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毕业生》第三章:七步诗

作者: 渔舟唱皖 | 来源:发表于2017-07-24 03:06 被阅读33次
第三章:七步诗

第三章:七步诗

“回大当家的,一个茧子也没有”

曾大安仔细检查了夏安他们四人的双手后回答道。

此时,大多数小喽喽们已经相信夏安说的是事实了,毫无疑问,在场的小喽啰基本上都是最贫苦的山民或农民出身,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天然的对读书人有种敬畏感,因为读书(指成为生员)不仅可以享受政府的徭役优免制度,科举高中还能光宗耀祖做官老爷,因此,在古代中国传统社会中,读书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小喽喽们似乎安静了许多,已不再大喊大骂。

“双手无茧难道就能说明你们是书生?那做买卖的商人也如你们一般双手如妇人!”

夏安看那三当家的可恶嘴脸,真想上去将他暴打一顿。但是此时还是极为恭敬的说道:“大王所言甚是,还请大王教我该用何法方能证明我等是书生?”

夏安如此一问,反让那三当家的一愣,心想“如果自己告诉他用什么方法,那岂不是已经承认他们是书生了?况且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证明啊,就算知道我也不能告诉他们啊!”内心翻江倒海的三当家脸上阴晴不定,在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回答。

“他玛德!竟敢耍老子!”三当家终于想通了是夏安在耍他,正要开口谩骂。

“作诗啊,可以作诗啊!”

久不开口的大当家说道:“听闻,读书人都是天上掉来的星星,都是会作诗的。三弟你是我们青强岭巨石寨的智多星,不如你来让他们作诗如何?如若他们作的出来,便是真书生,若作不出来,那便是假的了。”大当家的说完,自得的笑了笑,似乎被自己这个高明的主意美到了。

那三当家的听完心里一阵叫苦,若他们是真的,那他们四人可都是举人,虽说他们已经上了山做了贼,不怕抓什么举人,但是现在是考他们啊!自己有多少水,自己心里很清楚,忽悠一下山寨里的一群文盲还可以,拿去考举人不是等于去自杀吗?但是事已至此又不容退缩,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只见三当家讪讪的向前走了两步,以不见之前的气势。但他还是故作潇洒的摆了摆袖子道:“今天本大王就来考考你,若你答的出来,本大王便相信你们是书生,若答不出来就是欺骗本大王,老子把你们活砍了喂狗!”

“请大王出题”

夏安此时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但是事已至此,毫无退路,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王肃,谢志孟,王齐鸣三人此时就像看电影一般看着场上二人,不断的消化着内心的疑问,此时多半他们都已经感觉到自己已经穿越了,但是这也和电视剧中的穿越差距太大了吧?电视剧害死人啊!

那三当家的背着手在椅子前走了两个来回后,略略顿了一下,缓缓地抬起了头,低下的小喽喽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看呆了,生怕自己错过了精彩的画面。

那三当家捋了捋上唇的八字胡道:“悉闻魏晋之遗风,曹孟德能七步之内作出诗来,今天你若七步之内以今日大堂之景作出一首诗来,我便信你!”

曹操:“你他玛的,那不是我!”

只可惜曹操不能当面骂他。

夏安听到也是一愣,难道古代课本上的七步诗是曹操作的?不管了,管他爷俩谁作的,自己作诗要紧。

夏安也想学着那三当家的摆摆袖子,但是发现自己连个裤子也没有,就选择放弃了。虽然没有袖子,但是,诗还是要作的。

“七步作诗,以大堂之景作诗一首?”夏安在心里不断的默念着。

少时,夏安向前迈出了第一步。

“月黑风高寂静岭,”

夏安作出了第一句诗,整个大堂之内落针可闻,一群小喽喽们个个张着嘴巴看着夏安,连呼吸也是偷偷的,不敢过于大声。

此时夏安又向前走了一步。

“脱胎换骨四人行。”

第三步了。

“忽遇惊变从地起,”

“踏上宝殿幕豪情。”

额,额……

卡壳了!但是急也没有办法啊,只能故作沉稳的站着不动,但是旁边还有上百双眼睛看着呢,短短几秒夏安已急的满头大汗,突然,夏安看着那大当家的灵机一动,面带微笑的跨前一步道:

“大王英姿威武帅!”

