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读,且要静心而潜心。
这是我“以读书为生活方式”而步入2020年第九天的一个“静夜之思”,当然是在午夜之后了。
“读不懂,看不明白。”是读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情况。读鲁迅著作、译作,也常有这种情况,与朋友交流亦听到“有的真是看不懂”的声音。
真的是“读不懂、看不明白”吗?我以为,否也!仅为“眼看”,何以能够懂得?只用“眼读”不是“扫描”吗?何以能够真正明白?
“读不懂,看不明白”除了“方法”问题外,原因最在没有静心而潜心!其实,静心而潜心是读书的第一方式和方法,多读(既有“再读”也含阅读数量)则是学以致用的一个根本点。
《嵇康集》这本文学与哲学著作,鲁迅先生就有过多次校读,且不只是一个版本,在我的记忆中,鲁迅先生至少是用三个版本比照校读的,故而才有了鲁迅校本的《嵇康集》。试想,若是没有多读且静心而潜心,这何以可能?
多读(数量上的),才能丰富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生成和展开自己的思想,正所谓“读进去,跳出来”。其实,“多读”和货币储蓄有相通的道理——持续地“零存”,才能获得一个较大的“整取”。更何况,多读就是最大化地“占有”思想资源——思想,也有一个“所有制”的问题。
还有,鲁迅作品读得多了,则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也就慢慢地“鲁迅式”或“鲁迅化”了。“像哲学家一样思想”“像经济学家一样思维”,若非多读哲学家、经济学家何以可能?何以化可能性为现实性?著名经济学家何帆能够“每年阅读图书300余本”,若是没有静心而潜心的功夫何以能够?读书的第一样式就是静心而潜心。
“再读”(读书方法上的“多读”)考验的是“静心而潜心”后的“耐心”——耐力。没有耐力为支撑点的“再读”式多读,何以能够彻悟“文本之心”,何以能够生发出“我心之思想”?坦诚而现实地看,形成个人的读书艺术,就在于再读和多读的持续不断、持续升华。
所以,真正学以致用的读书,必须和必然是静心、潜心、耐心为基本方式,再读为关键作为,多读为要害的读书艺术。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克服了浮躁、急躁,形成了静心、潜心、耐心的习惯,保持了再读、多读的作业能力,个人的读书艺术就是别样花开的。可怕是静心、潜心、耐心都成了难事,再读、多读都成了困难。
2020年的读书新面貌,要看静心、潜心、耐心的持续程度,要看再读、多读的作为样态。能够从此出发吗?
我是能够坚定不移、持续不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