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人物散文
哲学家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篇

哲学家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篇

作者: 书山寻路 | 来源:发表于2018-05-02 20:33 被阅读168次

    引言:哲学家就是整天在家对着书架和窗户发呆?看看德谟克利特吧,先后在雅典学习哲学、在埃及学习几何、在尼罗河的上游研究灌溉系统、在巴比伦向僧侣学习如何观察星辰,学了一圈儿,花了十几年,然后在故乡阿布德拉担任执政官。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与现在物理学中讲的原子不是一回事,这是要务必知道的,否则将对这位哲学家产生很多误解。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

    身份:被称为“笑的哲学家”,平和深刻、热情似火。古希腊早期各自然哲学流派的集大成者。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誉为“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平行世界”理论的先驱。

    贡献:在留基伯的基础上,真正将“原子论”发扬光大,从而创立了原子论的阿布德拉学派。其学说为星系形成理论、热力学第一定律等现代科学打下基石。区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认为在感性认识不能把握的领域,理性认识能够。在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生物、医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和法律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

    背景:德谟克利特出生于海滨城市阿布德拉,属于古希腊东北部色斯雷地区,公元前五世纪时是个大商埠,海外贸易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德谟克利特出生于富绅之家,得此便利,从小就见多识广。德拉克利特童年时恰逢希波战争结束,伯里克利文明肇兴,他对奴隶主民主制一直服膺,等到他的人生壮年(大概在公元前420年左右),虽然经过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冲击,古希腊文明依然焕发着夺目光彩,德谟克利特的科学和人文精神也同样流行于当时。

    (一)

    公元前423年的一个夏天,上午,阿布德拉的一个街头。按照事先约定,德谟克利特准时来到留基伯身边,两人开始沿着街道向奈斯托斯河沿岸走去,蓝天、白云、山峦、屋宇、绿树、青草,一幕幕跃入眼帘,让人感到如此壮丽和生动。

    正值盛年的留基伯,没想到能在阿布德拉收到这样一个弟子,师徒二人无论是性格还是思维方式,都是那么地相似,留基伯欣慰于传承有人,德谟克利特开心在有这样博学善于思索的老师。

    “德谟克利特,关于‘原子’,你是怎么理解的,说说看吧”,留基伯笑着问道。

    “老师,这个概念,显然和此前所有的哲学观念都不同,我指的是,这种概念的综合性,以及概括性方面,都已经将我们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德谟克利特平静中显出一种激动,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参与这种动人心魄的概念的构筑,“关于世界起源于何物、何处,自从先哲泰勒斯正式提出以后,智慧的人们不断给出自己的答案。水、火、土、木等元素,或者它们的种种搭配,或者像毕达哥拉斯的抽象的‘数’的组合,但仔细想想,这些只能解释万物的一部分,遇到更加广阔浩瀚和繁复细微的世界,也就无能为力了。幸好,老师您提出了‘原子’这个概念。”

    “虽然是我首先提出‘原子’的概念,但我必须得承认,这是在对前人的继承上形成的。我在爱利亚生活过,听过芝诺的演讲,爱利亚学派对我有深深的影响,尤其是巴门尼德,他利用抽象的方法,从表象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畴“存在”,并认为“存在”是真实的、不动的、非创造性的而又有限的,是“一”,且连续不可分,并可以被思想,是他第一个自觉使用逻辑论证的方法,使哲学向理论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而芝诺,他的‘连续’与‘离散’、‘一元’与‘多元’等蕴含着悖论的范畴的提出,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当然,我并不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比如对巴门尼德,我就认为他的‘存在’应是一直运动的,而且是不连续的,只有不连续的‘存在’存在,‘连续’与‘离散’才能够以‘悖论’的形式存在”,留基伯顿了一下,“是不是有点绕?”

    “不,没有,还好,老师”,德谟克利特笑着说道,“请您继续说吧!”

