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的同一个楼洞里,住着两户老人。楼上住的是刘老太太与其丈夫李叔,楼下住的是独居王老太太,此三人皆为八十余岁的老者。
很凑巧的是她们都有两个女儿,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与后嗣。三位老人的孩子同样居住在她们的生活的小城市里,并且居所离老人们很近。
大家肯定会非常羡慕三位老人,有了女儿们的关照,想必晚年定会过得悠闲安适轻松自在幸福。真会如众人想象那样吗,请耐心地听我将故事讲完。
王老太太长女已经退休,赋闲在家,人们经常可见她牵着宠物犬在街头悠闲自在地遛弯,安适惬意。同其母住在一个楼洞的居民,经常能够碰见她在其母亲家里蹭吃蹭喝。
王老太太的小女儿与丈夫共同开办了一家销售劳保用品的门面店。多经营一些船员们所需的衣装、被褥和船用的一些小红旗。
老太太年岁老,据说早年从某一大型服装公司退休,四千余元的退休金虽不高,但暂且无病无灾,倒也绰绰有余。可能老人皆有一样的通病吧,闲不住。每天东方未白,左右邻舍便能听到,老太太阵阵踩蹬那台老式缝纫机的轰隆隆之声,这是她为小女儿商店缝制船用小红旗的声音。每逢中午,老太太还要为看店的小女儿做饭、送饭,老人一天忙忙碌碌难得清闲之时。
一天,我上楼时,走至王老太门口,正逢王老太太从门内探出头,其长女立于门外,母女间的对话让我感到意外。只所其女道,“芹菜一斤,蘑菇一袋,共十二元,拿钱来!”王老太拿出钱递到长女手中,“十五元不用找了。”
我心想,父母一辈子为子女操心受累,从未想过要与孩子们算账,但子女可不管那一套,亲母女也要明算账的。只是不知此刻,王老心中是何滋味。
楼上刘老太与李叔的长女也已退休,苦于儿子尚未成家,区区二千元的退休金确实不多,捉襟见肘,无奈仍长年给人打工,起早贪晚,好像比早年上班还要忙碌。
其小女,早先单干,因生意惨淡而关门歇业。目前在一家私营企业里打工,夙兴夜寐,终岁也不得闲。
两位老人惦念孩子们工作辛苦,难得吃上一顿热饭,经常包包子或饺子送给孩子们吃。
刘老太虽比王老太年轻二三岁,但体质远不及王老太好。她家住四楼,我经常在楼梯上见到她手扶楼梯护拦、气喘吁吁艰难爬楼的身影。
我每次遇见她,打招呼询问她去干什么时,没有例外,她总会告诉我,给孩子们送饭去。
我常常望着她那日渐衰老身影,陷入深深沉思中。父母始终心中牵挂着孩子们,惦记孩子们生活工作的不易。不惜拖着衰老多病的身体,为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帮衬,与他们共同分担生活与工作的艰辛。
而又有几个孩子始终将父母记挂于心。有几个孩子会想到,父母已老,脚步蹒跚,行动不便,爬楼费力艰难。
又有谁会为老人排忧解难?十几元钱还要与母亲清算,好歹未向老人讨要跑腿费。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将孩子们拉扯大,供她们上学,为他们立业成家受尽了苦累,孩子们是否想过父母曾经为此付出的辛劳与忧思。这份情,这份爱,作为子女可曾报答过几分几厘几毫。
老人们别再过于犯傻,把投入到孩子们身上的心思,多顾及自身,为自己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吧,因为余年已不多了。孩子们,多长长心吧,父母已不再年轻,他们的腰身已不再坚挺,腿脚已不再灵便,别让他们再为孩子操心出力了,该是到了尽孝的时候了。别到了父母离世后,再后悔自己已没机会服侍双亲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