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爱的教育典范

作者: 悦听风雨 | 来源:发表于2022-10-04 19:56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为人子女时,总觉得父母很多方面做得不能尽如我意,总感觉差很多,年轻时总想逃离。待到自己也为人父母后,方知父母爱孩子则为之计深远。

    《傅雷家书》年轻时读过,是为了读书而读。进入为了与孩子更好地沟通,想再读这本书,却发现收益匪浅。很多理解与感受都是年轻时不能悟透的。

    《傅雷家书》之所以出名,乃至成为现在中小学教材中必读书目的原因之一,我想,就是这里面父亲的谆谆教导吧!读完,有时候真的是让人不禁热泪盈眶,感同身受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有娃并深受其苦的人来说。

    一、《傅雷家书》简介

    这本书是傅敏主编,介绍自己父亲傅雷、母亲朱梅馥、哥哥傅聪之间往来的书信摘录。用楼适夷写的《代序 读家书,想傅雷》一文中的话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上海人,翻译家,几乎译遍法国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作品。文革期间离世。

    朱梅馥,傅雷妻子,相濡以沫34载。与傅雷生则相伴,死亦相随。

    傅聪,傅雷长子,钢琴家,被誉为“中国的肖邦”“钢琴诗人”。19岁第一次出国演出。2020年逝世。

    傅敏,傅雷次子。特级英语教师。

    二、拳拳爱子之心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牵挂之爱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你现在住哪里?食宿是否受招待?零用钱是怎样的?将来倘住定一处,讲定多少钱一个月包定伙食,那么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事先可以协商,倘隔天通知下一天少吃一顿或两顿,房东可以不准备饭菜,因此可少算一顿或两顿饭钱。

    这段话看完有什么感受,是不是很熟悉,也想起了自己平时唠叨孩子的情形?

    我们是普通人,自然难免这样的唠叨,其实做父母的,他们的拳拳之心也是一样的。

    朱自清的《背影》里有类似这样的一段话,父亲为他跟脚夫讲定的价钱,可是他却觉得父亲很迂,是不是跟这段情形很相似?

    傅雷让孩子经常给写封家书,他说别忘了杜甫说“家书抵万金”。

    好久没接到傅聪的信,他的妈妈给傅聪写信,有这样的一段话:

    你是知道我们日夜关心你,尤其是爸爸,忍耐着。左等右等,等急了只是叹气。这个不必要的给我们的磨难,真是太突兀了。爸爸说,工作对他是一种麻醉剂,可是一有空就会想到你。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是想到你。

    就是这样真切平实的爱,却让我们动容。

    二、自省之爱

    傅雷是严格的,甚至是严苛的。

    孩子在父亲的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如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做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

    这段话,看起来傅雷很严苛有时候不近人情,所以孩子很怕他。可是我以为,要是如今我们的家长们也都能如傅雷这般教育孩子,那么社会上的“熊孩子”就能少很多!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熊家长!

    傅聪后来也意识到父亲对自己的严格是真的对自己有帮助。他在去波兰学习并参加音乐会时的礼仪和教养,与从小父亲的要求脱不开。

    当然傅雷也有冲动的时候,在与孩子因为乐曲观点不同的时候,他勃然大怒,傅聪离家出走。这件事后来虽然双方和解,但傅雷却总觉得“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他说:“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分析这两天来精神的波动,大半是因为: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读到这里,我不禁泪湿眼眶。

    父亲的爱子之心,父亲的自责之意就这样展现出来。如此的直白,让人猝不及防。

    我想起自己的妈妈在最后病重卧床不起那段时光。我请假,离家,去照顾她。这本是孩子应尽的义务,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她说,我拖累了我姑娘……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虽然可能在文采上对我们帮助不大,但是我以为做父母的,能够从中学到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并反思自己存在着哪些优点和不足。

    三、高超的沟通艺术

    傅雷想把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对音乐的观点,对做人的点拨,乃至对爱情的态度都一一传递给孩子,可是又不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还要起到应有的效果,这就不得不谈谈他沟通的艺术之高超了。

    一、明确提出,点到即止

    傅雷想劝在外求学的孩子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这对于一般的家长来说,可能会长篇大论喋喋不休,而他不是。他开篇提出观点,以自身实际做法为例子,点到即止,绝不啰嗦,让孩子没有反驳的空间。

    你在国外求学,“厉行节约”四字也应该竭力做到。我们的家用,从上月起开始每周做决算,拿来与预算核对,看看有否超过?若有,要研究原因,下周内就得设法防止。希望你也努力,因为你音乐会收入多,花钱更容易不加思索,满不在乎。

    这样的沟通,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反省自己。

    二、用词考究,尽量不重复

    孩子出门在外,家长什么事情都担心,即使傅聪已经是音乐家,是大人,可“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却是没错的。父母为之计则深远。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在每一封家书中都有体现,看得多了会腻烦。然后,傅雷就尽量在文字中精简,用词考究,不重复。

    父母希望孩子多写信沟通,可孩子回信很少,这点也有点让父母着急。

    傅雷在信中这样表达:

    我屡次告诉你:多写信多讨论问题,就是多些整理思想的机会,许多感性认识可以变做理性认识。这样重要的训练,你是不能漠视的。只消你看我的信就可知道。

    我也再三告诉过你,你一边写信整理思想,一边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新观念,无论对人生,对音乐,对钢琴技巧,一定随时有新的启发,可以帮助你今后的学习。这样一举数得的事,怎么没勇气干呢?

