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一本书,叫《海边的卡夫卡》,作者村上春树。里面有两个鲜明的人物:卡夫卡和中田,完全不同的生活,作者却把他们命运的交会设置为整个故事秘密的关键所在。隐喻也好,戏剧性冲突也罢,作者这一设置的用意,大概是这本书对读者最大的挑战了。
不敢说我弄明白了,我真的对此也并没什么高明的见解,甚至到现在都在困惑着。但是这个情节设置的晦涩深意之中有一条,是我很感兴趣的,所以体察到了。那就是思考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该多思考,还是该少想点儿呢。
卡夫卡,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聪明冷静,喜欢读书,长于思考。中田,是一个智力低下的老人,幼时因一个神奇的事故莫名丧失记忆和正常的认知能力,完全不能认字读书,也不能思考稍微复杂的问题,自己乘坐公共交通都不行。所以相对应的,卡夫卡会思考很多,中田完全不具备多想一点的能力。他们的生活也有极大的不同,除了孤独这一点。
卡夫卡孤独,是因为家庭原因。他的母亲在他4岁的时候就抛弃了他,带着他的姐姐离开了。卡夫卡的父亲常年忙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几乎不怎么回家,所以卡夫卡基本是一个人长大的。更可怕的是,他的亲生父亲居然诅咒卡夫卡将来会杀死自己的父亲、奸淫自己的母亲和姐姐,这让卡夫卡极端的憎恶这个所谓的父亲。所以在他一直期待着自己能够独自出去生活的一天,15岁生日的时候,卡夫卡终于实现心愿,离家出走,他决心要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十五岁少年。
中田的孤独,则主要是因为,他跟大部分正常人都不能正常的交流,而只能跟猫讲话。即使他具有跟猫讲话的神奇技能,猫跟人的世界毕竟是不同的。
同样的孤独,因为两个人思考能力的不一样,生活还是有很大差异。
卡夫卡离家出走以后,生活还是颇为顺利的,成功的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结识了一个有好感的热情的姑娘,顺利入住旅店,每天健身,还找到一个喜欢的图书馆可以天天去看书,结交了爱好见识和自己颇为相近的图书管理员做朋友。
中田因为智力水平问题,早年靠做不繁琐的木匠活儿生存,后来行业不景气,就只能靠领救济金生活了,还因为可以跟猫交流,他还偶尔帮人找猫领取一些谢礼和酬金。虽然因为理解力问题跟正常人交流不畅,但因为他为人亲和,在找猫这件事儿上做的还不错,虽然交不到朋友,在职业找猫人的领域多少还有点好声誉。
如此来看,在还算顺利的情境下,多思考没坏处,想的少一点儿也没什么大不了,在这两种情况下,只要没有过多欲望,人都还可以过得不错。
那么我们再来看,在发生事故、遭遇困境的时候,两个人的不同处境。
引起这两个人生活变故的事故是同一个,就是卡夫卡父亲的死亡。因为算是二者合力杀死了卡夫卡的父亲。通过中田的手、卡夫卡的意志,杀死了这个故事里变态般的邪恶存在。卡夫卡的父亲化身虐杀猫的变态,诱惑中田到他家看他杀猫,故意刺激中田杀死了自己。杀人的时候,血喷到了中田的脸上衣服上,中田昏了过去,醒来后却发现身上一滴血也没有,同时发现自己失去了跟猫讲话沟通的能力。而卡夫卡是某天莫名其妙地在一处荒僻的地方醒来,全身都是血,好像自己刚杀了什么人。
事故后,中田去自首,三言两语间警察断定这老头精神有问题,就没有在意,把他打发走了。之后中田打算离开事发地,他不是逃命,因为他不具备那种思考能力,而纯粹是听从某个声音冥冥之中的召唤。但是他不会做公交车,各种询问路人遭遇不少白眼之后,才遇见个把善良的好人,帮他指路、给他搭车,最后遇见了一个叫星野的小伙子,因为见到中田想起自己刚过世的爷爷,加上中田跟一般人不同的奇特吸引力,给了中田接下来需要的诸多帮助。
卡夫卡在遭遇变故后,首先是完全的惊吓和想到父亲曾经对他的恶毒诅咒,兢兢战战之下联系了曾经在火车上留下电话号码的那个“姐姐”。在她家留宿一晚,但同时他对这个像自己姐姐的姑娘产生了欲念,他怕父亲的诅咒应验,就又仓促地不告而别,到图书馆请求管理员大岛给予帮助,幸而大岛也真诚地帮助了他。
同样的事故,卡夫卡更加惊惶,因为他会想的更多、更复杂,事情也就更可怕。相较之下,老人中田因为没能力想那么多,虽也有害怕,但是要淡定镇静的多。同时,在应对困境时,卡夫卡可以更快地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帮助,而中田要取得信任和帮助却极其艰难。再者,在获得了别人的帮助时,卡夫卡还会存在诸多防备、不安甚至还有过分的欲望,思想简单的中田却是对点滴帮助都回应以极其诚挚的感恩和感谢。
作为一个旁观者,从读故事的角度,我更喜欢中田这个角色,因为他单纯善良简单亲切,而卡夫卡作为一个15岁少年就太过深沉阴暗了,虽然他也并非不善良,境遇也很值得同情,但是他的内心世界太复杂了。中田让人轻松放心,卡夫卡让人猜不透。这也是一般意义上,大多数人对想得少的人和想太多的人的接触感吧。
总结一下,多想和少想,似乎各有利弊。思考的多,获取资源帮助更容易,同时恐惧和限制性也更大。想的少,做事情容易有纰漏,也容易被别人忽略乃至不能容易地得到资源和帮助,但是做事时会更加无畏和开放。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人教我们“多思考”,也会遇见一些人劝我们“不要想太多”,这种看似悖论的劝诫,我们在各自的生活中如何取舍呢?借着村上春树君《海边的卡夫卡》一书,我所能分析到的也就以上这么多,相信每个人会有自己不同的偏好。最佳的办法是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取舍,但是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完美的抉择,不同的取舍,能承受不同的结果即可。
关于这个问题,你又有哪些看法呢?欢迎在下面留言交流。
(PS:花悠然,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独立思考的姑娘,坚持向着阳光生长,跟大家分享正能量和自己独特的观点。喜欢我的文字就点赞、分享吧,成长的道路上,我需要你们的鼓励。)
网友评论
2、佐伯记忆停留在青春期,人生的点卡在原处无法前进。在卡夫卡进去入口时遇见15岁的佐伯,佐伯什么也不记得,没有了记忆。后来50多岁佐伯出现却劝离开哪里,
记住不要回头。 (佐伯死后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读了这本是很模糊,很对都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