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由在高处
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
(只能挪动其中一个数字,且不能对调。)
题暂且放在这里,大家可以慢慢思考,不要着急。答案将在文末揭示。
最近读了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这道题就出自于此书,只是,他讲的是更为普遍的人生哲理。
《自由在高处》这本书,是智慧导师C推荐给我的,他是我今年遇到的最值得感谢的人。是他的到来,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活法。我也渐渐在他的感染下,慢慢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熊培云是C的师兄,同毕业于南开,这让我真是羡慕不已。南开啊,我很难再有机会走进大学的校园系统地学习了,但是,我依然可以通过阅读向优秀的人靠拢。
我们总说,高处不胜寒,可是,自由也在高处呀!这就是作者的乐观。
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 辑一:面包与玫瑰
- 辑二:自救与自由
- 辑三:历史与心灵
- 辑四:演讲与独白
书中提及的电影繁多,我只看过一两个。其他的电影,最近的时间我打算集中补一补,也希望藉由此能更深刻地体会熊培云这本书的内涵。
待看的电影,我列了一个清单,在此分享一下。
《肖申克的救赎》
《美丽人生》
《放牛班的春天》
《背马鞍的男孩》
《樱桃的滋味》
《第七封印》
《七宗罪》
《送信到哥本哈根》
《13骇人游戏》
《朗读者》
《卢旺达饭店》
《天堂五分钟》
《窃听风暴》
《浪潮》
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激发了我的好奇心:《约翰·克里斯朵夫》、《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熊培云有着留学法国的海外经历,他对于自由的理解,不囿于国界,对于电影的思考,也体现了他是一个难能可贵、懂得独立思考的人。并且,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在把很多东西看得透彻之后,还能够拥有发自内心的乐观,真是不易。
这是一种慈悲,正如罗曼·罗兰说的,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2.
体制内的生活,如何看待?
在看《自由在高处》这本书的时候,我格外关注这个问题,因为,这和我此刻的境遇密切相关。近来,让我苦苦挣扎、寝食难安的,正是体制内的束缚和想要挣脱而不得的无奈。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语点醒梦中人:
不要在意周遭对你做了什么,关键是你自己在做什么。你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做什么,而不是逆境对你做什么。换句话说,当我们操心积极生活多于操心那不如意的环境,也许才更有意义呢!
什么又是体制化呢?
《肖申克的救赎》老瑞根这样说,起初你讨厌它,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
监狱如此,生活亦如此。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抱怨了。最省力的,不是逆流而上,而是认清自己的内心,做当下、未来最看重的事。
你即你选择,你的世界也在于你如何选择。
有些事情,我们改变不了,就不要抱怨了。与其抱怨,不如把力气节省下来,去做自己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选择了怎样面对挫折,就成就了怎样的人生。
人生路漫漫,岔路口千万,我们最终通向哪里,都源于我们每天每时每刻不断的选择。重要的是,我们不要丢弃对于人生,那些宝贵的独立思考。
体制内又怎样?很多束缚都源于想象。真正想要实现的梦想,从来都是难以抵挡。即使是监狱,高处也有天空。
3.
悲观是个圈套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悲观是个圈套。对于一个人,亦是如此。
曾几何时,周围的世界开始充斥着各种悲观的论调,更要命的,还有对于“悲观”的赞美。仿佛,乐观的人都是傻子,而唯有悲观,才能代表一个人对于人生真切的思考。
但是,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让我重新认识到乐观豁达的宝贵。
如果自己未得解脱,就不要面对公众写字,不要去说悲观的话,因为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绝望,更不缺虚假的矫揉造作的绝望。
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悲观的论调,什么“寒门难出贵子”,什么“爱情难抵金钱的诱惑”,这些都是扰乱视听无用的悲观。
就算现状艰难,乐观的人也会说:“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这种习得性无助,它只源于我们疲惫的内心,而非完全是因为环境。
“悲观”会与这个不如意的世界,貌似强大的侵犯者构成合谋,里应外合掀翻我们的斗志。
我们所谓的“积极生活”,不过是超越了被动与困境,在别无选择中选择积极罢了。
尽管如此,这同样是可贵的。比“悲观”可贵得多。
虽然,平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提到自己的“绝望”,但其实没有多少人是真绝望。
很多时候,绝望只是一种修辞,甚至和幽默一样,只为给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自由在高处》有这样一段话:
越是逆境在给你做减法时,越要想着给自己做加法;越是在悲观的环境里,越要保持乐观;越是有消极行为影响你,越要积极生活。
若要生活更顺遂,我们更应该努力成为自己的贵人,好好爱自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精神上的认可同样重要。
4.
生活万岁!
没有写出来,没有唱出来的游行口号,不是“共产主义万岁!”而是“生活万岁!”——米兰·昆德拉
仿佛在精进的圈子里待得愈久,就愈不幸福。在往常还没有这么努力的时刻,我也从未如此焦虑过。
我在心里多次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不快乐呢?
读过此书,我才知,一直以来,我忽略了什么。
整日读书写作,仿佛很勤奋,这样的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生活。
以往的我,所向往的生活,不过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那时候的我,看一本书,得到一些欢喜,喝一杯好茶,不忘透着阳光看杯中的茶起茶落。这样,是生活。
但是不知怎的,现代人,已经慢慢丢失了生活本该有的样子,而变成了这样:
计划满满当当,一个月不仅要读上10本书,还要写出5万字,不仅如此,还要跑步20公里,并绘制思维导图,学习手绘PPT以及各种高大上新技能。
这样努力了一阵子,尽管我在外人面前看起来好像厉害了一些,但我知道,自己不快乐。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觉得很疲惫。我觉得自己永远有做不完的计划,又觉得其他人都比自己强。
但是,扪心自问,那些真的都是自己想要的吗?越是这样的时候,人越要学会在欲望上做减法,在生活上做加法。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这不仅仅指爱情,还指代着生命中所有的美好。
5.
自由是一种选择
这许多的概念,唯有对于“自由”,我是没怎么思考过的。也许,是因为我并不缺乏自由,亦或许是,在某些方面我太过自由。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罗兰夫人在临行前留下这样的名言。
《自由在高处》,熊培云的整本书里所有的内容,围绕的一个核心就是:自由。
这里所讲的自由,比我之前理解的所有“自由”都更广泛、更深刻。这里,不仅仅有肉体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还包括公民权利的自由和所有的“假的自由”。
战争,以“自由”的名义,让两岸的人民丢盔弃甲,换来的不是自由,而是不同的统治者。
提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台湾的龙应台,她的《野火集》中有一篇文章,很是振聋发聩:《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还有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关于政治,里面也有很多新鲜的见解。
按照熊培云的观点,我们是应该乐观的。现在的中国,处在转型期,各方面虽有不足,但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我想,这是对的。自由与否,都是一种精神状态。我们不应该悲观。
end.
答案
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
(只能挪动其中一个数字,且不能对调。)
101-10²=1
自由在高处
自由在高处
自由在高处……
文|升腾的信徒
网友评论
感谢亲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