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汉字活解《论语》学习国学与传统文化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21】——既往不咎的宽恕精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21】——既往不咎的宽恕精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08 06:40 被阅读353次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鲁哀公(欲用武力解决三桓专权)问宰我,做社主应该用什么质地的木材好。宰我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意思是使老百姓害怕得发抖。”孔子听后告诫说:“正成的事不要妄加评议,已经实行的事就不要徒劳劝告,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生灾祸。”

    【感悟】

    一、宰我妄言

    立社的本意是为祭祀土神以保佑这方土地,平安不要有战乱,选用有寓意的树木做土地神的牌位。夏朝时用松木制作,取“不易凋零生存永久”之意;殷朝时用柏木制作,取“丰茂勃勃永固长青”之意。周朝用的是栗木,用以表示妇人之诚挚,利于家庭和美。《礼记曲礼》上说:“妇人之挚,具榛脯,修枣栗。”《国语》也说:“夫妇挚不过枣栗,以告虔也。”《太平御览》上说:“东门之栗,有靖家室。”栗子与“立子”谐音,是求子的吉祥物,是以求吉利的习俗文化。

    鲁哀公欲用武力解决三桓专权而问宰我,宰我看出鲁哀公问话的用意,就附会地取“栗”与“栗”的谐音回答鲁哀公周朝用栗木做社主是为了“使民战栗”。意思是加强哀公的决心,以武力诛除三家大夫。

    二、孔子重顺势

    孔子不赞成暴政和动武,批评宰我不是按照立社的本意去说话,反而是暗示鲁哀公生起杀伐之心,要除灭三家。三家已经专权很久,这个局势是久成了,要改变它非一日二日就能够改变得了的。如果轻举妄动,很可能就引来鲁国的内乱,打内仗,这遭殃的都是老百姓。所以孔子仁爱之心,不希望鲁国会有战乱发生。

    那么有人会问,孔子本人也对三家专权、严重违礼行为早就看不惯, 曾经堕除三家的都城。为何现在又不许宰我说“使民战栗”?这是因为形势不一样。

    孔子当时手中有一定的权力,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堕三都的时候,也是趁势而行。因为当时季孙氏的家臣谋反,孔子顺势建议季氏先开始堕都,削弱他自己家臣的这种势力。然后说服了另外两家,一起堕都。叔孙氏先堕毁郈邑。费邑宰公山弗扰起兵反鲁,率军攻入鲁国国都曲阜,鲁定公和季桓子、孟懿子、 叔孙武叔躲在季氏之宫,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须、乐颀率军击败弗扰,弗扰逃到齐国。之后,郕邑宰公敛处父反对堕毁郕邑,使三桓开始反对堕三都。堕三都最终失败。

    宰我暗示鲁哀公去铲除三家,根本没有那个因缘条件,说得不好听叫自取灭亡,孔子出于对宰我的关爱,在这里批评他讲话不合适。这都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地方,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说到什么程度,这都要有高度的谨慎。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乱邦,这关键时刻,那个话更是要三思而后言。

    三、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成事”,不是指既成事实的事,而是指正成(鲁哀公要除灭三家)的事,也就是在萌芽状态的,这时候,还需要观察,不能妄加评议,胡乱定性;“遂事”,马上就要成的事,已经无可挽回的,就不要徒费口舌去劝告了,这样只能产生怨恨。孔子前面两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是针对宰我说的。第三句是针对自己及弟子讲的。宰我既然已经失言了,说话不合时宜、不适当,就算了,既往不咎,已经过去了,我也不要再追究他,追究也没有意思。只是点出来,告诉宰我说话要慎重。

    读此章也可见孔子的做人原则,对事不对人。做错的事要批评,同时,也不会揪住不放,希望弟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论语》有20篇约500章,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近60章,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彭放”。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21】——既往不咎的宽恕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cd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