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米坐在沙发上,看着刚刚被姑爷送回来的女儿,忍不住鼻子一酸,豆大的泪珠儿啪嗒啪嗒一颗接一颗地从老花镜后面滚落下来。
他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老天竟要拿他的宝贝女儿来惩罚他。难道,当年自己真地错打了鸳鸯?不该把两个相恋的孩子拆散吗?
可是,他们是姑表亲,近亲怎么能结婚呢?再说,老米还指望名列前茅的米儿能像大哥一样出人头地呢。
然而,天下的事就是这样不随人缘。自打两个年轻人被老米强迫拆散之后,男的(老米表妹家的孩子军)一气之下放弃了高考的机会报名当了兵。备考中的女儿,虽然看着还像以前一样努力,可每次的模拟成绩都是一滑再滑。
老米至今还记得,那段日子,米儿天天打电话给他,说她头疼,说她不想参加高考了。而每次,自己只能是连哄带劝,并经常去学校看她。
直到有一天,米儿的班主任老师给他打来电话,告诉他米儿这阵子看起来情绪有点儿不对劲儿,上课时长长发呆,平常也不爱跟老师同学讲话了。班主任怕出什么意外,让家长最好把她带回家去医院检查检查。
老米接受了班主任的建议,把米儿接回家,又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告诉老米,孩子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建议休学静养。
没办法,老米忍着痛给女儿米儿办理了休学手续。谁知道从那时起,女儿就再也没踏进过校园半步。原本乖巧伶俐的米儿,脾气开始变得越来越暴躁,小则动怒生气摔东西,大则谩骂父母喝药寻死。
看到女儿这样,老米痛苦不堪,却又束手无策。他只能一次次带米儿去各处寻医问药,甚至还找当地的神婆。俗话说,有病乱投医嘛。
老米至今还记得有位医生当时问他的话,你女儿受过什么刺激吗?神婆则告诉他,女儿的魂儿被恶鬼勾走了。
医生开出的方子是,针灸加中药调理。神婆的做法是摆个香山给送送。
你猜怎么着,这一通折腾下来,米儿的精神好像恢复了正常。她开始跟他们说话了,而且每天主动帮着母亲收拾屋子,打扫卫生。
老米看在眼里甜在心头。又巧,这个时候,有个媒婆儿上门来给米儿说亲。双方见过面后,老米征求米儿的意见。米儿竟痛痛快快的同意了这门亲事,而且俩人交往过几次之后就结婚了。
参加过米儿婚礼的亲戚们有的在背地里说,这两家的联姻实在是门不当户不对,她们更替老米捏把汗,担心在娘家富养惯了的米儿能不能受住婆家的那份清贫。
米家的亲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呢?两家真就像她们说的那样门不当户不对吗?
作者不说,只想把这样的下定论的机会留给读者自己。下面作者先说说米儿的婆家。
米儿的公婆靠磨豆腐为生,小本生意,还供着个大学生(米儿丈夫的弟弟)。米儿的丈夫,跟着一个村上的建筑队做泥小工。这样看的话,米儿婆家的日子自然算不上宽裕。
而米儿的娘家呢?
米儿的父亲老米,在附近几个村子却是个出了名的响当当的人物。老米脑子好使活络,又满腹经纶能说会道。他在村委会除担任会计的职务之外,还给村上的几个厂子跑外交联系活儿。同时,自家还开着一个有十几个工人的小手工作坊。
你想想,在这样的环境里生长起来的米儿,即便不娇生惯养,生活的条件也比一般的普通家庭优越的多呀。更何况,在这个家里,米儿在性别上还占着绝对的优势。
老米家一共有五个孩子,四个儿子,独独这么一个女儿,再加上米儿自小又生的乖巧伶俐,小嘴儿也甜。
在米家人眼里,那就是一颗珠子,一颗顶在头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掌上明珠”。上了年纪的奶奶,对这个孙女儿更是疼爱有加。甭说是三个哥哥,就是小她四岁的弟弟“招惹”了她,那个挨打挨骂的也一定是弟弟。
可就在这样家庭生长起来的女儿,竟同意嫁给了上面说的那个人家,而这次作为父亲的老米居然也没拦着。亲戚们不免会对这对父女的初衷表示怀疑。
米儿会不会是想用这样一桩婚事来报复自己的父亲对她的不近人情呢?
