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镇上看到有卖麻花的人家,突然有了想买的冲动,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只是到家之后发现舅婆没在,腿一直不利索,这次住院看看,已经一周了,回家我才知道。有些可惜,想让她尝尝买的手工麻花却是要等下次了。
镇子上是有两家做麻花的,我两家都买过,尝过,感觉都很好吃,所以有些不太懂一家生意红火,另一家的买客却有些零散的现象从何而来。之前路过这的时候也经常买,却只是零买一根解解馋,没有买多过,上次买了一袋就是在路南的那家买的,一袋里装了有八根左右。
两家店面中间隔了一条路,南北分隔开来,颇有些两不相干的意思。靠南的这家经常会有一些比较豪气的顾客来,短暂停留片刻,买上一袋放车里捎回家,而路北的这一家零零散散的人们来买上一根两根,拿手上就直接开吃了,并没见过有人买整袋装的。
两家的摊位摆设大都一样,两条长条状的板凳垫着一张大面板在上面;面板右手边放置一口锅,里面有少半锅油,用来炸麻花;取火用的是煤气罐;摊位前放一个长方形木质盘子,双脚架支撑,里面放的是麻花的成品;最中间的地方直起一根长木棍,撑起一把红色方形的大布伞,我注意到的两家的唯一区别就是大布伞路南是红色,路北是蓝色,其他看来并没什么明显的不同。这里虽看起来破旧,走近瞧瞧,手艺却是很不赖的,从第一次注意到这里,之后每次来这都会忍不住吃上一口,不同于商店里的包装品,这里现炸现卖,所有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很让人放心。
这里的流程一般都是由两个人来完成的,一人负责做,一人负责炸。负责做的那个人,取出揉好的面,揪成一小块一小块,拿起一块,双手快速揉搓,向两边伸展,粗细达到要求后,一只手捏住一头不动,另一只手向一个方向搓,反复几遍,再两手向上一提,麻花的形就成了,这时候我注意到做麻花的奶奶会用手快速且均匀的将麻花每个节口向中间压缩一下,此时的麻花就变得短小粗壮了,然后轻轻地从锅边溜下去,一点油也不会溅出来;这时候老奶奶的工作已完成,接下来就看旁边这位爷爷的功夫了。老爷爷虽年龄大了,双手依然很灵活,手上各握一双筷子,比平常家中所用的筷子大许多的那种,麻花一见下锅就被两双筷子夹住,迅速往开拉伸,油温不低,麻花四五秒钟形状就
定住了,所以这一步拉伸也需要快;之后不断地翻滚,使之均匀受热色泽金黄就可以出锅了,然后放在准备好的盘子里等待品尝。两位老人许是做麻花时间长了,动作行云流水般,仅是看一遍也会觉得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买来的麻花热着吃最好,干脆不腻,带有一丝极淡的咸味,味道似有非有,吃了第一口便不想再停下,很是诱人。
与商店里卖的麻花不同,这里的算是纯手工了。即便是一般店里卖的散装的大麻花,也比这里卖的要小。第一眼看到它便能分辨出其与一般麻花的不同,它做工精致,没有一般麻花的紧密感,这也是我第一眼看见便喜欢上了的原因。它的造型比较蓬松,看起来很别致,来往的人很容易就能注意到,买的人还是挺多的,生意都还不错。所以即便一家红火一家稍显冷清,整体来说生意是可以的。
麻花虽制作简单,想要做的如老人这般好却也是不容易的,两家的摊位下都有两三位闲客聊着天,谝着闲话,我很喜欢这种气氛,轻轻松松,没有任何压力,只是在聊天。来时的路上路过那里我并没有买,背包里东西太多实在装不下,只能可惜,本打算给同学带点的,事情却是办不成了。
之前吃过一次天津大麻花,是住在市里的舅爷回来带的,味道不错,却是少了那么一丝烟火味,厚厚的一层包装让我在开吃之前便给它减了分。相比较比较出名的一些品牌麻花,我还是喜欢吃镇上那两家老人做的,好吃不贵。 真正比较起来,这里的麻花不过差了一层包装罢了。而对于那些我并不在意,喜欢就是喜欢,有机会还是会忍不住要吃上一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