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孩子教育阅读成长励志
《为什么读经典》——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为什么读经典》——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作者: 创造快活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7-01 20:53 被阅读18次
《为什么读经典》——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伊塔诺·卡尔维诺

何谓经典?恐怕定义纷繁缭乱,但几乎大家一致认同的经典是经得起时间冲刷,耐得住寂寞冷落,对人类共同恒久的问题做出时代探究或解答的作品。每个领域有每个领域之经典。如艺术,建筑,摄影,绘画等等,今天我谈的是“书”,经典之“书”。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所以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时留下的足迹。

这同时适用于古代和现代经典。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因为小时候家境不宽裕,没有课外书,因此小学时几乎没有看课外书,一方面无书可读;另一方面,没有读书的意识。上了初中才开始读了《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写作才略微好转,不过我初中时学得最好的是物理和英语,初中语文就作文拉后腿。上了高中读过《红楼梦》,厚厚的一本,数学老师推荐,就试着读读看,读到二十章就读不下去了,只记得里面的诗词倒是精彩,然而理解能力有限,也没耐心记住。奇怪的是《三国志》全是古文,我居然把它读完了,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吧!真正开启我阅读之路的是上大学的四年里。当时犹如一头发情压抑太久的狼,见书就舔,就嚼。即使外出坐公交车书包里总是背着几本书,一有座位就开始捧书而读,几度错过站点,但依旧愉悦。

故此,对于阅读这件事儿,何时开始都不晚,晚的是你一直要开始,却永远未开始。

在阅读上我也走了不少弯路,有时弯路是必要的,有时弯路才是最大的直径。在我饥不择食的阅读中,有了量的积累,奠定了我筛选适合我阅读的书,甚至可以分辨经典与垃圾书籍。

对着古今浩瀚典籍,常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之叹,在坚持不下去,迷茫时,在人生之短与书籍之浩瀚之间恐慌时,特别希望有人能教我一点读书之法,读过一些读书方法的文章(张五常谈读书之法等等)。

但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读书,难免会碰到“择书”难题。也就是选择读什么样的书。我个人经验就是读经典,绝不烂读。人生太短,知识无涯,你我没有精力,时间去啃一些垃圾。读于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我想知道什么是某个领域的经典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走进这些经典,并且学会从经典提供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理解世界。这也是为什么阅读经典的价值根本。

当代世界也许是平庸和愚蠢的,但它永远是一个脉络,我们必须置身其中,才能够顾后或瞻前。阅读经典作品,你就得确定自己是从哪一个“位置”阅读的,否则无论是读者或文本都会很容易漂进无始无终的迷雾里。因此,我们可以说,从阅读经典中获取最大益处的人,往往是那种善于交替阅读经典和大量标准化的当代材料的人。而这并不一定要预先假定某个人拥有和谐的内心平静:它也可能是某种不耐烦的、神经兮兮的性情的结果,某个永远都感到恼怒和不满足的人的结果。

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一种文化来说,只有当记忆凝聚了过去的印痕和未来的计划,只有当记忆允许人们做事时不忘记他们想做什么,允许人们成为他们想成为的而又不停止他们所是的,允许人们是他们所是的而又不停止成为他们想成为的,记忆才真正重要。

为什么阅读经典?怎么阅读经典?这是两大问题,我只能从浅显的理解尝试写点感想。

首先,阅读要心正意诚。《大学》谓: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每部经典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阅读它们就是与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相遇。能否走进这个世界,欣赏里面的美好,险恶。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心正意诚。也就是对于经典不能轻率傲慢,而要认真谦卑。当然,经典也有缺陷,认真谦卑不是“唯书是从”,而是批判性地审慎地读之。怀揣感激之心,之意与作者交流,与作者的时代呼应。

我们要懂得,一本书能在岁月长河经无数磨洗后仍然为人阅读,那它里面一定有些重要的智慧和洞见,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阅读经典,不是越读越自大,而是愈读愈敬畏,越读越“无知”。

阅读经典,读出的是新的世界,是看世界视界的变化,是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多元化。

阅读经典,读出的是人情世故冷暖多变,是共情世间万物百态横生。

其次,读经典,最好以研究式阅读行之。带着“问题意识”。也就是:

①作者想处理什么问题?
②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
③问题背后预设了怎样一种看人和看世界的方式?
④作者对他所设定的问题给出了什么答案?
⑤他所提出的支持的理由能否说服我们?
⑥如果不能,我们有更好的出路吗?

第三,阅读经典,宜慢读细读,不宜速读粗读。字斟句酌,不懂概念,查询资料,如此读一本,胜过囫囵吞枣十本。

读书,只追求“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择书”上下功夫,更要对经典书的内容有足够的理解(反复读),曾国潘读书就是如此下狠功夫,最重要的就是要花时间去思考,去践行,知行合一。不思考不读书,不践行悄悄读,切莫高谈阔论。

最后,阅读经典,条件允许,尽量读一手资料。即使读翻译的,也要选择相对权威的翻译家,出版社的作品。如读黑格尔则读贺麟之译本,读马克思则中央编译局之属。

提醒一点:

不论如何伟大之作品,都不可抱着一种崇拜甚至膜拜的心态去读。如此只能蒙蔽你的双眼,遮蔽你的理性判断。读书治愚,切莫读成“傻逼”,让人指着读书人嘲讽到“书呆子”。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读书求学,不是丧失自我,而是培养独立人格,独立思考之精神也。

为什么要读经典,读什么样的经典?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体验。不要强求自己读一些根本读不进去或完全找不到共鸣的书,不要管它有多牛逼,被多么大的咖推荐,“我”读不进去,那就毫无乐趣可言,读来味同嚼蜡,还读个毛,坚持读下去,只有痛苦折磨。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享受其中的乐趣。要知道,世间并没有什么非读不可的书,也不见得有一本适合所有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各有自己的兴趣、个性和人生追求。

总有一本书是属于“我”的经典,是“我”所感兴趣的。读什么,“以我为主”无可厚非,读罢“为我所用”便可。

读了这么多,全部躺在,烂在,死在脑子里,有甚鸟用?!有输入就要尝试输出,阅读后尝试写写自己的感想心得,哪怕一个字,只要你动手,总比一直想要来的实际。常说,阅读是很私人的事,那就去写啊,你能看懂汉字,写不出一个字吗?把它当成自己的私事去写,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评判。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捷径,是尽可能的多读书。

我要说,人生最大的捷径,是尽可能多的读经典之作。

此处之“多”,不仅仅是数量之多,更是质量之多,重复读,反复读,思考,琢磨,琢磨,又是一本全新的书。

最后引用梭罗《瓦尔登湖》里的一段话,结束本命题的探讨。

我希望活得有意义,

我希望活的深刻,

我希望汲取生命中所有精华,

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

却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经典永恒,阅读这事儿,缺你不行!废话少说,现在就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读经典》——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ean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