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为:豆豆传媒 ID:宋攸贤 文责自负】
自父亲去世后,不管身在何方,每年的清明都会到父亲坟前祭扫。今年情况特殊,既不能走,也不让回,少了每年一次的为父亲上香、斟酒、烧纸钱。只能在心里遥祭,愿他老人家在天国再也不委屈受欺负,再也不缺吃少穿,钱想花多少有多少。又是一年清明,想着父亲这平凡又不同寻常的一生,我的思绪也随之飘向了历历往事。
父亲一生沉默寡言,在村里是个人尽皆知的老实人。但父亲的老实,在童年的历历往事中,是令我们倍感屈辱与害怕的记忆。那时母亲驼背残疾,父亲也年近六十高龄,我们几兄妹在村人眼里时常被同伴嘲笑,甚而被有些村霸无故欺侮打骂。当我们哭红着眼回家诉苦时,父亲总是沉默不语。每当这时要强的母亲总会冲出去骂街,甚至不惧高大凶悍的村霸与之对骂,多数人自知理亏无趣地走开。
母亲回到家时,也会指责父亲的懦弱与老实,而一场场家庭吵架的矛盾便这样展开了。令当时的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老实的父亲与母亲吵架却振振有词,丝毫不落下风。母亲抹着泪骂父亲只会“窝里横”,而我们总是躲在母亲身旁,盼望吵架停止。懂事后才知,父亲的沉默,实是为了保护我们。老夫残妻,幼儿幼女的一家人,与人相争多半吃亏,忍让只为了生存。
父亲生前异常节俭,我们仨兄妹平时寄回去的钱,他舍不得用。全都放存折里面一一存起来,我们考虑到父亲年纪大了,母亲也残疾在身,挣几个钱着实不易,每次都会嘱父母想吃啥喝啥,看中什么尽管买来。毕竟儿女都工作了,父母不大的愿望可以满足。
父亲却总是沉默不语。只说现在的日子吃穿不愁,不比从前,吃饱饭也成问题。说罢,父亲会停下来告诫我:“天晴要记得下雨时,现在也要记得曾经挨饿的日子”。父亲自家道中落后穷苦惯了,对过往挨饿受苦的岁月刻骨铭心,他总是念叼着“手上有粮心中不慌”,对于存钱储粮一事特别上心。是啊,父亲的人生经历有波折与艰难,那些特殊时期中被嘲讽挨饿的岁月,总是让他心有余悸吧。
父亲在我记事起,便不厌其烦讲述他的童年往事。原来爷爷是民国时乡镇一带家产不薄的大户人家,有良田千亩,像样的房屋十几栋都在村子四周分布。土改前父亲是衣食无忧的“小少爷”,家境殷实,父母疼爱,兄姐宠着。他确实过了几年舒服的日子。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单个人身上,便是一座山。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进行。爷爷奶奶被打成了“地主头”和“地主婆”,终日在嘲讽耻笑的精神压力下生活,每日也面临不知何时会降临的折磨与击打。没过几年,爷爷奶奶顶着“帽子”相继去世。家道中落,父亲的生活陡然从天上掉落地下,父亲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少爷”成了一个人人喊打,成份低下遭人唾弃的“地主仔”。
曾经的过往,我不曾参与,无权置评。但国家与人民得到发展,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年少的诸多嘲笑与打击,曾让父亲长久以来都是耿耿于怀。八十年代前,父亲的成份不好,没有哪家女子敢嫁与他。在那个年代,政治面貌决定一切,年近五十的父亲一直单着,直到改革开放后,所有的成份问题一笔勾销,姑姑伯父们才敢张罗着为父亲的婚事着急操心。
年近花甲,青春埋没荒废掉了,人生的历程已逝去一半,一无所有孑然一身的父亲,又有谁会甘愿屈身下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姑姑伯父们多方打听寻找,愣是找着了一个尚未出嫁的女子——现今我的母亲。几番撮合下,父亲隐瞒了大二十一岁的事实,他刮净胡须,打扮齐整倒是一时分不清大多少年龄。那时婚姻实在,双方说好后便遣媒人告知日子,选个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母亲身有残疾,若非如此,父母是走不到一块的。这是当时各自条件决定,心有不甘也好,还是怨天怨地也罢,总之日子是得往下过的。成家后,前半生蹉跎岁月,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光已一去不复返。我的降生,曾给备受打击嘲讽的家族,带来了过去几十年内不曾有过的喜悦和希望。同样的原因,另一个伯父也单身,他却没能幸运脱单,直至他离世。
