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人,最大负面形象,大概是生吃大葱和大蒜。
且不说一般人享不了的辛辣,就是吃完了浑身散发出来的那种酸爽味道,足以憋死三米内的苍蝇蚊子。可山东人就好这一口,特别是在我老家那一带。嘉祥那边的大蒜是东亚闻名的吧?这在90年代算不了什么,记得有一年,大蒜种多了没人买,家里炒大蒜吃了一个多月还没吃完,你如果吃过香港茶餐厅里的啧啧鱼头煲里面的熟蒜,就能知道连续几个月不换样,吃这个东西是什么一种精神。
那年,兖州县里出了个故事,说一位老农拉了整车的蒜去城里卖,以为城里会好点儿,结果一天没卖够10块钱,到了晚上没地方落脚,无奈之下倒在路边壕子里,就图一个回家轻松点儿。家里大人们笑话这位大爷的不智,乖乖地自己吃了就好了。
大蒜好种。初冬和种麦子一起,找块地脚田头,把带皮的蒜埋到土里就行了。渡过严寒的冰霜,第二年春上就会疯长,发出亭亭的蒜薹,和蒜瓣子不一样,是带有一丝丝甜味的,虽然也辣,但是可以不合着干粮空口吃。那个时候没有人想起来拔起来当菜卖,多数都是让小孩子们自己拔起来吃了。
在农村,唯独干这件事,小孩子是不会被骂的,除了拔蒜薹,什么挖地瓜、吃玉米杆子、搓了生麦子吃,那都是罪。如果不拔掉这个蒜苔,地底下的大蒜就会是个独头蒜,产量不大的,只有拔掉了,才能长出7、8瓣肥大的蒜瓣子来,鼓鼓囊囊地裹在白色的蒜皮子里,拨开来那么润,那么光滑,还不是太辣。
于是乎小孩子们不用大人吆喝,不管路过谁家的蒜地,随手拔上一两根嫩嫩的蒜薹,也不怕那辣,吃着走了。
吃多了,生的蒜薹,在小孩的嘴里吃出了甜味。生的蒜瓣子,小孩子还受不了那个辣,可在大人嘴里,别有一种香。我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猜的。
等长到10来岁,大人就允许我们吃生蒜了。蒜辣,辣的是舌头的后根、跟牙龈的后边的地方。如果不知道这个秘密,不小心把嚼烂的蒜泥倒腾到了这里,敢保证把你辣到哭。如果和着干粮,不让蒜泥到这个地方,感觉到的并不是真的那么的辣,相反是一种浓郁的香味。ü
捣烂了吃,那是有时间在家里做饭的时候。三、四瓣蒜,白净净的,放在那个传了三辈子人的蒜臼子里,撒一点粗盐,捣烂了蒜就不发臭了。如果再伴上一个青椒捣成泥,加上些水稀开的醋,那是绝美的美味,无论是蘸馒头,还是拌面条,想想都让人舌边生津。
刚毕业的时候,在上海不知道去哪里去买这捣蒜的家什,为了吃上儿时的美食,还从老家集上买了一个青石的带回来,背在背包里,也没嫌它沉。老的那个,留在了家里,不是嫌它旧了,而是它带着家族里几辈子老少的记忆,我拿走了,长辈们就没了。
蒜泥也不是回回有。每当去远坡里去干活,回来吃饭太费时,我们一家人都带了干粮,用瓶子灌上水,还有几头蒜,牵着牛,套上车,就去了。过了晌午,三、四点,最热最累的时候,地边路上的树下,阴凉干爽的地方,铺开几个包袱,往上一坐,就是一家人的午餐时间。凉风吹来,牛,低头在一旁地上用舌头卷起一窝窝的青草,人,就着一颗颗大蒜吃干粮,看看地里的绿苗子,吃得都很香。
可这个香味,恐怕和南方的臭豆腐一样,是吃的香、闻的臭。这种香,更是一辈子都忘不下的。每到没有胃口不想再吃米饭,征得家人同意了,就着馒头,要白面的,来上一颗白嫩的大蒜,大概是我这漂泊异乡的胃,最大的诉求了。
上海,是难得见到饭店里有生大蒜,除非糖蒜和醋蒜,但是总是没有生的那么猛烈和过瘾。在家里,也不能放开了想吃就吃。到了帝都来出差,晚上自己一人吃饭,去了对面的胶东饺子馆,没有点他们家的鲅鱼饺子,却听到了邻座跟服务员要大蒜的声音,心里真是高兴,果然是真山东人的菜馆,可要放心大胆地吃一回了。
2017.11.23 帝都吃到大蒜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