    “呵呵,好的”,留基伯继续讲道,“在爱利亚的时候,就有人问我,‘原子’的概念是如何具体提出来的,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真正新颖的概念,虽然要从前人那里汲取思想,但也必须有自己的创新,这个提出来的过程,一般不会以清晰的惯有的逻辑形式出现,而往往是以一种迥异于前人、但又契合事物根本规律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比如说‘原子’这个概念,虽然我借鉴了前人,但‘原子’概念本身所蕴含的‘永恒运动’、形状和数目都是无限的等特性,是我发现的。至于是如何发现的,那是一个很综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借鉴、包含了经验,同时也含有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带有一种综合性,总之不是毫无来由提出来的。”

    “嗯,这个过程确实不是依照一般的逻辑”,德谟克利特接着又问道,“老师,您不仅提出了‘原子’这个概念,同时您还提出一个‘虚空’的概念,请问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它们两个其实是相互依存的,这在前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你还记得爱利亚学派的观点吧,他们只承认‘存在’是存在的,而对于‘非存在’的存在,他们是矢口否认的。”

    “‘非存在’是如何存在的?您能不能解释一下呢?”德谟克利特不解道。

    “我所说的‘不存在’,并不是一无所有的意思,一无所有当然不存在,这是毋庸多言的。我是将有声有形之物所占据的空间称为‘不存在’,也就是‘虚空’,但虚空并不是一无所有。‘虚空’最大的作用就是为实在的物质提供存在和运动的空间。”

    “我们无法知道这个空间里包含什么,但也不能因此认为空间里一无所有,可以这样理解吗?”德谟克利特问道。

    “哈哈,不错!”留基伯开心地答道,弟子在解析问题方面很严密。

    “那么这一切的发生是偶然的吗?像您曾经说的‘原子落进虚空并相互结合就形成许多世界;当它们体积增大而运动时就产生各种星体’,这样的过程是大自然偶然发生的吗?”德谟克利特继续追问。

    “不”,留基伯坚决地回道,“这些过程,包括大自然和人类所有的过程和行为,都是必然发生的,其中包含着一种‘必然性’!至于这种‘必然性’是如何发生的、何以存在并影响这个世界的,我还在继续探索中,呵呵,好了,德谟克利特,谈谈你对‘原子’的理解吧。”

    “不敢,我只是偶涉皮毛,还请您多指导!”德谟克利特的语气既谦虚又充满敬意,“‘原子’的概念是由您正式提出,其所蕴含的种种特性,您已经有了深入阐释,我一直尝试着进行理解,但理解得还很浅。”

    “不要这么说,德谟克利特,按照你的理解,但说无妨。”留基伯鼓励道,他早就看出来,这个弟子有自己的想法。

    “那我就不揣冒昧,请您多指导了!”德谟克利特说道,“老师您强调了原子的永恒运动性、数量和形状的无限性,并提出世界的形成模式:从世界的某一区域开始,许多形状各异的原子被带进这巨大的虚空。它们聚合后形成一个漩涡,在其中彼此冲撞,围绕中心旋转汇聚,然后日月星辰形成并沿着各自的轨道运转,万物就这样铺叙和展开了。我的想法是,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各种物质的特性,有必要对组成它们的原子进行新的审视。原子要永恒运动,其自身必然是最微小、以致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只有这样,才能和无限广大的宇宙相反相成、彼此律动;既然是最微小,那么原子的种类只可能有一种,也就是说,所有的原子都是同质的,只是在大小、形状与排列上有所不同。至于这些原子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组合成什么样的物质,这里面既有必然性,也有非必然性的一面。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那么多凌乱的事物因何而生了。”

    “德谟克利特”,留基伯停下脚步,看着弟子说道,“虽然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相信,以你的游历、你的勤奋和悟性,一定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我们都是在解释万物,以我们有限的生命和目前还不太完善的知识,谁能真正发现自然的蕴奥,这可能需要不断地探索吧。”

    “老师,‘原子’概念的提出真的很不简单,这些天我仔细想了想,其中蕴含着米利都学派的本体论,那是人类第一次发出万物的本原是什么的疑问,从而开启了后人不断深入探索的空间,‘原子’则是对具体物质的抽象与提升,更具有概括和涵容力;爱利亚学派首次确认了‘存在’的存在,但认为‘存在’是连续、不可分和静止的,又是‘原子’将其分离并运动起来,同时又将‘存在不能从非存在产生,也不能变为非存在’的原则置换为原子和虚空永恒不灭、‘存在’与‘非存在’、原子与虚空的统一。”

    “而你,德谟克利特,你将恩培多克勒所谓的多元多质的元素提炼为一元同质的‘原子’。为了研究这些一元同质的原子如何构成万物并产生运动,你又汲取了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观念。虽然我对你的观点持保留意见,但不得不说,你是能够博采众长、认真思索的。如果我们的理论能合而为一,那么‘原子’就将具有‘无限性、不可分性、运动性、不连续性、独立性和必然性’了。”留基伯微笑着说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要去会一个朋友,咱们改天继续聊吧!”

