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相逢不如偶遇”(放在这里有点不伦不类),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恰巧点进来,并耐心看完这篇文章,这不就是我们思想上的碰撞与精神的“偶遇”。相遇是缘,废话不多说,且看正文。
与《奇特的一生》相遇#
我们去看一本书往往有各种原因,考虑到这本书对我的影响甚大,所以我想介绍一下我们的相遇过程。
收到的礼物
2011年,这是我来北京的第一年,当时的我怀揣着梦想来了xx大学,却不得不一次次接受着现实,我开始变得迷茫,看不清前路。2011年下是我上硕士的第一学期,到了年底本来应该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家过年,但是我却做了个决定 —— 今年春节不回家。
这期间的各种感慨就不细说了,说说我没回家过年的主要原因:当时我陷入了很迷茫的状态,不知道该走向何方,不确定我现在所为之努力的是不是我的初衷,我是不是真正喜欢目前所做的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 —— 要不要考虑出国深造;带着这些疑惑,我决定利用春节这一段时间,一个人好好的静思(不得不说当时我做了个自私的决定)。
然而“静思”并没有带来“彻悟”,但是想明白了一点 —— 不准备出国(那时候转行的种子其实已经在我的心里萌芽)。纠结没有结束,直到后来我收到了一份礼物 —— 一本书(不是《奇特的一生》),思路才慢慢变得清晰,迷茫渐渐散去。
初遇“李笑来”
李笑来,原新东方托福阅读、作文老师,现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合伙人,好与人分享,其博客文章很有内涵。(引自百度百科上的介绍)
我并未得见其人,曾听人说,读一本书,就是和作者的一次相遇(别介,大致是这么个意思),上面说我收到过一本书,那就是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我仔细的把这本书看了两遍(以上),所以,我“认识了”他,我把这看作是和他的一次“偶遇”。这本书里,他“隆重”介绍了《奇特的一生》,至少第一版是这样的。看完《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后,我没有立即去读《奇特的一生》,当时太忙,但也决心一定要好好看看《奇特的一生》这本书。
“恋”上《奇特的一生》
终于找了时间读完《奇特的一生》,看看完这本书,我就深深的被柳比歇夫所震撼。这要心智达到何种程度的人,才能这么“有条不紊”的过完这一生;这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怎样的效率,才能有这么丰硕的成果。从这一刻起,我知道,我找到了人生前进的方向,明确了我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就这样,我“恋”上《奇特的一生》,然后开始不遗余力地向周围的朋友介绍“她” —— 这是我的“初恋”。
《奇特的一生》简介
奇特的一生这里是要讲述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
看到上面这一段,你可能已经想离开了,这没什么吸引眼球的地方啊!是的,有太多的书和文章介绍时间管理,介绍如何提高效率,介绍如何应用柳比歇夫那一套“时间统计方法”。今天我并不想说这些,我不擅长,写不到位,我只想说说我为什要向你推荐《奇特的一生》。
不是鸡汤
心灵鸡汤,本来是多么有诗意的一个词,但它仿佛一夜之间就被拉下了神坛。我在这里郑重声明,我写的不是“鸡汤”。
反鸡汤 鸡汤有毒上面截图中的文章我只是粗略扫过一眼标题,从没有仔细读过哪怕一篇。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理应有自己的甄别能力,不需要人云亦云。还有,就是,我希望“心灵鸡汤”这个词,在我的心里是还是美好的。
好了,有点偏题了,回来,我们继续。
NB的主角
柳比歇夫的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多到几乎让人难以置信。套一句网络用语那就是,“简直是 NB 到不行”。我只想感慨一句 —— 他用一生做了很多人加在一起几辈子的事(话说的糙了点)。
柳比歇夫成就主要内容
一本16开,薄薄的200多页的书,远没有《丘吉尔传》这么大的块头,主人公也不是那么的家喻户晓,但它却记录着足以真正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事实。更有主人公赖以成功的绝技 —— 时间事件记录法。
柳比歇夫的时间事件记录法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他的知识面究竟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
我不打算通俗地阐述他的思想或衡量他的贡献。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最后几十年(他是82 岁时死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关键不是在数量上,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不问他其余的工作和研究如何,这种工作方法是独立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一点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取得了精神上的力量。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推荐理由
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要讲正题了。在这里我不打算大肆宣扬“时间事件记录法”,不打算谈什么精力管理,计划管理,时间规划之类的,理由前面说过,关于这些有很多写得很好的。而且等你看完这本书,这是你应该有的收获,就不在这赘述了,还是读原著比较好,不是吗。
价值的定义
很多人都看到了《奇特的一生》中,主人公的惊人成果和震撼的“时间管理”,但是我更想说的是,这更是主人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在如今这个浮华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以财富定义成功,以地位论个人成败。我不想说这有什么不对,我不反对拜金,但是我反感;我不鄙视虚荣,但是我不要虚荣。这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社会发展需要经历的过程。我改变不了什么,也不想去改变什么。
我只想表明一个观点,我很赞同柳比歇夫的的价值观,或者说他的生活方式。他有奋斗一生的事业,那不是出于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不是为了追逐名利;我认为更多的是内心的渴望,对未知的向往。在我看来,他的一生是幸福的。
我们不妨去羡慕马云、李彦宏等这些成功的企业家,视他们为人生的目标。但是我更希望,我可以不忘初心,我相信我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不在于能挣多少钱,不在于是不是可以在北京买房之类的。我想要的是做喜欢的事,并实现其对社会的价值;我要追求的是心灵上的满足,自我的超越和一份可以在自己老了之后不会有遗憾的答卷。