父亲在近老年时,迎来了他本该青壮年时努力奋斗的岁月。弟妹相继降生,父亲的压力更甚,他要早晚操劳解决一家人的吃食。然而,父亲再努力,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年龄的限制摆在那,身体吃不消啊,他这个年纪的人,都不再干那些重体力活了。那些年,父亲忙完活在家总是沉默寡言,偶尔也能听到他深沉地叹息声。我们渐渐地懂事,知道了父亲的不易,自小便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那时村里人也良善,总是会在需要时拉上一把。
其实,父亲的这种情况,在当时整个家族近五十户人家里,都是普遍的存在。同样的划为地主,同样的成份最差,也就同样的成家晚,同样的奋斗拼搏在晚年。只是父亲的情形更甚,母亲残疾分担不了重活,他的压力辛苦更大。在艰难困苦的岁月,父亲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做农活,无论他是否自愿,现实生活容不得他多想。
在那个凭本事挣钱的时代,早先人人都穷怕了,铆足了劲想办法挣钱,周边许多村人的日子渐都有了起色。父亲年老,母亲残疾自然日子过得不如他人,无论他们有多辛劳,所得所收都难以满足家用。记忆中父母都是早出晚归,闲暇时总教育我们,干活得勤快,学习要踏实。家中光景虽不好,但祖辈都是读书人,因此父亲拼了老命,也坚持送仨兄妹尽量多读些书。
然而我现在想来愧疚万分的是,对于送我读书的父母,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开家长会,我却都羞于和他们说岀口,更别说接受老师的话,邀请家长来开会了。与我同龄的人,只有他们的爷爷辈才像父亲这般年纪,自尊心强的我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假如同学知道这个事实后,被众多嘲笑与异样的目光盯着看的感觉。当时通信不便,电话少有,老师也无奈的通融了我。
印象中仅有的两三次,是父亲到学校给我送东西。走在学校的大道上,我刻意和头发灰白,满脸络腮白胡子,又穿着土气的老爷爷——父亲,保持着一段长长的距离。并没好气的叫父亲就这样保持距离走,我也装不认识他。那样的话熟悉的同学便不会发觉,这个年纪大的人是我父亲。父亲嗫喏着终没有吭声,远远的跟在我身后沉默不语,我当时心里竟然庆幸自己的小聪明,却从没想过慢慢跟在身后的老父亲,心里会有多难过,而我又是多么残忍!
如今我可以平静的以文字形式,把这些从前从不愿说出口的事实公之于众。因为我已然明白,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应感恩带给自己生命的双亲。无论其贫穷富有,还是美丑老少。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明白自己来自何处,是谁生养你长大,这话也曾是父亲对我们说过的。可惜我解开纠结于父亲年老这心结时,已离开了学校。而终父亲一生,他也没有在我的家长会上露面,我也不知父亲是否,曾为此伤心自卑过。
父亲每每在空闲时,便会手捧报纸或是拿起一本老书,戴上老花境看上许久许久……父亲从不沾烟酒,唯一的嗜好便是读书看报,为此母亲没少数落他,认为有那个闲工夫,不如多去干点农活,而父亲多半沉默以对。其实,父亲是累了停下来休息,而他休息的方式就是读书看报。父亲的兴趣自是从小受家族影响,爷爷几兄弟都是读书人。而我也受父亲的影响,有事没事也喜欢跟着读读。
儿时的许多记忆深刻的事,都有父亲谆谆教诲的身影。令我终生遗憾的是,八年前父亲病重,突然离世,走时我们仨兄妹竟无一人在前相送!彼时仨兄妹都在外地工作,母亲打来电话后,天南地北往回飞赶……而前一晚母亲给父亲热了一碗八宝粥吃,并没有看出异样,直到次日早晨唤父亲起床时,才发现人已走……
想起父亲这不易的一生,年轻时因特殊时代被限制,年老了才开始奋斗,用他那已不再有力的身躯为我们遮风挡雨,扛下所有的生活重担。待我们都成年工作了,父亲也真的老了,他已过七十多了,是该停下来好好歇歇了。我们也心疼老父亲,嘱他不能再干农活。只可惜天不假年,不给儿女留下可供回报孝敬的岁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在清明日怀念我的父亲,他操劳大半生,把我们兄妹仨抚养长大,来不及享受几日子女的孝敬便匆匆走了。走时无我们无一人在前,想来这事,成了我们此生永远的遗憾与疼痛!唯愿父亲在天堂静好,不再有年轻时的憋屈,也不再有辛苦劳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