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勤奋的新手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有才无德者 断不可用!——中国古代用人思想

有才无德者 断不可用!——中国古代用人思想

作者: 浩宇yyl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09:08 被阅读17次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新正述传统文化 公众号

以德施政 任人唯贤

人无德不可立于世,德乃修身之首。在中国悠久而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实行德政,任人唯贤”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人们一直借鉴和传承的美德。

贤人,一般指德行高尚、有济世之才的人。古人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标准,并不是将德与才等量齐观,而是非常重视德对才的统帅和主导作用,把德放在首位,“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

北宋司马光就德与才的关系把人分为四种,

德才兼备为圣人

德才兼亡为愚人

德胜才为君子

才胜德为小人

用人时,最好的选择是圣人,然后是君子,如果都没有,那么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

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是最危险的,比无才无德还要坏

清康熙皇帝用人才的一贯标准是:“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才德兼优为佳,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

有才无德者用之无益,不如不用。

清康熙二十六年四月,皇帝给吏部下旨,其中说:“我主持政务已有多年,发现有些有才能的人仗着自己有才,办起事来就独断专行,任意胡为,想起来都觉着可怕。我认为还是德才兼备的人为官最好,如果只是才优而德不好,对治理国家终究没有什么帮助啊。”

康熙皇帝在另一场合更加明确地说过:“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南宋大臣罗点是位很有见识的官员,曾官至端明殿学士,主持枢密院(主管军政的最高机关)工作。当时有人说:“天下事,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办得了。”罗点回答说:“那要先看他品德如何,若人品不正,即使才能过人,结果又能得到什么呢?”

唐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跟吏部尚书谈用人重才不重德的危害时说:“近来见吏部选拔官员,只是看他们能说会写就用,但并不了解他们是否有高尚的道德品行。结果有的任职几年之后,罪恶行迹就开始显露出来,虽给以判刑杀头,然而百姓已深受其害。”

吏部在选拔官员方面握有实权,如果吏部官员在掌握用人标准上有偏差,则会直接造成用人失误。虽然官员出了问题,可以惩处,但给百姓和国家带来的损失与危害,却是无法挽回的。唐太宗一针见血地指出:用人失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去深入了解选拔对象的道德品行。

用人重才不重德,会给百姓、国家带来危害和损失,这是众所公认的道理。但有时这种危害和损失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而是隐性的,这一点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得出来的。

金代章宗皇帝有一段论述令人深思。当时有人反映,社会风气不好,孝悌廉耻的道德缺失。宰臣请求抓一下端正风俗的工作。金章宗没有就事论事,而是把风俗不正的原因归结为用人有误。

他说:“现在考察选拔官吏的人,大多要求近期效果,以有才干会办事为上,那些性格宽厚、重视道德教育的人,则被说成是迂腐不切合实际。所以人们都认为道德教育是多余的事,这是孝悌道德丧失的根本原因。若告诉有关部门,将那些能够推行道德教育的官吏提拔任用,那么道德教育就可得以推行,孝悌之道就可兴起了。现在的考察选拔,都是先看才而后看德。奸巧狡猾之徒,虽有曾经贪赃的污点,一旦被任用,往往仍被认为是能干的官吏,这就是廉耻丧失的根本原因。若告诉有关部门,考察选拔官吏,必须审查他们的真伪,使有才无德者没有做官的指望,对那些搞歪门邪道做了官的人加以督察弹劾,那么钻营请托的不正之风就可消失,而讲究廉耻的风气就可兴盛了。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惠王问齐威王:“你身为齐国之王,都收藏些什么宝物?”齐威王回答:“没有。”魏惠王说:“像我这样的小国,我都藏有直径一寸大的珍珠几颗,这种珍珠所发出的光彩可以照耀十二辆车子。你这千乘之国,何以一件宝物都没有?”

