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南怀瑾: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忧心如焚

作者: 电影夫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7-23 17:12 被阅读327次
文|一凡

断断续续近一个月的零碎时间里,看完了南怀瑾先生的这本《21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在形式上来说,和他老人家别的许多著述一样,这本书也是根据讲课、演讲时的记录而成。

从精神上讲,主要的感情基调仍然是,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后辈人才的培养——忧心如焚。

大家比较熟知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近代历史、社会环境巨变的浪潮中,经受了极大的考验和冲击。相比当时外敌入侵后,国家的破败不堪,社会的积贫积弱,传统文化其实遭遇了更大的劫难。

在面对西方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侵蚀的残酷现实中,中国的先驱、精英们多少有些自卑和慌乱了,他们为了迅速挽救民族危亡,而屡次矫枉过正。其中典型的事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对于历史的选择,我们不能轻易用对错来陈述,但是这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着实令人慨叹和震惊。

中国的政治实践、经济建设、教育体制、法制框架,一直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都笼罩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或显而易见,或潜移默化。

追溯之前中国漫长的历史情形,每一次域外思想文化的引进、碰撞、交流、融合,都是经过了足够的时间淘洗,而逐渐内化的。

从来没有像近代史上的这次文化冲击——从鸦片战争开始,来势汹汹,猝不及防。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自己,对自身的文化,失去了信心,少了些理智。

历史孕育到五四运动,中国文化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又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中国文化的筋骨也被伤害到了。

紧接着中国敞开国门开始改革开放直到现在,一路疯狂的发家致富,追名逐利成了社会的主旋律。各类的文化不过沦为点缀生活的娱乐、附庸罢了。

时代和个人际遇的重合,举世都感到茫茫然不知何去何从,于是,具有内省特质,强调个人修养的中国文化,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下,逐渐在大众面前露面了。

令人尴尬的是,接受过白话文熏陶的我们,多少有些丢失了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再加上现实生活的诸多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焦虑感、疲惫感,差不多是常态了。

为中国文化点灯的人,纵然心有千千结,却依然在奋力而为。南老师,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在此,我想总结一下,他老人家在本书中所开示的一些重点,以供有缘、同好之人,参考。

1、国家、民族的灭亡,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文化的灭亡。一旦文化灭亡,国家、民族,也将不复存在;

2、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文学,文学的基础在诗词。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文学,来调剂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情绪;

3、一百年来,中国甚至全世界的教育,都很成问题。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不光是孩子,家长也要反省、学习;

4、人的一生,首要解决自己往何处去的问题,应该有一个导向和归宿。关于心性方面的修养,儒释道皆有阐释;

5、21世纪的宗教,要脱掉外衣,和东西方的哲学、科技相互启发、交流。便于共同为探索人类新的文化而努力;

6、对于中国固有的文化,应竭力去研究、挖掘,同时注意吸收借鉴西方的思想文化,切忌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

7、应该对历史引起重视,特别是本国的历史。许多人生经验,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都可以从中学习、研究判断。

以上,是我读南老师《21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一点浅薄的体会。最后的总结,也是属于个人浅见,如有表述不到位的地方,完全是我本人理解的问题,和南老师无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南怀瑾: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忧心如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dm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