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鞭炮尚且对于古人来说,意味着告别旧的时光,迎接新的年华,所以鞭炮是小时候过年的时候,让人特别留念的声音。
记得那时过年前,父亲去往镇上赶集的时候,总会先去鞭炮摊位看看;因为过年嘛,所以卖鞭炮的特别的多,种类也是琳琅满目。
有普通的挂鞭,还有双响,多响,甚至还有烟花,更强力的是雷电炮,那种的威力特别大,一般小孩子都是把它迅速点燃后,就捂着耳朵,偷偷躲在一旁。
那时,自己也乐意陪同父亲,一起去赶集。除了看看有么有好吃的 ,当然最牵挂的还是鞭炮了。因为习俗的缘故,过年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基本上都会放鞭炮。
那时的大家都经济条件都一般,所以也不可能买上一大堆各种类型的鞭炮。但至少会为个个习俗日准备好些许鞭炮,以图个安宁幸福的好兆头。
所以除夕晚上一到,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从柜子里翻出已经放了好几天都鞭炮,然后大人们点好烟,小孩子就拿着烟快速跑到院子中间,摆好鞭炮一长挂鞭炮,迅速点燃引子,然后就匆匆返回房间,伫立门口,双手捂着耳朵,看着电光火石地爆响,甚是欢欣无比。
鞭炮响完后,也会去到院子里,看看那些没有被点燃的鞭炮,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收集到一个小盒子里,等待着空闲时候,再一一点燃。
除了固定的习俗点放鞭炮外,其余时间,更喜欢把鞭炮拆散,一个一个点燃,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着;虽然有时也充满危险,但是其中乐趣,却不同寻常。
第二天,把先一天收集的鞭炮装到一个袋子或者盒子里,带着他们去找小伙伴。你可以看到村头巷尾,好多穿着新衣服的孩子玩耍,其中更多的是带着炮仗。有些调皮的孩子,或者把鞭炮扔进水井里,然后听到一阵巨大的响声,也会有井水从井里喷出,甚至有时还会溅到新衣服上,或许还因为这个引发嚎啕大哭呢。
有些更捣蛋的孩子,趁着别的孩子不注意,故意将炮仗扔到其脚下,或者离身体不远的地方;听到如此之近的爆炸声,那种惊魂失魄的样子,反而让扔炮仗的小孩,哈哈大笑。
其实,这些方式也不值得提倡,因为毕竟很危险;一般来说,小孩子对于危险没有意识到严重性,甚至有时候把炮仗扔到了身上,而使得对方受到伤害。
方式固然不妥,但是那时候的乐趣或许就是在一声声鞭炮里,让年味充满浓浓的人情味。而如今或许再也找寻不回了,现在每年过节的时候,乡村里的这种声音也比以前变得弱了许多。或许年轻人,更喜欢用现代的方式去表达吧。
记忆里的放鞭炮,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响声,更多的还是大家在一起玩耍的快乐。
所以现在城市里,为了安全,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乡下尽管没有限制,但大家也少了些兴趣。所以每年只是在除夕,大年初一的时候,能够听到一些爆炸声,而且规模不是很大,不像从前,那种鞭炮声是一直从除夕晚上持续很久,才会偃旗息鼓。
或许没了这些声音后,让我们的过年缺少了些许东西。我么试曾去努力挖掘一些东西,可能,太过久远了。
那放鞭炮的故事永远恒留在了那个时代,只是每当想起,儿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现在早已长大成人 ,在各自的行业打拼 ,再次相见时, 也没了儿时那种无拘无束的相处方式 ;或许这就是人与人隔阂加大,越来越疏远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