齐威王说:“我最珍视的珍宝是贤人,这与你所说的宝物不同。我有一个叫檀子的臣子,我派他驻守高唐,北方的赵人不敢来侵犯;另有一个臣子叫黔夫,我派他驻守徐州,能管理徐州那里四方来往的百姓七千多户;我还有一个臣子叫种首,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像这样的珍宝,光辉可以照耀千里,何止十二辆车子?”齐威王的这席话,道出了齐国之所以国富民强的原因。

蜀汉丞相诸葛亮临终前向后主推荐蒋琬为相,说他平日注重修身、品德高尚,肯纳忠言,做事无私。诸葛亮病逝后,蒋琬日理万机,为政以安民为本,度量宽宏,深孚众望。当时蜀弱魏强,魏国杰出人才很多,屡次伐蜀,而蒋琬、姜维竟能保蜀达二十九年之久,做到人和国安,证明诸葛亮用人的正确。

其实诸葛亮本人就是贤人。他为北图中原,统一中国,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给后主的〈出师表〉中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他任用之人也都清廉自持,蒋琬“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无异百姓。”姜维也是“宅舍弊薄,资财无余,出入无车从。”

为政以德与否,关系一个人是否能用手中的权力为百姓谋福利,及吏治民风和政权安危。自古以来,品德高、操守好的官吏是廉洁清明政治的基础,他们任何时候能够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也是任人唯贤的价值所在。

相反,任人唯亲只能使国家和民族衰弱危亡。因为它以个人利益为基础,使私欲膨胀,庸人横行,贻害无穷。历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多不是因为无才造成的,无德才是人之大患。

北宋的蔡京擅长书画,当时很有名气,宋徽宗看到后非常欣赏,蔡京就把自己的书画及所画条屏、扇面等托人送给宋徽宗、宫妃和宦官,蔡京就是靠这样阿谀逢迎当到了宰相。他耗费大量国家资金扩建皇宫,直到北宋灭亡前一直都在修筑,贪污的金银比朝廷府库还多。他陷害忠臣,结党营私,任人唯亲。

一次,蔡京找他提拔的中书舍人吴伯举办事,吴伯举想按朝廷制度办,蔡京当即勃然大怒说:“已经做了好的官职,还要做好人,怎么可能两者兼顾呢?”当即将吴伯举贬出朝廷。

蔡京把持朝政时期,贿赂公行,民不聊生,是北宋最黑暗的时期。全国人民起来呼吁将蔡京正法以谢天下,朝廷不得不罢免蔡京。中书侍郎侯蒙说:“如果蔡京能够心术端正,即使古代贤良的宰相也比不过他啊!可惜没有用在正道上。”

由此可见,无论人才能、智商再高,如果心术不正,不仅不会为国家做贡献,反而会造成巨大危害。这是不修德行造成的。今天,社会道德在一日千里的下滑,复兴伟大的传统文化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法律约束人行,道德约束人心,法治治小人,德治成君子。人们只有严守道德的心法,才能行进在人生的正道正途上,才能有光明的前程,才能使民风正、万事兴、天下太平。

相关文章

  • 有才无德者 断不可用!——中国古代用人思想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新正述传统文化 公众号 以德施政任人唯贤 人无德不可立于世,德乃修身之首。在中国悠久而深厚的传统...

  • 德才论

    有德有才是圣人; 有德无才是君子; 有才无德是小人; 无才无德是愚人; 用人宁用愚人,不用小人。

  • 自我修身的准则

    1、与人相交和用人要做到德才兼备,德才兼备者可以堪当大用,有德无才的可以择其长处使用,无德有才者坚决不能使用。不唯...

  • 德or才

    司马君实将人分成4种:德才兼备者,谓之圣人;有德无才者,谓之君子;无德无才者,谓之愚人;有才无德者,谓之小人。...

  • 我以为的就是我以为的?

    08年的时候,牛根生的用人标准曾经风靡一时:他是這样说的: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

  • 学习《活法》体会之15

    德才兼备者谓之圣人,有德无才者谓之君子,无德无才者谓之庸人,有才无德谓之小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

  • 2022-06-11

    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用人之所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之所短...

  • 世界500强管理笔记读后感

    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半成品,有德有才是精品,无德有才是毒品

  • 给孩子的择友标准是什么?

    有德有才破格交往, 有德无才放心交往。 有才无德谨慎交往, 无德无才不必交往。

  • 择友标准是什么

    有德有才破格交往, 有德无才放心交往。 有才无德谨慎交往, 无德无才不必交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才无德者 断不可用!——中国古代用人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nl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