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是激流》
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的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是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朗读者》第二期的主题词是陪伴。陪伴,在诗词中直接提及的并不多,我能想到的是那句“青春作伴好还乡”,也只是望文生义而已。
《朗读者》之陪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还好,这是一首比较欢快的诗,总算对得起“陪伴”的初衷和目的。
陪伴,是血缘亲情的无声赞歌
无论是身为知名作家的郑渊洁,还是自小失聪的杨乃斌,因为血缘至亲的无私陪伴,他们的成长有了一些与众不同,多了一些成长的艰辛,也拥有了更多的感动和温暖。
说到父母之爱,总让人想到那首孟郊的《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个人创办了持续32年的《童话大王》,是父亲默默的支持;16年5840天同班同学的求学路,是母亲执着的坚持。唯有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只有这样走心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体会《游子吟》中呈现出饱满的感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其实,这种陪伴的教育不仅仅适用在像郑渊洁这样的名人、或像杨乃斌这样的残疾人的身上,陪伴的教育形式适用于每一个有孩子的父母身上。
仅仅存在于孩子视线里,并不陪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刷着微博、玩着网游、看着朋友圈,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的大人,对身边孩子的问题、要求一概敷衍了事。这样的看似陪伴,其实是对陪伴的曲解和敷衍。
真正的陪伴,是全心全意的,是有互动交流的。从最简单的放下你手里的手机,主动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用心与孩子交流做起,无论是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共同完成一个小手工,还是牵着手一起走进大自然,只要你愿意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带有温度的陪伴。
陪伴,是以公益之举行心中大爱
当蒋雯丽和林兆铭的故事出现在《朗读者》的舞台时,“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诗句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或者说,在广博的世界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都不是骨肉或血缘这样的词能囊括的。人的格局有多大,人类的未来就有多辽阔久远!
作为预防艾滋病宣传员,15年的身份标签,让蒋雯丽看上去更优雅、更美丽了。董卿问,这个身份已经陪伴你15年了,以后还会继续陪伴你吗?她说,作为演员,演戏是阶段性的,而公益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她朗读林清玄的《百合花开》,读到最后那句“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的开花,用花开证明自己的存在”的时候,让人感到每一种生命的存在因为有人愿意陪伴,而有了更现实、更美好的意义。
用爱帮扶弱势群体,那爱里必然要有实际的行动,而陪伴就在这些行动中如春风化雨、润心无声。
同样的,有人愿意关爱人类,有人愿意陪伴动物。接下来出场的是野生动物的陪伴者林兆铭。这个自称不会和人打交道的羞涩男人,在谈到死去的鹦鹉时,几度哽咽、伤心不已。他让我们知道,爱和照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方式。
“不能维持一只动物生存的田野,一定是贫瘠的”,当他以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时,一个陪伴者的侠骨柔情,定格成一幅人与自然相伴相惜的和谐画面。
陪伴,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约定
当陪伴的人成为彼此的“老伴儿”,那感觉像是生命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了正果。用一生记住最初的誓言,“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车遥遥篇》
范成大
车遥遥,马憧憧。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乔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在节目现场讲述了他一生7次与死神狭路相逢的人生经历。老伴儿唐国妹,一路陪伴、不离不弃,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乔榛在“月暂晦,星常明”阶段,生命一次次与死神插肩而过,又一次次被重新照亮。
在整个过程中,唐国妹坚持不用护工,吃喝拉撒亲力亲为,之所以这么做,就像她说的,仅仅是“做一个妻子应尽的责任”。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多少人自惭形愧。
谈到责任,现在的人越来越没有耐心将一份责任以虔诚的心一以贯之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甚至都不用大灾大难来检验责任了,稍不如意就将责任推之一边,维护家庭的包容心、责任感,变得越来越淡漠,以至不屑一顾。
然而,时间积淀的陪伴,因为责任加身,在悠悠岁月中总有绽放光彩的时刻。当乔榛和唐国妹这两位老人一起朗诵《我愿是激流》的时候,感动了多少在场的人?在那幅场景中,又有多少人向往“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一起慢慢变老的生活状态?
陪伴,是最从容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啊。就像那句说滥了的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朗读者》第二期的节目,向我们完美的阐释了种种从容而长情的告白。
《满江红·中秋》
辛弃疾
美景良辰,算只是、可人风月。况素节扬辉,长是十分清彻。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倩飞廉、得得为吹开,凭谁说。
弦与望,从圆缺。今与昨,何区别。羡夜来手把,桂花堪折。安得便登天柱上,从容陪伴酬佳节。更如今,不听尘谈清,愁如发。
“从容陪伴酬佳节”。反过来讲,因为在时间的长河中有了形形色色的陪伴,得以把许许多多平凡的日子过得如佳节一样或热闹、或深情、或从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