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传统文化艺术之家
粟特人与长沙窑有何关系?胡人参与石渚窑业了吗?且听张兴国分析

粟特人与长沙窑有何关系?胡人参与石渚窑业了吗?且听张兴国分析

作者: 阿山的诗和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20-08-04 22:31 被阅读0次

    8月2日上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兴国应湘城讲坛特邀,在长沙博物馆进行了题为《粟特人在长沙——胡人参与石渚窑业的若干线索》的讲座。

    张兴国的讲座针对胡人在长沙窑产业中扮演什么角色、长沙窑的异域风格是否与胡人有关、胡人与长沙窑畅销海外又有何关系、唐代胡人在长沙留下了哪些生活痕迹等问题,结合5月中旬以来在长沙博物馆举办的《粟特人在大唐——洛阳博物馆藏文物特展》,通过大量图片、文献文字资料,介绍唐代以前、唐代时期粟特人在中原的情况,主要介绍了来到长沙参与长沙窑特别是石渚窑业的情况。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就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典故,说明那个年代已经有胡人来到中国,且其风俗已影响到当时中原一带的社会风尚。

    “胡人”一说,最早应指匈奴人,后来就变成了对居住在中国北方和本文的外族或外国人的一种泛称。粟特人是胡人中的一种外国人,就是昭武九姓,原来是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九个小国家,分别是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米国、何国、史国国、火寻、戊地。

    粟特人长期或游走或定居在丝绸之路沿线充当“中间商”的角色。《新唐书·西域传》中记载的粟特人:“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傍国,利所在无不至”。说明粟特人主要的特点是趋利擅商贾。

    通过安伽墓、凉州萨保史君墓等古墓的出土文物发现,袄教祭祀图上有戴口罩的人首鸟身祭司,短发粟特人、披发突厥人,屏风上有出行、狩猎、宴饮、迁居图,双语墓志铭,求子、出生图,有琵琶、箜篌、笙、横笛、来通、胡瓶等乐器或用具,粟特人罗马式葡萄酿酒法,虞弘夫妇对坐宴饮等图案,反映唐代以前外来的胡人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互鉴,到了唐代,胡人文化更是深刻影响中原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胡人也不断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其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无不打上汉文化的烙印。

    安菩是在初唐时期随父母迁居来到大唐的,后来立了军功被封为定远将军,去世后埋葬在西安,由其子安经藏迁到洛阳与其夫人合葬。张兴国引证了北京大学考古专家沈睿文教授的文章《重读安菩墓》,分析了安菩家族的粟特文化内核。

    在唐代长沙的历史遗存中发现了很多胡人形象和胡风元素的装饰,尤以唐代著名的外销瓷——长沙窑中胡风装饰最为丰富。胡人的身影不仅出现在唐代长沙窑陶瓷中,胡人也参与到长沙窑产业当中。

    对于晚唐粟特人,张兴国认为是诗书传家,融入华夏。他引证了唐代诗人李颀、李端的诗,《洛阳出土粟特安国人墓志信息一览表》,考古专家张朝阳的文章《东汉时期胡人已深入长沙》、北京大学考古专家韦正教授的文章《六朝早期俑的地域特征和相关问题》,长沙咸嘉湖初唐墓葬岳州窑着汉服的胡人俑等,说明晚唐时期已有大量粟特人在长沙活动。从中晚唐开始文献记载明显增多,可以梳理出胡人在湖南的活动轨迹。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和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黑石号”沉船上就发现了相当多的长沙窑瓷器,说明九世纪后,长沙窑瓷器是最主要输出产品之一。

    张兴国指出,通过胡人参与石渚窑业的若干线索分析,石渚是九世纪的窑业敦煌。

    据史料记载,“石渚”之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群玉描写长沙铜官窑瓷器生产场景的《石渚》一诗,在著名的“黑石号”沉船所装载的长沙铜官窑外销瓷器中也有一个书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记”的题记碗——船上众多的褐斑彩绘碗中的一个,这证明唐代石渚是一个以生产瓷器而享誉海内外的草市,长沙铜官窑在唐代是以“石渚”之名而为世人所知的。

    长沙窑外销瓷的产地有谭家坡、陈家坪、石渚、年丰垸等处,从出土文物看,各窑场产品类型同质化现象明显,石渚湖南北两岸各大窑场都生产热销品。

    在讲到窑场的人口构成与分工时,张兴国说,窑场有30多个不同姓氏的工匠,窑业移民聚落形成背景,一是南方人口增长与经济重心的转移,二是七大瓷器产区(陆羽的《茶经》有相关记载),三是汉唐以来的陆海丝绸之路与湖南,四是安史之乱(以杜甫的诗《铜官渚守风》及《江南逢李龟年》为证)。

    画师、书手与文人等才艺人士的加入,丰富了长沙窑瓷器的品种和文化底蕴。张兴国引证了康家作坊与何家作坊,模印贴花工艺上的粟特纹样,胡人骑象,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的记载:“(胡部)乐有琵琶、五弦、筝、箜篌、笛、方响、拍板,合曲时亦击小鼓、钹子。”

    他还引述了考古专家任志录的文章《长沙窑瓷器上的粟特因素》、考古专家李梅田的《长沙窑的“胡风”与中古长江中游社会变迁》及日本人的文章《中国釉下彩釉的研究》。黑石号长沙窑彩瓷的五种颜色是青、白、褐、绿、红。

    关于外销瓷销售链上的胡商,张兴国引述了唐代大诗人杜甫、文学家符载、诗人刘禹锡等人的诗文,证明了粟特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等胡商深度参与长沙窑外销瓷销售。也有许多证明中国人参与外销的文献资料,介绍了当时朝廷的外销政策,引述了张籍的诗说明当时商人的乐与苦。

    关于胡商与外销市场的衰败:一是外商与航运的中断,二是窑区人户逃亡,三是集散市场和主要销售渠道的中断。长沙窑瓷器几乎抵达了大航海时代之前与古代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长沙窑外销彩瓷的主要出土场所主要是亚洲的部分港口城市、都城、中心城市、宗庙城所。

    张兴国总结说,长沙窑是九世纪不同文明之间通过商业贸易进行友好交往与融合的典范,胡汉工商士民在开明开放的政策中共同创造了一个繁荣的窑业敦煌。他经综合分析认为,包括粟特人在内的胡人深度参与了石渚窑业,从生产制作到贩运销售的整个链条都可以看到胡人的身影,这是长沙窑相比同时代其他窑址胡风浓郁、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也是长沙窑深处内陆却能在九世纪外销器市场独占鳌头的奥秘所在。

    相关链接:

    张兴国,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2006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先后主持或参与益阳羊舞岭窑址调查、宋元时期湘江中游地区陶瓷产业调查、益阳兔子山遗址发掘、长沙铜官窑遗址调查与发掘等多项田野考古项目。现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辑出版与公众考古中心主任,致力于历史时期考古、陶瓷考古研究与公共考古传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粟特人与长沙窑有何关系?胡人参与石渚窑业了吗?且听张兴国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rg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