    这两段话都是在希望孩子多写信。这里用了“屡次”和“再三”,其实都是想表达写信的重要性。可是没有重复唠叨,而是运用意思相近的两个词来体现重点,也体现出父亲的强调意味。

    三、一信一主题,重点突出

    虽然写信这件事情在现代已经很少了,因为现在可以打电话发微信,可是在那个年代,书信却是必要的一种交流工具。而现今我们在微信交流之中,也可以借鉴书信的方式。

    为人父母之后方知自己担当的责任有多大,既要让孩子有身体上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要让孩子有心智上的担当和成熟。那么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建议就是在所难免的。

    有的家长在面对孩子学习、写作业、考试成绩、生活习惯等等问题上时,难免要给予一些指导,可是又抓不住重点,常常说一件事情,又把好多的陈烂谷子都捡出来,导致最后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出现障碍。傅雷则深知这一点,并成功避开雷区。

    比如在1956年1月4日深夜,傅雷给孩子的信里,就借恩德的口,赞赏了傅雷的音乐成绩。然后婉转提出“静心思考,对症下药”的观点,他说:

    我劝你千万不要为了技巧而烦恼,主要是常常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发掘自己的毛病,寻找毛病的根源,然后想法对症下药,或者向别的室友讨教。

    最后明确提出一个建议:

    练琴的时间必须正常化,不能少也不能多;多了整个的人疲倦之极,只会有坏结果。要练琴时间正常,必须日常生活科学化,计划化,纪律化!假定有事出门,回来的时间必定预先肯定,在外面以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

    这样有指导意义的信,这样能时刻提醒自己的双亲,这样读之感动又不厌烦的信,又有哪一个孩子会不感动呢?

    如果我们现在的父母,也都学学这样的教导艺术,也是一大幸事。

    四、努力的傅聪

    前几天开始读这本书,一是名气使然,二是与自己大娃开始了斗嘴时光,看看能不能从中寻得一些良方。

    陆陆续续看了半个月,更是感受到其对孩子的拳拳之心。这里我想感慨一下读这本书对我工作的启发。

    我一直都知道傅雷与傅聪的优秀,潜意识之中总觉得那是天赋,可文字中不经意的书信交谈,让我更确信,不是这样。

    傅聪自己在信中说:

    开音乐会的日子,我总是从9点到下午3点练琴,然后中饭,睡两小时,七点或七点半音乐会,大概十点结束,再练琴两小时,到十二点回旅馆吃晚饭,然后睡觉。

    近来我非常快乐,虽然工作是那么忙累,因为自己眼看到一天比一天进步。

    这样的一段话,想想也知道傅聪为了连续付出怎样的辛苦和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就是这样来的吧!

    想起前天晚上,我因为工作的事情加班熬夜通宵。那个时候我还是有些怨言的。谁又愿意日夜操劳为了一个“准时完成任务”的工作要求呢?可是,既然答应了要在清晨6点前交稿,就得排查其他因素,更何况自己白天也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啊——上午顾及情面帮朋友忙奔波一上午,下午接待外地朋友游玩吃喝,只有晚上时间,不加班又如何!

    所以,读到这句话,我突然就释然了,还有点汗颜。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你又哪有理由躺平!

    这个时候就想起了傅雷的作用。他与孩子有一样的爱好,他对培养孩子上是功不可没啊!

    他说所有的困难是在于脑子:一旦你心中有了那种你所需要的效果,技巧就来了。技巧绝对不能孤立起来的,也绝对没有一定的方法,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方法;你所感觉的困难,都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一切都要用脑子想,而且要非常自然、放松,切忌练习时有任何紧张和不愉快。而且练习时随时随地要浸在音乐里面,切忌单纯的练习技巧。

    这段话一方面是告诉孩子,练习时要找方法,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同时也告诉孩子,练习时要让自己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面,而不应该为了技巧而放弃真正的热爱。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写文章的感受。我们作为一个作者,写自己的经历也好,用自己的眼光把周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给它虚构成一个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好,都需要我们能够既进入到故事之中跟人物一起哭笑;又要游离故事之外,像一个冷静的叙述者般想方设法调动读者的感情。

    好的艺术作品,无论是文学还是音乐,都应该是有共同之处的吧。

    那么作为我们的工作呢,不是文学不是艺术,难道这个话就没有任何道理了吗?

    我想这本书还应该给我更多的收获,更大的启发。

    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中有收获和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傅雷家书》爱的教育典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xu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