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本身便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更是这门艺术中最为优美的诗歌!读了李华平老师《关雎》课例后,更加觉使我觉得,诗歌的教学,原来可以有如此这般美好的教法!真真是受益匪浅!
以往的诗歌教学中,我常常习惯以《教师教学用书》为标准,去解析诗歌的内涵,那样的教学,只是简单粗暴的应试教育,远远达不到学习诗歌的要求。读了李华平老师的精彩课例《关雎》后,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道光:原来,诗歌教学可以这般美好!教学视觉可以如此宽阔!也完全可以避开“没什么可讲,不便于讲”的尴尬。
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原本就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我们有什么理由去逃避呢?李华平老师精彩的课例以“别有用心”的暖场活动开始,抛砖引玉,引导同学们去探究“淑女与君子”的特点,去发现诗歌蕴含的正确观点——爱情,原来可以是这样美好,忧而不伤!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李华平老师设计的互动环节,语言丰富、生动且有一种优雅地美感,学生参与其中,感觉是一场淑女与君子的遇见!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感悟,更是诗歌教学的情感升华,真正达到了诗歌教学的高标准——发现美,感悟美,体验人生价值!课程最后,李华平老师还在同学们的心底播下一颗美好的(正确的爱情观)种子,在最合适的时候,相信它一定会发芽、开花,生长为爱情最为美好的样子!
总之,李华平老师的课例使我受益良多,也给了我诸多启发。使我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读了李华平老师的精彩课例,再读《关雎》,忽然有了一种渴望遇见爱情的冲动!十分感谢李华平老师的精彩课例,那是诗歌教学中的一束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