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课堂上也需要安全感

作者: 先主山下梁波涛 | 来源:发表于2020-09-12 16:16 被阅读0次

    文/涅阳三水

    新课已经开始两周了,今天从地里回来后翻书,看到王晓春老师的一句话:

    “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连安全感都感受不到,谈何快乐?”

    在王老师的眼里,把课堂上走神的孩子叫起来回答问题,是最不明智的行为。

    因为那个时候,学生分明没听,叫起来回答问题,摆明了是要给学生难堪的。

    这样的提问,在课堂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学生会不会因为不会回答而感到难堪,进而丧失了积极性,甚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留下心理阴影呢?

    。。

    周三的语文课上,学习《珍珠鸟》,孩子们寻找珍珠鸟是怎样一点一点靠近作者的,完成之后,一处一处来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孩子们都可以找到。

    问题是,孩子们找到了后,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举手主动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一点是这一年度所有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事情,每节课都没有人举手,几乎是老师的一言堂。

    我再次询问:“找到句子的,可以举手告诉我。”

    每个人都把手举起来,这样挺好。

    但是,说完一个地方,再说下一个地方的时候,依旧没人举手。

    这是一个死循环,让人很无奈,很头疼。

    。。

    在所有举手的孩子里面,我点到了一位女生。

    这女生开学初一直在折腾,总是不肯住学校,每天晚上要闹着回家。

    后来,她妈妈告诉我说,因为意外怀孕,这个女孩出生没多久,就已经有了二胎,没办法,她就寄养在奶奶身边。

    因为身子弱,动不动生病。

    奶奶动不动就把自己的药给她吃,这么一来二去的,胃就给吃坏了。

    因为奶奶的骄纵呵护,使得女孩性子比较柔弱,遇事就哭,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妈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赶紧回来把她带在身边。

    结果,就和小一岁的妹妹相处,把对奶奶的依赖进行了转移。

    这一转移,就是五年多,姐妹两人一个班级走过来,姐姐变成妹妹,妹妹变成姐姐。

    。。

    这会儿,在课堂让,我提到了这名女生的名字后,心里也是一片忐忑。

    走到她身边,看看她的书本,圈圈画画的内容也都是正确的。

    可是,她就是不开口把她画的句子读出来。

    我指着她画的句子:“挺好的,你把它读出来就可以了。”

    以为她会读,谁知道我离开她身边,回到讲台上后,再扭头看,她的眼睛一片通红,很显然是想哭了。

    我叹了口气,这孩子到底咋回事?明明知道答案,为什么不肯开口读呢?

    想到她背后的那些情况,我瞬间释然:“还在害羞呢!以后再回答吧!”

    请别的孩子接着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她的这种行为,就算揭过去了。

    。。

    这会读到了王晓春老师的话,心里瞬间被击中。

    课堂上,这个有着不一样经历的女孩子初来乍到,对这个班集体,真是还没有生出感情,众人面前的开口,显然是艰难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他感觉到‘心理安全’或者‘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

    今儿这样的课堂提问,让这个经历不一般的女孩有所难堪,即使回答,也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出现。

    王晓春老师说:“在我看来,学生在课堂上不焦虑,不恐惧,不孤独,才能称得上是幸福的。”

    只有孩子在课堂上心理安全,才能够敞开心扉,获得幸福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在课堂上也需要安全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dw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