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欢欢喜喜过大年

作者: ljy遇见 | 来源:发表于2022-01-23 00:39 被阅读0次

    理事会乡村专栏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小时候的过年,是一年到头满足味觉的盛宴;是背着邻居的门对子,找祖父拿红包的喜悦;有村头拦截新姑爷的起哄玩笑;还有村子里看演出串亲戚的喧嚣。童年过年的记忆,就像藏在心底的老电影,常看常新,百看不厌。作者用行文流畅的笔触,为我们描画出了小时候过年的热闹欢喜的场景。理事会乡村专栏推荐!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

    在那个还有一小部分人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困苦年代,如果不是过年过节是极少见荤腥的。

    我们这群面黄肌瘦的穷孩子,最奢侈的想法就是“吃”。

    从放寒假第一天起,就掐指数着离过年还有几天,饥渴的味蕾经不起时间的等待,做梦都被美食诱惑着。

    腊月二十三,家里全部房屋彻底清扫后,腊月二十四就要开始蒸馒头。

    白腾腾的纯小麦面粉用地道的麸酵发酵后,做出面胚。

    煮熟的红豆掺几勺红砂糖,口感极好的栗子香红薯切成丁,煮得熟烂做馅料。

    经过母亲灵巧的双手的揉和包捏后,最后上锅,大火蒸熟。

    终于香软甜糯的红豆包和红薯包靓丽登场。

    豆沙的软烂,红薯的香甜,在舌尖上搅拌,混合,酝酿,绵长悠远,经久不忘。

    腊月二十四过油锅,先炸油条,父亲用杆小秤称好配料,接着和面,醒面,两个小时后,母亲做面季子,我坐在锅灶边烧火。

    父亲拿双长筷子,把在油锅里一猛子扎下去又迅速浮起的油条翻个面,受热均匀后的面胚渐渐由白变黄,体积也膨大起来,然后捞出,在漏勺里控油,香喷喷金黄酥脆的大油条出锅了。

    其实,我最爱吃的是小酥肉和油炸鸡鱼块。

    切好的猪瘦肉和剁成块状的鸡和鱼,撒上盐葱姜五香粉,那时候还没有料酒,就撒些辣酒除腥,裹上面芡放进油锅。

    经过热油的高温,食材中的水份迅速被激发出来,整个油锅都冒着热蒸汽,随着蒸汽的逐渐减少,用漏勺把定型后的肉块打散,打散后的肉块在油锅里上下翻滚打转转。

    新鲜的鸡肉、鱼肉,还有猪肉味儿,裹挟着菜籽油的香味儿,满屋飘香,起锅,咬上一口,美味!齿颊留香,三日不绝。

    大年三十还有美味儿,家家户户要煮一锅排骨肉,拿根列排,啃一口,香过瘾,解馋,再带点儿脆骨,嘎嘣脆响,有嚼劲儿。

    大年三十和初一早上还要吃浑圆白胖的猪肉香葱馅的大饺子……要是再能吃到包硬币的那个幸运饺,又要欢呼雀跃一阵子。

    过年能填饱肚子,尝遍美味,这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共同的愿望,再没有钱的人家,赊账也要过个好年,鸡鱼肉没钱买,先拿来吃,来年有钱再还,卖家不怕,赊账者有胆,人穷,但民风淳朴,人们的幸福指数好像也不低,快快乐乐过大年是所有人的美好愿望。

    美味尽尝,大饱口福之后,过年带来的快乐还远远不够。

    大年三十那天,午饭后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

    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大红喜联高高贴起,过年的喜庆在风中飘扬,快乐幸福洋溢在脸上,流淌在心里。

    我和弟弟奔跑在大街小巷,记下精彩的对联,并迅速开动脑筋记忆背诵。

    “喜鹊登枝盈门喜,春花烂漫大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入厨先净手,案上莫多言。”

    ……

    收集背诵春联,这可是祖父每年必查的功课,我和弟弟都不敢怠慢,而且走走停停,读读写写,挺有意思,为了得到祖父赞扬,乐此不疲。

    大年初一的早上,天蒙蒙亮我们就被大人从温暖的被窝里拎出来,洗把脸,吃碗饺子,穿上崭新的花衣服,跟在他们身后去拜年。

    我和弟弟被父亲领着给祖父母拜年,祖父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人,曾经在好几个中小学校当过校长。

    祖父慈爱又威严,在他面前,我们这些孩娃子从不敢造次,恭恭敬敬进屋后,老老实实坐在椅子上,等着他老人家询问。

    “期末成绩啥样啊?都考多少分?”

    我和弟弟一一回答。

    “字写得啥样啊?有空了写张小楷,拿过来我看看。”

    我们连连点头。

    “春节留心收集一些对联,每人记下十幅对联交给我。”

    “我都会背十五幅了。”弟弟叽里呱啦背起来,我当然也不示弱,和弟弟比赛起来。

    大年初一我和弟弟都受到了祖父的称赞,心里比蜜还要甜。

    初一拜年最后一项当然是发红包,家中的长辈要给每个晚辈发个红包,多少不限,主要送个祝福,送个平安。

    拜完年我们就自由了,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开心玩耍,踢毽子,跳大绳,男孩子玩摔炮,砸面包,热火朝天,寒冬腊月,头上冒汗。

    过年,走亲访友必不可少,初二走姥家,初三走新亲,初四妞回门,初五以后走老亲。

    我不喜欢走亲戚,每次母亲去姥姥家,去大姨家,我都是极不情愿地,被强拉硬扯去的,虽然每次回来都收获满满,各种零食还有一个大红包。

    最喜欢跟着一伙年轻人,去村口凑热闹,看谁家新女婿到我们村走亲戚,那时候最好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如果哪家新亲骑一辆崭新自行车,再背个黑色的大挎包,远道而来,那一定是有钱的主儿。

    在村口伫立良久的人们一拥而上,有人一把抓住自行车把,“伙计,哪家新亲啊?我们村大姑娘可不是你随随便便就娶走的,今走亲戚给哥们儿准备了什么见面礼?”有人流里流气地问道。

    如果是见过世面,性格开朗并准备充分的,会从腰间掏出一包烟,当场一排散去。

    “小弟幸运能与本村姑娘接亲,今天来时匆忙也没有备啥厚礼,先抽根烟,有情后补啊!”

    一群人接过来香烟,点上,开抽,有人示意放行。

    如果遇到一个胆小怕事,格局小,视野窄的,见这么多人拦车,还都是毛头小伙子,会被吓的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甚至会原路返回,溜之大吉。

    大家哈哈大笑:“胆小鬼,吓跑了!”

    欢笑与和谐相伴,幸福与美好同行。

    往日静谧安详的小村庄,因为过大年,喧嚣热闹沸腾起来,生机蓬勃起来。

    过完初五,各种民间演出陆续巡演,踩高跷的,扭秧歌的,舞狮子的,耍老虎的,冲旱船的等等应有尽有,我和小伙伴常常忘记吃饭跟着演出队跑一天。

    等太阳西斜,炊烟袅袅时,才依依不舍,饥肠辘辘地回到家中。

    童年关于过年的记忆,如同珍藏的经典老电影,每次回放都能激荡内心,引起共鸣,百看不厌,笑声不断……

    如今,物资生活日渐丰富,不愁吃穿住用,山珍海味想吃就吃,不用等到过年过节,互联网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了大家的精神需求,但是也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日子趋于平淡,缺乏仪式感,同时也冲淡了过年过节的热情。

    难忘小时候过大年,隆重热闹,热情高涨,欢欢喜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欢欢喜喜过大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ae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