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和尚众多,真和尚多,假和尚也不少,出家人本应常伴青灯古佛,不闻世事,偏偏就有一些人要出去看一看,入世之后出名的人并不少,例如被称为花和尚的鲁智深,晋朝的佛图澄,元朝的刘秉忠,明朝的姚广孝等等。今天说的这位僧人就是被称为“黑衣宰相”的姚广孝。
一个和尚,竟然在死后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而且还是明朝唯一一人姚广孝从小开始就不愿意子承父业(他父亲是医生),就是想读书做官或者学佛。在元朝末年,当官的的途径还不发达,汉人社会地位底下,除了特别出名和有才气的人文外,其他的人很难通过读书做官,于是他在14岁的时候到寺庙剃发做了和尚,法名道衍。当了和尚也不老实,一心还是想做官,没事的时候也不看佛法,反而去学习兵法。后来干脆跑去拜道士席应真作师父,学习阴阳术数之学。以姚广孝的天分,如果能好好研习佛法,将来必定是位高僧,可是他选择了做官,选择了参与时政这一条路,注定了他与众不同,也注定了他的一生是成功的。
一个和尚,竟然在死后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而且还是明朝唯一一人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为表示怀念,决定选拔有道高僧侍奉诸子,并辅弼诸王诵经祈福。姚广孝的朋友,当时已出任僧录司左善世的宗泐借机推荐了他。这一次的推荐改变了姚广孝以后得人生轨迹,而朱棣就是这条轨迹的规划者。姚广孝选择了当时的燕王朱棣,在姚广孝和朱棣一起回北平后,他不但经常出入燕王府,还和朱棣密谈军国大事,成为朱棣的军师。
建文帝继位后,采纳齐泰、黄子澄建议削藩。姚广孝积极动员朱棣起兵反叛,朱棣说:“民意都支持朝廷,我们能怎么办呢?”道衍说:“臣只知天道而已,何必管什么民意!”于是朱棣渐渐下决心,并私下选派军官,并招募勇敢异能的人。并利用所住宫殿(原元朝皇宫)幽深的优势,在宫内秘密制造兵器。姚广孝为防止泄密,特意把兵器厂安置在地下,还养了一群鸭鹅,用鸭鹅的叫声掩盖兵器锻造声。
一个和尚,竟然在死后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而且还是明朝唯一一人1399年的一天,朱棣想谋反的行为被泄露,建文帝派人抓捕软禁朱棣,朱棣得知消息后,先发制人控制了北京城,以“清君侧”的名义开始轰轰烈烈的谋反事业。在靖难之役四年中,姚广孝作为文士没有随军亲临前线,但他在策划、指挥方面有重大贡献。曾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
朱棣登上皇位后恢复他的姓氏,赐名“广孝”,让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因此被称为“黑衣宰相”。此后让姚广孝和解缙一起主持纂修《永乐大典》,又让他负责北京城的建造工作。在朱棣北伐蒙古时辅佐朱高炽处理国务,辅佐太孙即后来的宣宗学习。他是可以算是明朝三代皇帝的先生,即成祖,仁宗,宣宗。一个人当三次为帝师,在中国历史上不多见。
一个和尚,竟然在死后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而且还是明朝唯一一人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逝庆寿寺,朱棣为他停朝二日,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并亲自撰写神道碑铭,让他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成为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