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在一个读书平台做领读人。一本书,写八篇书评,上两堂微课。不是冲着报酬,报酬实在很微薄,只是想挑战一下自己。
前三篇的书评写得很顺利,毕竟是自己喜欢的书。第四篇就有点抓耳挠腮,觉得不知写啥、咋写了。晚上十点前,编辑一定会在微信上催稿,问:“老师,写好了吗?”
我开始后悔自己接了这个“活儿”。一个声音说:“真是吃饱了撑的,自由自在地阅读,随随便便地写写,多好。”另一个声音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已经承诺的事,要尽责,死撑也得撑下来。”每当脑海里有两个小人打架,总是理智的那个占上风。毕竟,也是被称为“老师”的人啊。
把该写的书评放在一边,决定先看看《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忘了是哪位作家传授过“写作心得”:当写不出来、写不下去的时候,暂且放下,站起来活动活动,出去跑一圈,放空大脑……这个过程中,也许就灵感迸发、脑洞大开了,再坐到桌前,下笔如有神。
140页约9万字、还包括了大量练习题的小书,书名很谦虚,名头却不小。封面上赫然印着:
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必备读物!
美国著名考试培训机构Kaplan 20年经典读物
一本哈佛大学毕业生写的写作入门书
20条适用于所有人的高效写作原则
教你如何写出一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
右下角黑色爆炸贴是这本书曾经获得的荣誉:国家图书奖、总统图书奖、年度教育图书奖。
作者从三部分(结构、风格、可读性)来诠释了写作的20条原则。结构关乎文章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风格是写作的方式,包括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支撑所写内容;可读性与表达方式、写作材料的视觉愉悦感和易读性等有关。
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则,并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实践吧。所谓“套路”。
一、结构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文体如说明文、议论文,适用“自上而下”、“开门见山”的写作技巧。把总结放在文章的开头,而不是结尾。在写作时,考虑先给读者一个目标,然后再告诉他们抵达目标的方向。
作者要清楚自己想写的内容,决定文字有哪些基础要件组成。《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推荐“把主题分解成二到四个主要部分”。为简洁起见,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目前很多公众号文章写作大都采用这种技巧,用小标题或数字123把一篇文章分成几个部分,使读者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手机上阅读也不至于觉得文字太长。有的还使用了引导语(小标题)。
我在写后面的五篇书评时,就运用了“分解事物”的技巧,并且使用了表示说明的转折词“首先、其次”,结尾处进行了总结。比较轻松地在晚上十点钟以前交稿,次日看到他们公众号的推送,编辑只字未改。也算是一种认可吧。
二、风格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所谓的“风格”,即我们熟知的“写作方式”。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作家(作者)“排列观点陈述的顺序并对其进行强调。”一篇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骨架、内容、观点、思想毕现,是不是好文章,取决于“是否使用了准确的、具体的词汇支撑起了所说的内容”,也取决于是否有“个性化”的风格。不然,文章千篇一律也是很乏味的。
书中的11条原则是作者多年从事写作教学总结出来的精华,也是这本书浓墨重彩的部分。虽然作者举例主要针对的英文写作,但对中文写作者也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我受到“使用平行句式”这一原则的启发,在写文章时进行了应用,有读者留言说那一段话最精彩。“平行句式”就是我们语文课上学过的“排比句”,如圣经上的那段经典章节: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这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我在一个公众号作者的写作群里,群里经常有作者抛出几个文章标题,让大家参谋哪个标题更好,更吸引读者,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通常大家的眼光都差不多。那些阅读量10W+的公众号文章,往往标题就进行了精雕细琢。《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写到“变换句子长度和开头”,其实也是提炼标题的技巧。
书中有道练习题,用不同的开头重组“销售很困难,它需要实践经验和个人主动性”这个句子。不同的开头,包括了“用主题开头,用短语开头,且从句开头,用冠词开头,用动词开头,用副词开头,用动名词开头,用不定式开头,用关联词开头”,这种尝试,可以用在标题的拟定上。一篇文章写出十个标题,哪个更能吸引读者眼球,自己用排除法大概也会一目了然。
在“风格”这一部分,我获益最大的还包括“选择恰当的语气”,用积极、个人化的语气写作。比如便利店门口的告示牌“本店晚上11点关门”,就不如“本店7-11点营业”更积极、更具亲和力和服务意识。
三、可读性
想起以前单位里有位五十多岁的工程师,他当时还不会使用电脑,写文章时为节约用纸,每每“上不留天下不留地”,一张稿纸上字迹密密麻麻满满当当,别人看着都很累。
“文章不厌百遍改,反复推敲佳句来”。这一章作者阐述的其实是对文章的美化和完善。包括排版设计,突出关键词和短语(如网上文章的黑体斜体下划线等)、用标题或提要拆分或归纳文章,以及回顾和修改文章,直到无可修改为止。
很多人写完文章推送以后往往才发现有错别字,其实就是没有做到“无可修改”。很多人讨厌修改自己的文章,自己往往也看不出错别字。本书作者说:“永远没有‘写完’的文章。对于一名创作者来说,每次观察自己的作品,都会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精益求精地呈现出满意的作品。”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哪有“天成”的文章,只不过是掌握一定的技巧,进行一系列的文字的排列组合,使之成为有价值的文章。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你也会成为“妙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