“二王虎背熊腰猛!”

“三王足智多谋聪!”

“美哉!美哉!美哉!”

作完夏安也走完了最后一步。

夏安看了看周围,出奇的安静让他有点害怕,突然,只见一小喽喽爆发出一阵歇斯底里的呐喊:“好!好!”

“好诗!好!星星下凡呐!……”

上百个小喽喽们发热烈的叫好声,虽然小喽喽们基本上都不懂诗中的内容,但是他们似乎听懂了在夸他们大大王,二大王,三大王,于是就叫出好来,有些不愿意叫好的,看别人叫好,如果自己不叫,那岂不是显得自己没有品位了么,因此,所有的小喽喽都叫起好来。连那位大当家的也露出满嘴的黄牙喊好。

突然的“殊荣”让夏安有些受宠若惊,尴尬的回应着他们的叫好,等看到王肃,王齐鸣,谢志孟,只见王肃和谢志孟好像在捂着嘴憋笑,连屁股中箭的王齐鸣也一手捂着屁股一手捂着嘴,不知道是哭还是在笑。

趁此空隙,夏安来到王肃他们身边低声说道:“兄弟们,我们好像真的是穿越了!”

虽然王肃,谢志孟,王齐鸣早已经感觉到不对劲,但还是有些不愿意接受他们已经穿越的事实。

王肃低声回到:“安哥,那你知道我们穿越到了那个朝代吗?电视剧里的穿越都是穿越到哪个帝王身上,你说我们四个整体穿越是个啥意思?”

夏安正想说他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时,又响起了那位大当家的声音。

“就算你们不是细作,本大王也不可能白白放了你们,不然我们这青强岭巨石寨岂不受人笑话!除非你们交来赎金以换生还之机,想来你们皆是读书人,家中必然殷实,如若不然,那就休怪本大王无情了!”

三当家的说完对着大当家的道:“大哥,我们可不能白白便宜了那四个小子,不如我们……”只见那三当家在大当家耳边低语一番。

听到有钱赚,那大当家立即笑逐颜开,嘴里连连称秒。于是,对夏安四人问道:“你们四人姓啥名谁?哪里人士?还不快快说来!”

夏安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要是在穿越之前自己被问及是哪里人,夏安肯定会说自己是安徽人,但是现在不能了,安徽这个地理称谓,好像是大清国的时候才有的,看着他们的穿着打扮应该不是大清国,因为他们都没有那大清国典型的大辫子,但是这些条件只能说明现在不是清朝而已,那也有可能是宋朝,元朝,明朝或者其他的朝代啊?

夏安正着急不知该如何回答大当家时,那名叫吴七的小喽喽上前一步大喝道:“大王问你话呢,聋了不成?”

夏安一观吴七,看到了他头上用黑丝网束住的头发,用黑丝网束住头发?夏安突然想到了刘诗诗主演的《女医,明妃传》中黄轩的造型,虽然电视剧中戴的比这名叫吴七的小喽喽精致的多,但感觉总没差多少。明人爱戴帽,戴帽之前很喜欢先将头发给束起来,而用丝网去裹住头顶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因此,用丝网裹住头发在有明一朝流行很广。关于明朝网巾的出现和推广,在《明史》之中也有一些简单的记载,据载,洪武三年,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至神乐观,见很多道士用网巾结发,便上前询问,道士解释说用这种网巾来裹头束发,效果非常好,可以“万发俱齐”不会散乱。太祖回宫之后,对网巾仍心存好奇,于是命人找来网巾,仔细研究试用之后,觉得效果非常好,有“尽收鬃发”(尽收中华)之意,就颁布全国建议使用,由皇帝带头这种网巾就迅速流行开来,这种网巾就是著名的“一统山河”巾了。

夏安心想及此,心中已有定夺,就当赌一把吧!

