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许十斤是他的小名,他有一个大名,还真是大名鼎鼎,是他爸爸请小学袁老师起的,叫许鼎盛,对于小学生,这名字笔画挺多,挺难写的,袁老师还亲自在两本作业本上给他写下了姓名,并在班上作过介绍,希望大家能及时改口。袁老师是东南大队的,他是教高年级的主课,偶尔也会给我们代上几节,比如有老师请假的时候。二年级时,他给我们代课时曾讲过一个故事,讲的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故事。一个连长总是在跟炊事班长较劲,有时饭刚烧了一半就号令拔营行军,有时白天隐蔽休息为躲避敌人侦察机,要求炊事班做饭不能暴露目标。炊事班长都用他的智慧一一化解了,用的方法极其巧妙,用军被裹住未熟透的饭锅,挖长长的烟道一直通过山下,敌机对着冒烟处一阵狂轰滥炸,志愿军战士则在山上树林中边吃边笑。袁老师讲故事时,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只有笑容没有笑声的那种,这形象长时间保持并不容易,袁老师就有这功夫。好象他给他自己班上学生上课时挺严肃的,班上的学生很有些畏惧。当时我还不懂得连长的用意,心里有疑惑,不敢问,也想不到问,只觉得老师讲得太好玩了,只顾一直听下去,后来回味这些事才明白,那是连长对炊事班长的考验。
高二时,有一个女生插班到我们班上,叫袁萍,一看她的面容,我就猜到,她是袁老师的女儿。
袁老师虽然给十斤起了一个很正式的姓名,我们也认真地称谓过一段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又改回来了。不过这么叫着也没什么不好,挺亲切的,大家也叫得顺畅。
高中毕业后,十斤同学学了漆匠手艺,后来依据这个基础创办了生产腻子的工厂,工厂我去过多次,在华阳桥东边,生意很是红火。有一次我和大平还在厂里吃过一次饭。
十斤的岳父是小纪纪东的,队里有些农田在招标,十斤投标后栽种了几十亩的葡萄,改工从农,又做起了农场主。我一边佩服十斤的闯劲,一边又为他担心,因为这跟水产养殖业差不多,属风险产业,没有专业技术是万万不行的。十斤告诉我,他有亲戚在搞这个项目,搞了好多年了,技术支持没问题,而且这田就在公路边,行情肯定不会错,即使今后不搞了,转手也很容易,应该不会亏损的。十斤到底搞过企业,做过经营,事情考虑还是挺周全的。
很快十斤葡萄园的葡萄就上市销售了,园边公路旁有一小屋,门前车来车往,客流量挺大,十斤把它改为路边批发零售点,自己则用小卡车往来于各乡镇流动售卖。那辆小卡车我是很熟悉的,十斤曾用它送过工厂生产的腻子。十斤也跟春桃一样,会生产,会开车,会销售,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我们这代人,说苦真的是苦,但也可以说是幸运的,生时躲过了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创业时遇到了改革开放,虽说大多数是白手起家,但困难与机遇并存。很多的时候,经历于人生也是一笔财富,干过,累过,但毕竟没有错过,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我们都已勇敢地去尝试过了,这样的人生就是无悔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