    “好的,老师!您慢走!”德谟克利特送别留基伯,独自又沿着河岸走了一会儿,他看着汩汩流去的河水,和徜徉天际的白云,再想想自己从前的游历,顿感大自然的变动不居和人生的不断发展似乎也有相映之处,如果说自然是“大宇宙”,每个人就是一个“小宇宙”,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牵系。然后很快整理思绪,因为他在下午还有一个面对公众的演讲。

    下午,在阿布德拉的一个神殿外,德谟克利特开始给公众们进行演讲。

    “今天之所以没有选择在神殿里进行演讲,是因为这和我要讲的内容有关”,德谟克利特微笑着看着大家,很快笑容敛去,代之以严肃而认真的表情,“我首先想要对大家说的是,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而不是由神灵创造出来的,是我们凭借自己的双手逐步创造出社会文明,而不是靠神的赐予和帮助。”

    人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着演讲者的话,但很快又安静下来,想听他继续讲下去,因为他们知道德谟克利特不会随便做判断下结论,他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先让他讲完。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世上根本不存在神”,德谟克利特语气坚定。

    “难道神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吗?如果没有神,万物如何生长,日月星辰由谁推动?”身旁有人大声问道,大家的眼神中充满不解,甚至是疑虑。

    “所谓神灵”,德谟克利特顿了一下,认真地看着大家,“其实就是原始人面对着让他们感到敬畏的大自然时臆想出来的一种‘影像’。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所构成,我们的灵魂是由原子组成,一旦这种原子分离,灵魂自然也就随之消失。”

    “那我们凭什么来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也是靠那些原子吗?”又有人问道。

    “是这样的”,德谟克利特望着大家,“首先我们要知道,万物之所以能被我们看见,是因为从它们那里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表象’,这种‘表象’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和心灵,于是我们具有了感觉、产生了思想。”

    “如果完全依靠‘表象’,那我们岂不是很被动?”有人不解。

    “确实不能完全依靠它。我们要知道,‘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由我们的感官来察知。但感官并不能察知一切事物,例如原子和虚空就体察不到,这个时候就需要理性认识来协助。”德谟克利特环顾大家,接着说道,“构成这个世界的是原子和虚空,它们是永恒运动、一直存在的,万物因此生长和繁荣。我们用感性认识去体察其表面,用理性认识来深入其核心,以此来顺应自然、创造生活。”

    “您的这种理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具体帮助呢?”前排有人问道,“相信您也一定看到了,现在财富的分配很不均衡,失业的人比以前更多,人人都想着发大财,您应该能够看出来。”

    “我虽然在这里生活得时间不长,但也已经觉察到贫富的差距了,我想,这与城邦制,与我们的民主政体并没有太大关系,当然,现有的体制肯定需要进一步改进。我们真正的问题,是缺乏一种‘适度’的精神和言行模式。刚才我提到了‘原子’,大家知道‘原子’是如何体现‘适度’精神的吗?”

    “……”大家面面相觑,“这问题也太跳跃了吧。”

    “大家应该听说过毕达哥拉斯吧?”德谟克利特问道,看到有不少人点头,于是继续说道,“毕达哥拉斯认为,我们的生命在本质是有序的,也即和谐的,至于无序的部分、不和谐的部分,那是种种因素造成的结果。‘适度’就是他所说的有序与和谐,推而广之,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乃至一个社会,都要秉持‘适度’的精神,你们说是不是?”

    “话虽如此”,前排又有人说道,“可要找到这个‘适度’的点,谈何容易,找到后再去竭力遵循,就更不易了。”

    “确实不容易,但值得为此付出努力!不是吗?”德谟克利特笑着望向大家,“好,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来找我。”

    人们渐渐散去,德谟克利特送走了最后几个问问题的人,晚霞已将天空照映得十分温和。

    傍晚的时候,阿布德拉依然灯火通明,富商巨贾仍在这个海滨城市交通往来。在自己的住所,德谟克利特心潮澎湃,不仅是因为白天和老师的那番对话,还有下午自己在演讲中与听众的交流。事在人为!虽然目前这个城市乃至这个国家仍有种种不足,但只要群策群力,就一定会有转机!想到这里,他露出了惬意的笑容,阿布德拉的夜晚如此融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家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xh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