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佛、儒、道专题哲学馆
想理解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寿”?知道这些就可以了

想理解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寿”?知道这些就可以了

作者: 哲学诗画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17:24 被阅读93次

人活着,肉体只是供养,精神和灵魂才是最重要的。

——题记

公元前479年,孔子在身体上已经年迈体衰,他的独子和两个心爱的弟子又相继死去,孔子在感情上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在弟子子路遇害的次年,孔子在悲痛中病倒倒,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对前来探望的子贡说:“你来得太晚了”!接着自喻为泰山和栋梁,自称为富有才智的哲人,但却将逝去。因为无下无道已经很久了,却没有谁能崇信自己。师生见面7天之后,一代伟人孔子悄悄地离开人世,时年73岁。这一年是鲁哀公十六年,弟子们都服“心丧”(服丧不穿孝服),在心里哀悼了恩师3年。子贡一直在墓旁小屋里居住了6年,才依依不舍地拜墓离去。

孔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治国平天才的道理,力求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强调仁政、礼治,为政以德,这对于当时急功好利、不断从事攻战的各诸侯国君主来说,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他终于在哀叹“吾道穷矣”的凄凉境遇中老病而逝。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实在是太久远了,但是他的精神和思想却并不遥远,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的人身上和自己身上,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就可以找到并转播。当然,我们也不要忘了这位伟人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1,由礼制走向礼治

尧舜禹之后,社会矛盾加剧,诸侯国动乱攻伐不断,孔子以新的时代精神,对周朝以来的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在旧世界的废墟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文化平衡,实际上重构了社会的礼制,促使礼制走向了礼治,用道德和礼治,弥补了政治和刑法治理的不足。

2,建立了仁学

孔子意识到,礼只是一种外在的规范,要想人们具有道德,还得从心入手,从内在精神上贯通礼治,因此,必须要有“仁”,即爱人之心,人与人之间要相爱不相害。孔子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其实很简单,就是如何确立为人之道的问题。孔子认为为人之道就在于仁,仁就是爱人,在自己的父母亲人的基础上,把这种爱人的情感推己及人,这样就能建设一个互助互爱的理想的大同世界。

一方面自己要修身,做到品行端正,有仁心;另一方面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如果君王要做到“仁”,天下就会归顺,臣服。从这点看,孔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发现并揭示了人的价值在于道德的人,用伟大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3,对鬼神的规避和对人伦、人本的强化

孔子在世时,很少谈“性”和“天道”,他更注重的是“人伦”、“人本”和“人道”,在孔子那里,人伦、人本和人道就是“仁”学,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也是最早的人本思想的开创。

300多年前,西方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打击了宗教神学、神权和封建专制主义君权的统治,弘扬了人性与人权,推进了科学技术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中国的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了人本的重要,比西方的人本思想早了近一千多年,可谓极富先见之明。

4,在教育上提出了“有教无类”

孔子认为在教育方面不应该区别对待,不区分类别,不管是什么年龄、什么地位、什么性别、什么智商的,什么社会类别,都应该受到教育。

“有教无类”思想的提出,从根本上决定了儒家学说的本质。“有教无类”的涵义不是某些特定阶层、特定集团、特定群体的人可教,而是人人可教。人人可教即人人可学,人人可学即大众之学。

孔子告诉我们, “有教无类”不是某部分人的问题,而是所有人的问题。不是如何挣大钱、发大财、当大官飞黄腾达的问题,而是人如何才称得上是人、怎样才能算作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的问题。孔子告诉我们做人比发财更根本、更基础、更富有根源性。要做人,就要修己。孔子儒学的意义就在于将礼乐教化不分族类、不分老少向所有人敞开,倡导并践行了“有教无类”。

5,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之后,他的弟子子路、子张、子夏、子贡等等,继续传播和发扬着孔子的文化思想,到曾子和孟子,孔子的精神不仅没有消减,反而有无尽扩大之势,甚至包括思想不同于孔子的荀子和墨家的墨翟,都在不同程度的扩散或助推着孔子的思想。

从世界范围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也是一种影响极为广泛的学说,先不说东亚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朝鲜及东南亚等国家,他们大部分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不管日本人、韩国人是否承认,他们主流文化还是儒家文化的事实却不容否认。孔子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有极大的影响。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史》中说:“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他所说的和他的生活态度,绝不逊于我们古代的哲学家;许多西方哲学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故此,他所说的或所写的,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奉为金科玉律;直到现在,所有的帝王都尊敬孔子,并感激他留下的遗产。”

结语——

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政治、伦理思想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中华民族。他的教育思想,大多成为教育史上的至理名言。他所保存的古代文化典籍,都已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对于这样中华民族500年才出现一位的伟大杰出人物,虽然过了2000多年,你能说他死了吗?

相关文章

  • 想理解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寿”?知道这些就可以了

    人活着,肉体只是供养,精神和灵魂才是最重要的。 ——题记 公元前479年,孔子在身体上已经年迈体衰,他的独子和两个...

  • 找到那个死而不亡者

    找到那个死而不亡者,就不怕死了,因为,死而不亡者,寿也。

  • 老子33-死而不亡者寿!

  • 晨读有感:死而不亡者寿

    晨读《道德经》有感于第三十三章所写:“死而不亡者寿”。 “死而不亡者寿”,说的是人格没有消亡才算是真的长寿。 寿者...

  • 死而不亡者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

  • 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说过一句名言:“死而不亡者寿。”就经验而言,物理世界的生物,无论是人类,还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死了就死了,没...

  • 福报按照子孙算

    ​古人讲,多子多福,有说,死而不亡者寿。就是死了,别人仍然记得你,祭拜你,就是死而不亡者寿也。这个才是大福报。 皇...

  • 【马上说天下】商道·非常道(六十三)

    如果说,老子前头的四句话通俗易懂,那么,“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就有些不好理解了。尤其...

  • 何为死而不亡者寿?

    陪墨墨一起读道德经,读到“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他问:“妈妈,什么是死而不亡者寿呢?” 对于道德经的博大精深,一般...

  • 27、死而不亡者寿

    《平凡生活非凡过系列》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月亮日,体验日记 第9周 (总83周) 淅淅沥沥的,下午一...

网友评论

  • 橡木桶:死是生命不存,亡是名誉消失,寿是记忆时间。万寿无疆是指永远活在全人类的心中。死是必然,亡是常态,寿则可为。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 8c26b270b5c0:哲学家只负责解释世界。刚在一篇文中看到的一句话。

本文标题:想理解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寿”?知道这些就可以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gb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