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语非常之多,我们比较熟悉的一句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常在武侠电影、电视中用来劝说干尽坏事的恶人。熟悉佛教的人都知道,人要修炼成佛,就要有救苦救难之心,尝尽世间苦难,受尽世间折磨,才能悟道,成佛。
像释迦牟尼佛(即如来佛),先是享尽世间富贵,之后放弃贵族身份苦行六年,最后在菩提树下冥思七七四十九天才悟道成佛。又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怀着求佛知心,一路跋山涉水,受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才终于修得正果。
有慈悲心肠,怀着救苦救难之心的贤人成佛之路艰难且不易。为什么无恶不作的恶人,只需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佛祖难道如此优待恶人?
释迦牟尼佛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出自《杂阿含经》,故事所说之人是伽瞿(jia qu,梵语音译,意为一切世间现),此人出生在舍卫城北边不远处的萨那,出生之时,萨那所有刹帝利的武士阶级,全部不由自主地拔出刀剑,并做出准备迎敌战斗的姿势,随即利剑卷曲,握在手中的把柄也跟着堕落在地。周边之人惊奇,都认为伽瞿具有大德大智。
长大之后的伽瞿更是一表人才,英俊挺拔,聪慧性雅。附近有名为颇罗呵私的村庄里住着一位久负盛名的婆罗门(不同于佛教的另一教派)师傅正讲座收徒,名叫摩尼跋陀罗。于是伽瞿随摩尼跋陀罗修行,对师傅谦顺恭敬尽心供养。
师母见伽瞿生的端正,心生淫念。一次师傅带着别的学徒出门,留伽瞿守家,师母便去勾引伽瞿。可伽瞿誓死不从,呵斥道:“师傅为父,师母为母,请你自重!”挣脱之后,立即逃离。
师母恼羞成怒,自己用手在身上抓上伤痕,扯烂自己衣服,投绳假意上吊。师傅回来后见到妻子,问其原由。妇人诬陷伽瞿对自己行不轨,自己受辱,无言苟活。师傅知道伽瞿有大德力(很高的道行),害怕自己无法制服伽瞿,便要设计破掉伽瞿大德力,让其不能再修行。于是告诉伽瞿,他已经学会自己诸多本领,只有一个秘法还没学到,学会之后就可以修得正果。秘法就是:杀人取指——杀够一千人,取下他们的手指做成头冠戴上。
虽然伽瞿心有疑惑,但最终还是受师傅蛊惑,听从师命,执剑到了路口。各种鬼怪竟从路边出来给伽瞿助威,伽瞿心智被扰乱,杀意骤起,如发疯一般逢人就杀,将所杀之人的手指穿在一起,做成头冠戴在头上。很快,他已杀至九百九十九人,只差一人。这时伽瞿杀人的事在城里传开,无人再敢走大路。
伽瞿的母亲也听说了伽瞿成了杀人魔王,可毕竟是自己儿子。中午,母亲担心他饿肚子,于是去送食物。他看到母亲,心中纠结,是否杀母亲凑足一千人。
释迦牟尼世尊知伽瞿前面所杀九百九十九人都是业力(因果报应)所至,但伽瞿如果杀了自己的母亲,那注定罪不可救。于是化身一个沙门(对非婆罗门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总称)欲度化伽瞿。
伽瞿看到沙门心生喜悦,心想,这样就可以不用杀自己的母亲了。便飞快地去追沙门。可伽瞿发现,虽然沙门走得很慢,可是自己无论如何奋力去追也追不上。于是大喊道:“沙门别走,停下来!”
佛祖却对伽瞿说:“我早就停下了,是你没有停下而已。”
伽瞿本就有大德大智,听到点拨,他停了下来,仔细端详眼前之沙门,再回想之前自己地所作所为,恍然大悟。于是懊丧的扔掉手中的剑,愧疚而虔敬地面向佛陀伏地接足。释迦摩尼世尊飞身而起,挥手卷起伽瞿并收其为弟子。之后,伽瞿潜心修行,最终修得果位。
神雕侠侣剧照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佛家所讲“放下”,有两层含义:
对普通人而言是一理。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恶人成佛容易,好人成佛难。我们想象一下,一个从不沾染毒品的人,和一个吸毒成瘾后又凭意志戒掉的人,谁的意志更顽强?一个一辈子与人为善的人,和一个杀人成魔后,悔悟,放下屠刀洗心革面的人,谁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然而这个例子并非鼓励世人拿起恶而后再得善,而是告诉世人:“放下”的不易,要拿起后才能理解。未曾拿起,自然“放下”也容易。这世界有恶为人所厌恶,才有善为人所喜爱。对于善,我们需要发扬,而对于恶中所生之善,我们亦要包容。
对修行人而言是一引。伽瞿本来就是有大德之人,如很多修行人一样,一心向道。他的修行之心使得他修为步步精进,却也是他执念的根源。故诸多魔鬼涌现,业力不止,阻碍其修行得道。想要修行有成必须要有向道之恒心,可是要修得正果又需要放下执念。如《心经》所言,得道之路就像过河一样,需要自己努力的内在条件,但也需要船、物资等外在条件,两样都具备才能到达彼岸。可是许多人到达彼岸后,却不上岸,为什么呢?因为放不下他的船,舍不得他的物资,那你说他到底到过河没过呢?过了,可又没过,准确地讲确实没过。所以这个“放下”又是对修行人最终上岸的一道引。
一辈子做个好人难,幡然悔悟更难,悔悟后再坚持做好人才是难上加难。
我们需要恶来凸显善,也需要抑制恶而避免自我毁灭,更需要包容浴火重生的善。人之所以可以在孤独的宇宙中是相互协作、相依生存,而不是自相残杀、相互毁灭,正是因为我们可以包容不一样的思想,容忍不一样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