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君不见,每个时代改变世界的都只有那么一小撮人。很可能我们的一生都是这么平平淡淡,波澜不惊;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柳比歇夫,不妨碍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沉淀我们生命的意义,诠释人生的意义。
过好这一生
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迷茫,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有数不清的名言警句,告诫世人,珍惜时间,不要蹉跎了岁月,不要虚度了光阴。
想要过好这一生,谈何容易。很多时候不是人们不愿意去努力,不是不能吃苦;只是苦于找不到方向,或者没有用对方法,又或者是怕把梯子架在错的墙上,导致努力白费。总而言之,有诸多原因,阻碍我们过好这一生。
我认为,“过好这一生”就是我们在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当中,不忘洗净铅华;不为外界的喧闹所蒙蔽,追求生命最本质的意义。
在这之前我也没有答案,我也经常迷茫,但是我相信,如果你认同我对过好这一生的定义,那么《奇特的一生》里面你应该能找到答案。
夜空中最亮的星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
oh~夜空中最亮的星
请指引我靠近你” —— 摘自《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已经很久没看过“正能量”和“心灵鸡汤”,因为在我得知柳比歇夫的事迹之后,我不再需要来这些带给我动力,让我持续前进。
你很可能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但是到最后却收获寥寥;你可能正经历着挫折,面对考试失利,情场失意等等。可能你能数出一百种,你已经尽力了,但是应该要放弃了的理由;这没有什么问题,我从来不赞成一条路走到黑。但是我想说一点,不管你经历了多少的失败,遇到过多少的挫折,这都不是堕落的理由,不应该成为逃避的借口。
去看看这本书,希望你能从中遇到灯塔,希望她可以照亮你前行的路。
我的实践
我一直没怎么提我是怎么看待“时间事件记录法”的,这不是因为我没有尝试过。正因为我尝试过,我才更深刻的体会到一句话 —— 没有灵丹妙药,no magic。
柳比歇夫的“时间事件记录法”很好,但是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差异,绝不应该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
我想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完善我们对价值的认知,对成功的定义;然后,模仿柳比歇夫的“时间事件记录法”,慢慢总结出一套自己觉得舒适的方法,并持之以恒的前进。
喜欢的事 + 养活自己
做喜欢的事,并以此养活自己。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往往事与愿违。很多人都在做着养活自己的事,心里偶尔想着什么时候去做喜欢的事。当然,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已然超过了大部分人,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这个概念。
我相信柳比歇夫是幸福的,他涉猎广泛,一生成果无数,如果那些都不是他所喜欢的事,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做到的。
上学的时候,老师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你的兴趣所在,不妨去看看别人是怎么找到的,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
我也还在找,我算是幸运的,我正慢慢的走到“做喜欢的事来养活自己”这条路上。
克服拖延
拖延,往往是你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人往往是在一次次拖延中慢慢变得失去自我,慢慢走向堕落。拖延,终究会导致人懒惰。
听过这么一句话 ——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比你 NB 的人比你更努力。是呀,在如今这个时代,一切似乎都在奔跑,由不得我们不努力。
对于克服拖延,我没有好的方法,我的经历告诉我,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意识到某件事情对他的重要性的时候,他才会去做出改变。人们往往会因为非理智消费,而懊恼很久(传说中的剁手党);却会很快忘记,晚上刚下定决心,早晨又开始一次次按掉闹钟,不愿离开温暖的被窝。殊不知,时间比金钱昂贵的多,钱用了可以再挣,时间却是一去不复返的。
我一遍遍看《奇特的一生》的过程中,了解到柳比歇夫是如何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时间事件记录法”时,我慢慢的由好奇变得震惊。这得是一个心智能力多么强大的一个人才能如此细致的去掌握自己的时间,才能形成这么精确的时间概念。
三省吾身 + 持续动力
“他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每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 —— 《奇特的一生》
我觉得,这是柳比歇夫对“吾日三省吾身”的阐释。
万事开头难,这是无数人的经验,没有问题;但往往还有一个更难的事,那就是坚持下去。
我不相信21天养成xx习惯的言论,我自认为不算是一个意志力很薄弱的人,但我尝试过的21天养成的习惯,现在早已经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习惯的养成,往往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抗争,和不断下意识的提醒。因为,往往一开始这并不是一个舒适的体验,你的大脑对此是排斥的。
我的经验告诉我,你一定要发自内心的认可一件事情,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不需要旁人给你加油、鼓劲的状态,而坚持做下去。当然,这只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状态,我们也可以借助外力,现在多的是一些一起跑步啊,每天坚持写1000字啊,等等,之类的,借助于这些,对于习惯养成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养成习惯,往往就容易产生持续的动力,或者根本就不需要这所谓的持续动力,这一切都已经融入日常生活,这才是最高境界。
《奇特的一生》中写到:多年来经常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的到时间的流逝。
结束语
关于《奇特的一生》的推荐就到这里了,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在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去试着看了一下,我相信一定不会让你失望。而且,你是幸运的,因为这可能会对你今后的价值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能会促使你改变拖延的毛病,更有可能让你的心智发生的质的飞跃。
我希望,我们在一边感慨别人成功的时候,更要关注一下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