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元 编辑 / 夜阑
《孩子爱听的100个历史故事》系列 039 商鞅立木建信
战国初期,有实力的大国依次是:齐、楚、魏、赵、韩、燕、秦,被称为“战国七雄”。当时的秦国地处偏远的西部,在“战国七雄”中,是比较落后的。秦国国君秦孝公即位后,非常想富国强兵,向中原扩展势力,于是,他就发布了一道搜罗人才的命令。在命令中,他表明:“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来客,谁能叫秦国富强就能得到重用。”
当时,有一个卫国国君的后代,名叫卫鞅,他年轻时 就喜欢钻研有关治理国家的学问,很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但在本国不受任用,于是,在听到秦孝公搜罗人才的消息后,就千里迢迢赶到秦国,对秦孝公说:“国家要富,就必须注重农业;国家要强,就必须奖励将士;要把国家治好,就必须有赏有罚,朝廷才有威信,改革也就容易了。”秦孝公听了觉得有理,就叫他进行变法改革,后来还因为他作战有功,秦孝公把“商于”地方的十五座城邑封赏了给他,所以,卫鞅就被叫做“商鞅”,而由他进行的变法改革,在历史上也就被称为“商鞅变法”。
在变法刚开始的时候,商鞅担心老百姓不相信他公布的变法法令会说到做到,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取信于民的办法,他先叫人在都城南门那里竖立起一根木头,并发布了一个命令:“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他十两金子。”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可大家都怀疑这道命令能否兑现,没人敢相信把一根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能得到这么多赏钱,所以,你推我搡,就是没人去碰一下那根木头。商鞅看大家犹豫观望,不相信他发布的这道命令,于是又接着下了一道命令,把赏金从十两 增 加到五十两!
这个数字可太有诱惑力了! 于是,人群中有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了出来,说:“我扛去!”他扛起那根竖着的木头,一口气儿扛到了北门。大伙儿好像看耍猴儿似地跟在后头瞧热闹,可谁也没想到,商鞅真得立刻叫人赏了他五十两金子,还对他相信并执行朝廷命令的行为,给予表扬。
这件事一下子传遍了全城,不久,全国的人也都知道了。从此,商鞅赢得了民众对他的信任,随后由他发布的一系列变法法令,也都被大家毫不犹豫地贯彻执行下去。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在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在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在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大片土地。他是秦国实现富国强兵 乃至后来一统中国的头号大功臣。
小朋友,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改革,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立木建信”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道理:诚信很重要,要想让别人相信自己 ,自己就必须先做到守信用,也就是:说话算数、说到做到。
(本文结束)
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故事,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孩子爱听的100个历史故事》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