知紧的亲戚们都知道,那会儿老米硬生生拆散米儿和她的从小到大的青梅竹马的真正原因根本不是向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仅仅是担心他们是姑表亲。乡里乡亲的住着,要是想绕,估计没有几俩绕不上关系的。那时候,老米是看不起他那个表妹家太穷。
而对于老米来说,他会不会是担心女儿的病再犯了会连这样的人家也找不到呢?何况,这个姑爷家庭条件虽不怎么可心,但人长得却是一表人才。
不管米家父女各自怎么想的,总之两个孩子结婚了,在亲戚眼里的两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家庭从此也结成了儿女亲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女俩的心事也慢慢露了出来。
奶奶心疼孙女儿,时不时的会拿出一些自己的体己钱给米儿。可米儿就是不要奶奶的,她说她父亲有钱,她就跟他要。奶奶年纪大了,但她不傻,她听得出,这是孙女在用自己的婚姻跟她的父亲赌气呢。
老母亲也心疼这个唯一的儿子,便私底下把自己的担心说给了儿子老米听。
Ps:老米从来就没看见过自己的父亲。他听母亲说,十七岁她跟丈夫结的婚。婚后不久,她的丈夫就参加抗美援朝去了,之后再也没回来过。在老米娶妻生子之前的二十几年里,都是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的。所以,他们母子俩之间的感情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老米听完母亲的话,竟第一次在她面前留下了眼泪。他跟母亲说,他何尝猜不出女儿的心思呢。可他是父亲,即使猜的出来又能怎么样呢?他只能默默的忍受。他说,倘若不是怕米儿再犯病,他是绝对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老母亲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么痛苦,也陪着一起掉眼泪。之后,幽怨的叹了口气说:“这样的日子捱到什么时候算是一站呦。”
接着又可怜起自己的孙女来了。她说,米儿本不该受这样的折磨。
不过让米家上下感到欣慰的是,米儿嫁到婆家的四五年的光景里,他们的日子虽然没什么起色,但在她的公婆和她的丈夫的精心照料下,米儿再没有犯过病。而且先后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老米看了高兴,虽然他心里对女儿还在继续着的做法仍然感到痛苦不堪,但她毕竟是自己的女儿。即使没有这层隔阂,他也不能看着女儿在婆家受苦呀。
所以每次,女儿向他要钱的时候,无论是多还是少,老米都不会反驳。老米觉得,只要女儿不再犯病,能向正常人家一样过日子就行。
可是,就在这年夏天,她带着两岁的儿子又来向父亲要钱的时候,竟意外的遇见了她的初恋。即,她的青梅竹马,军。
米儿看着一身戎装的军,竟不知不觉的泪流满面了。谈话中,米儿知道了他这次是军校毕业后被部队允许回家探亲的。谈话中,米儿还知道了现在的他还是独身一人。
俩人告别后,米儿带着儿子恍恍惚惚的来到父亲家。在她见到父亲老米的那一刻,积压在心中多年的委屈顿然间像火山喷发般爆发了。
米儿顾不得孩子在一旁哭着喊妈妈,她先歇斯底里的骂了父亲一通后,又把三屉桌上摆着的茶杯茶碗还有米家人的大合影都扔到了地上。然后,疯了似的抱起儿子骑上车就往外走。
不明原因的老米不放心,只管在后面骑着车跟着到了她婆家,看着她从车上抱下儿子塞给她婆婆,一句话没说冲进屋里,然后听见她放声痛哭起来。
俩亲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女亲家先让老米回去,说等米儿安静了再让自己的儿子去告诉他。
没办法,老米只好先回家了。
到了家,老米看见军(米儿的初恋)在帮着收拾地上的东西。直到这一刻,老米全明白了。
如果那时候,军没和自己的女儿谈恋爱,老米还是特别喜欢这个表外甥的。可事情就是这么阴错阳差的让人琢磨不透。
军和表舅打招呼,老米没说话,只用鼻子轻轻哼了一声。军问起米儿的情况,老米反问他,你难道该猜不出来吗?
军一时无话,帮着打扫完,和表舅告了个别就回家了。过后,老米听表妹说,军没等假期过完就回部队了。
米儿呢,哭过闹过一场以后,又像往常一样当起了农家媳妇儿。只是,跟丈夫越来越疏远了,对俩孩子照顾的也不像以前那般精心了。
慢慢,公公婆婆还有丈夫,发现米儿情绪越来越不稳定了。婆婆就吩咐自己的儿子去跟自己的老丈人说一声。
老米听了,没有迟疑,就一块儿跟姑爷去了他家。老米见了女儿便“米儿米儿”的叫,可她只抬起眼略略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不语了。
老米明白此时女儿的心思,可又不好意思跟亲家和姑爷明讲。只好说,回去,他给请个医生来看看。
老米再没心思耽搁下去,和亲家告个别,回去的路上直接去了当年给米儿看病的那家医院,找到前几年给女儿看病的那个医生,跟他把自己女儿的情况简单说了说,并问医生该怎么办。
医生倒也是直言不讳,他告诉老米,这种心病估计谁也治不了。因为,在她心里她已经给自己挽了一个死结。除非,她自己真的能够放下。否则……
话是这么说,医生还是先给开了几副中药,说是先帮着病人稳定一下情绪。接下来怎么做,再看酌情而定。
老米拿了药,又直接折回亲家家。他拜托米儿的婆婆费心熬好药后,看着米儿喝下。女亲家自然没的说,她也想自己的儿媳妇早点好起来。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那日米儿的婆婆要打玉米。她刚把屋里的插销插好,往院儿里走的时候,就见自己的小孙子拔下外面连接机器一端的插头正要往嘴里放了。奶奶一着急,大声喊了一嗓子。
也许是上天眷恋这一家苦命的人。米儿听见婆婆这一声喊,竟突然间清醒了。她透过窗子看见儿子拿着插头要往嘴里放的那一刻,她立马从床上跳下去,迅速把刚才婆婆插好的插销拔了下来。
米儿的儿子这才躲过了这一劫,可她的婆婆一着急,竟犯了脑充血。因抢救不及时,留下了个偏瘫的后遗症。
一家六口,俩生病的女人,米儿的丈夫只好辞了工作,在家担任起了照顾起了母亲、媳妇和俩孩子的起居。他的父亲,则一个人靠磨豆腐维持几口人的生计。
一两个月倒无所谓,可日子长了,米儿的丈夫也吃不消了。他便跟岳父老米商量,能不能把米儿送回娘家待一段日子。
老米看着这一家人也实在心疼,便同意了。故事讲到这里,也就又回到了本篇开头的一幕了……
老米坐在沙发上,泪流满面地看着qiu在炕旮旯儿里正低头发着呆的米儿。他不禁又想起了过去,一捋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2018.12.05.00: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