“回大王,小生名叫夏安,乃是南直隶凤阳府人士”

说完,夏安心里砰砰直跳,此时若不是明朝,那可不露馅了,每个朝代的地名叫法是有很大不同的,打个比方以安徽为例,唐朝地方行政设道,以现在的安徽地理面积大致属于三个道,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河南道,江淮之间属于淮南道,长江以南属于江南道。宋朝地方一级行政区称路,现在的安徽大部分属于淮南西路和江南东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称行省,现在安徽长江以北的全部地区属于河南江北行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属于江浙行省。明袭元制设省,全国共分为十三省两直,两直分别为南直隶和北直隶,现在安徽的全部属于南直隶。清初,满清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因其制过大,为了维持中央统治,满清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和“江南左”随后,“江南右”取江宁府(南京),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黄山)首字,称为安徽省,由此安徽省定制,沿用至今。

“嗯,原来是南直隶人,果然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寸面不相识啊!哈哈哈……”

夏安一听对了,果然是明朝,竟然穿越到明朝来了!但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也不去管那大当家的故作文采的无谓臭美了。转头看向王肃,谢志孟,王齐鸣三人心想,他们知不道现在是明朝?就算知道了现在是明朝,那他们知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在明朝的时候叫什么?要是什么都不知道,或者是直接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说了,那岂不是又露馅了吗!夏安刚放下的心一下子又提了起来。

此时,听到那大当家的不耐烦的道:“你们三人还不快快报上名来!”看来在他们眼中名号是件很重要的东西。

谢志孟看了夏安一眼,又低头一想,站起来躬身道:“小生名叫谢志孟也是南直隶凤阳府人士”

谢志孟与夏安本就是同乡,听夏安那般说了没事,他也就那般说了。

然后,那大当家的看向了屁股中箭伏在地上的王齐鸣,王齐鸣一愣,捂着受伤的屁股也学着夏安和谢志孟的口气道:”小生名叫王齐鸣,是山东济南人”说完就紧张的看着大当家的和夏安。

夏安一听又松了一口气,山东济南在明朝时确实也就是山东济南府。

接下来就是王肃了,夏安心想要遭,王肃是甘肃兰州人,明朝时好像就没有甘肃省这个地理称谓吧?兰州应该是有的,但是明朝时候的兰州叫不叫兰州,夏安也不知道。(明朝时甘肃省大部属于陕西,兰州仍叫兰州,属于陕西临洮府)

此时,王肃心里所想的也正是夏安所担忧的问题。

王肃心想,不然我也说是南直隶凤阳府或者是山东济南人得了。但又一想,他们若是让我说方言来验证怎么办?不一会儿就已经急的满头大汗。

死就死吧!王肃在心中喊道。

“回禀大王,小生名叫王肃,甘肃兰州人”

甘肃?兰州人?

三位当家的听到之后都同时在脑中升起一个大大的问号,但谁也没有因此发问,就好像如果谁问了,谁就没有文化一般,尽管他们三位当家的人之中有两人是纯文盲。

.tma���;��

相关文章

  • 《明朝毕业生》第三章:七步诗

    第三章:七步诗 “回大当家的,一个茧子也没有” 曾大安仔细检查了夏安他们四人的双手后回答道。 此时,大多数小喽喽们...

  • 七步诗救命诗

    曹植七步成诗 可谓文思敏捷 七步时间很短 然而曹植出口成诗 哥哥曹丕命令弟弟 七步之内吟一首诗 吟不出诗就杀头 曹...

  •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章 曹植 1.曹植其人 曹植:字子建,著有《七步诗》 有才:才高八斗。 后人评:文采出众,志向远大。 2.诗作...

  • 诗中江湖(23)

    第三章梦呓城中 5、布布茶茶作完诗,广场上静的连咳嗽声也没有,过了片刻,有人小声道:"你走了七步…"。 "欢迎大家...

  • 2018-11-07

    七步成诗法 曹植

  • 七步诗成章

    七步诗成章 有我东阿王

  • 曹植为何七步成诗

    曹丕不顾手足之情 逼迫亲弟曹植七步之内 必须吟一首诗 如果七步不成诗 那么就要被杀掉 结果曹植才思敏捷 果然七步成...

  • 星期四课堂笔记

    古诗律动——《七步诗》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

  • 老乔聊诗之三——从《七步诗》谈手足情

    1.两个版本的《七步诗》 《看图读古诗》中选编的《七步诗》可能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

  • 【RIA学习力】《故事课1》天一,第一天

    古有曹植七步成诗 今有天一七步成事 人生难免天马行空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毕业生》第三章:七步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yv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