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老将军之所以为人熟知,恐怕都是因为“负荆请罪”的故事。童年时,我也是对这些先秦的小故事钟爱有加,什么老马识途啦,什么负荆请罪啦,记得幼时那本儿童读物已几乎被我翻烂了。直至长大后,开始看史书,才真正全方位的了解了廉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列传第一句话,就把我们的视野拉回两千多年前的燕赵大地。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此地民风彪悍,好气任侠,纵然遭遇了惨烈的长平之败,成年壮男子均死于沙场,却仍然能够顽强的击败趁机前来攻赵的燕国军队(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於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上演了著名的邯郸保卫战,这场保卫战的主角便是廉颇。赵国任命廉颇为将,大破燕军,最终逼得燕国割让五城求和,廉颇被封为信平君。
有人说,廉颇善守不善攻,诚然,长平之战让人见识到了廉颇守城之功,但他的进攻也是毫不逊色的,我就随便列几条史料原文论证一下: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
後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
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在历史论坛上,赵粉和齐粉互掐的趣事,其实齐国实力还是不错的,但偏偏对赵国的战绩不行,赵国呢,也老爱打齐国。论坛上也如是,赵粉齐粉总爱对吵,一吵起来,就开始互列双方对阵战绩,然后齐粉就只能忍气吞声,两千年前的战争缩影折射到现代的网络上,经常如此让人捧腹。
廉颇老将军一生英勇,恐怕也只有长平之战是他心中唯一的梗,也许他恨赵括为何轻出,也许他恨赵孝成王为何临阵换帅,其实还真不能完全怪赵括,赵括也很冤,身为赫赫有名的马服君之子,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战,便终结了秦赵相抗衡的天下局势,从此放眼六国,秦军面前再无对手,赵括自己也落得个“纸上谈兵”的骂名,并且自此名留史册,却不是以流芳百世的方式。
也不能全怪赵孝成王,那时候对阵双方国力消耗均很大,无论是秦是赵都拖不起,我猜赵括如此轻易出战,很可能也是带了赵孝成王的王命而去,赵军的战力还是很强,否则秦军也不会死伤过半。(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可以说秦赵都到了绝境。但很可惜,赵括毕竟还是too young,对方主将又是白起,最终还是兵败被坑杀。而最新的研究观点是,赵军被坑杀人数并没有四十万,这个四十万很可能包含了之前战死的人数。
有意思的是,当长平之战廉颇被免帅回来时,众门客以为其失势,全走光了,直到邯郸之战廉颇又被重新起用,门客们就又回来了,暴脾气的老将军自然容不得,让他们走(客退矣!),谁料到门客们也很委屈,说你这人怎么这样,这天下人的交往本来就是凭着市场利益的方式,你有势我们就跟随你,你失势了我们就闪人,都是这个道理,您有啥可抱怨的?(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按说这话也太直白了,君不见豫让乎?那个为主复仇的豫让,虽称不上国士,但水平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上面的作战勇猛,而是下面要讲述的这件事。当赵孝成王死后,赵悼襄王继承了王位,任命了乐乘代替廉颇掌兵。老将军一听就炸了毛,二话不说,随即开打攻向乐乘,把乐乘打跑,自己也逃奔到魏国大梁。那时候廉颇年纪应该也不小了,还是这么火爆直率,当时看到这段时乐死我了。
老将军到了魏国之后,还一直想着为故国出力,这时赵王也觉得廉颇良将不可多得,随即派使者去查看廉颇还能不能征战。这时候,赵国史上第一小人出场了,他就是奸贼郭开,暗自贿赂使者,让他说反话。使者见了廉颇,廉颇一顿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意思是我还能打,离退休还早着呐。使者回去告诉赵王说,将军虽老,饭还吃的挺多,但是和我坐着时,一会功夫便数次起来去上厕所。赵王以为廉颇老了,于是便没有召回他。这个郭开,就是后来又谗言害死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的那个奸臣。四大名将中赵国有廉颇、李牧,秦国是王翦、白起,而赵国的这两个名将全都毁于郭开之手,成功地为自己赢来了后世所有人的唾弃。
楚国听闻廉颇在魏国,便悄悄地使人迎到楚国,但廉颇在楚国为将,并未去建功,他心里想着的还是为赵国效力,可惜英雄迟暮,属于他的时代即将结束。最后,一代勇将廉颇死在了寿春,再也没能返回赵国。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