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六,灿烂的冬日阳光,温暖地洒满大地,女儿要加班,女婿带着儿子女儿和亲家母来乡下家里人,我便上街大采购买好吃的给他们吃。
午饭后,带着毯子帐篷和小吃来到东太湖边晒太阳。宝宝还带了辆自行车,在湖滨大道上练习骑自行车,本来还不会自己上车,女婿教了一会,马上就学会了,真是聪明。
妹妹却在车上就已经睡着了,亲家母抱着她坐在椅子上晒太阳。
我就沿湖走走,今天有点雾霾,远处吴江的高楼大厦看得并不真切,湖面上洒满阳光,水波耀眼,偶有水鸟凌空飞翔,发出清脆的鸟鸣,靠湖边一排高高的芦苇顶着白白的芦花,随风摇戈,非常壮观好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蒹葭即为芦苇,千古佳句,为芦苇平添了几分诗意与韵味。早春初见芳华的苇芽,盛夏层层绿浪的苇海,深秋片片金黄的苇叶,太湖边大片的芦苇风景撩人,转眼已进入腊月深冬,芦苇都变成枯叶了,像卫兵一样静静守卫在那里。
人行步道上出现了一排电动车,三轮车之类,芦苇丛出现了一片开阔地,又传来“滋滋”的嘈杂声,一股刺鼻的柴油味扑鼻而来,哦,原来是一排穿着绿马夹民工正在收割芦苇了。他们穿着高帮套鞋,肩上背着一根带子,挂着一个马达之类的东西,双手托着电动旋转的收割刀,钻在一手高高的枯苇下,挥动镰刀,将芦苇齐根部割断、放倒,身后就是一排排齐整的芦杆了。
通过对枯死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进行收割、清理,可避免其在湖中腐烂,造成水环境的二次污染,其次有利于来年春季新生芦苇的快速生长,尽早形成湿地景观效果,同时能有效防止因芦苇干枯造成冬季火灾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太湖水沿岸的生态环境,大片的芦苇收割浩浩荡荡地开始了。茫茫苇海,马达轰鸣,芦花飞舞,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专业收割队伍挥舞着机器镰刀,一茬茬枯败的芦苇纷纷倒下,收割好,估计还需要捆扎、 装车、 运输,工程浩大,忙碌有序 ,“苇”为壮观。
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大规模的芦苇收割,很是新奇。
记得小时候,我爸爸妈妈每年都要撑了水泥船来太湖里捞蒿草割芦苇,拿回去晒干后,编芦帘编用品卖钱,草叶还可以喂猪羊当饲料,一点都不浪费,都很宝贵。那个时候,父母真是太辛苦了,我一直记忆犹新。
那穷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芦苇都成了景观了,我们真的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