他还有些杂聪,肯学,善于动脑筋,无时不加以注意,寻找他事业发展的机会。

    人生活在这人世间,要想日子过得好,除了勤劳之外,还得想些办法才行。有样捡样,无样学世上,不懂就学呗,还有什么难得倒人的么?

    做一行,肯定要懂一行。你瞧这老罗,他经营园林,决不象某些人,花大价钱到边远省份,买些古树回来,重栽在园里,希望卖大价钱,卖一两棵树就能发大财,吃一世。这种事老罗见得多了,越贵的树越难卖。这个道理他懂。

    有些人的园林,从三两千里外的省份,买回几十棵古树,栽在那儿,要雇工管理,每月得付三两千元工钱,说不上三五年都卖不出几棵,立在那儿好看么?老罗没有这么大的本钱,自然也不会做这些没有把握的事。

    要说老罗的杂聪,就是善于观察生活,留心各种事情,从中吸取各种人生经验,看准的机会,决不错过。

    他在城里生活那些年,每年腊月,都能见到许多外地客商,运了许多花卉盆景,在西溪河边搭棚摆卖。

    如今人们的生活改善了,商场、酒家开业,逢年过节,结婚,乔迁新居,谁不买几盆花卉盆景,摆在客厅,阳台,增加新鲜感和喜庆?然而一个县城,比不了那些三两千万人口的大都市,什么花花草草都卖得出去。

    某些人最初的想法,就是春节前夕,一定有人会买花卉盆景,买桃枝,买各种可用水养起来的绿色植物,以为销量一定很大。于是便大车大车的运来,蛮以为卖了这一车货,就有了这一年的赚头,就可以过个肥年了。

    殊不知,你运来,我运来,西溪河的两岸,都摆满了花卉盆景,还有大车的散装水仙头,或桃枝之类,以及红烘烘的春联,灯笼。热闹是热闹了,可货物一多,价格就会浮动。哪有不便宜之理?物以罕为贵,谁都懂。可这物盛价廉,又有几个人,好好的想过呢?

    夜色中的西溪河两岸,万家灯火。两边的河畔,都很宽畅。每到腊月下旬,便成了花农和卖春联者的生意场。  雁韧    摄

    往往一到腊月二十八,远来的货主,那心就不安宁了。谁不想尽快赶回家过年呢?除夕祭祖,阖家团圆,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家平安幸福的体现。

    人一年忙到晚,图的什么呢?还不是国泰民安,家庭幸福?连古老的俗话都说,乞丐都有个年节哩。难道一个做生意的人,为了赚钱,就不要年节了么?实际上,出外做生意的人,更重年节。

    人总会这样想,那样想的。于是,那从远道而来的人,心里焦急,把握不住了,便悄悄的开始降价抛售他的花卉盆景。

    隔墙有耳,自古皆然。何况彼此摆摊,都是根据市场管理部门划定的范围,一格接着一格,根本就没有什么墙呢?一个摊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左右两旁的摊主了然于心,就是对面的摊主,也一清二楚。

    远道而来的摊主,最易跟风,你降我也降,能略有赚头就行。因为都怀着同样的心理,再稳重的人,到此刻都会焦躁起来。人一旦焦躁,就无法控制自己了。

    而本地的卖家,原本不急。可一见外地来的人拋售,反而有了另一种想法,你们路途遥远,要那么多的运费,都做得过,难道我近在咫尺,花不了几个运费,又是自产自销,就做不过么?人一有这种心理,还有什么花卉盆景不可降价的?

    这时候,胸有成竹,最有耐心的,恐怕只有老罗了。他会一早起来,先料理好自己园林的事,上午九点,便准时驱车到达西溪河畔,找位置停好车,便从河的南岸始,从东往西,一档一档的仔细观察,认真倾听,遇上合乎艺术造型的花卉盆景,他会格外的留心,也打听一下价格,暗记于心。

    他在这县城工作久了,认识的人自然不少。每遇上熟人,人家要是问:“老罗,你也来买花卉过年了?”他会笑笑,这样的回复人家:“是呀,没有阉鸡过年,出来看看,有没有死鸡捡,捡个回家过年。”人家自然知道这老罗幽默,喜欢开玩笑,也就一笑而过。

    上午将两岸的花卉盆景看过之后,那一档有什么艺术造型好,无论是那陶瓷盆或所栽花卉植物,乍一看就觉得古色古香,招人眼目的,价格几何,他已有了大致的印象,打算该如何还价,是买还是不买,他心里都有数了。但他知道,这时候还不宜出手。

    于是,他又往回走,到西溪河东侧的桥头,悠哉悠哉地开着他那辆微型农用车,沿着遂溪通往雷州的国道,一直往南开去,偶尔还会唱几句娱乐升平,南岛春光之类的粤曲,一路上乐呵呵的,总忍不住想笑。他想,这种生活,真是太惬意了!

    途经白坭坡时,他会将车停在路旁,下车割上一刀五花肉,买几块豆腐,或叫人家斩半边鸡或湖鸭,提着重又上车。这个时代的生活,就是这么方便。

    直到下午四点,老罗重又将车开到西溪河畔,从河畔东边缓缓的往西边开,按照上午所掌握的情况,逐家同那些外地客商洽谈他所选中的花卉盆景。

    那客商急于出手,而老罗却是稳扎稳打,成竹在胸。彼此对于各种花卉盆景也多有研究,市场价格自然心知肚明。这老罗是忠厚之人,也不想人家血本无归,所以洽谈往往很顺利。

    老罗最聪明的一点,就是对花卉盆景,重在艺术欣赏价值以及它升值的空间。他认为,花草树木易得,而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陶瓷盆难得。他会以他的艺术眼光,去选择花卉盆景。凡自己能培植的,他也不会买。他决不会因为贪便宜,什么乱七八糟的盆景都买回去置闲。

    当他将买回来的花卉盆景,一盆盆摆上他所砌的石墙时,宛如一个爱书的人,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书,一本本地摆上了书架一般开心,快乐!

    当然,书是买回来读,以增加知识的。而老罗凭着自己的眼光,所选购,所培育的花卉盆景,则是用来卖钱的。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老罗的园林,已经成了闻名遐迩的艺术园林,常有人驱车到他那里参观,选购。

    至于这些年他从中赚了多少钱,我并没有问过他。让我惊异的是,他在那片土地上,不仅建起了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园林艺术世界,还建起一栋别墅式的楼房,连他的家属,都回那里同他一起生活了。

    于是我想,一个人如果能用自己的眼光、智慧和双手,去创造美好的事物,他的生活也必定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罗的眼光(民间叙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yq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