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优秀散文精选【爱心小岛·爱...文海晨光文学社
散文‖乡村旧事--母亲,天堂是不是真的很美?

散文‖乡村旧事--母亲,天堂是不是真的很美?

作者: 风雨飘尘 | 来源:发表于2022-09-18 12:19 被阅读0次
    故乡雪景

    文/伍永中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每次回家看着她笑意融融的照片时,不禁想起她在世的一点一滴,心底的悲伤难以抑制,泪水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或许,在有生之年,母亲,将是孩儿心底永远的痛!

        上世纪四十年代,母亲出生在湖南安化的一个小山村里。听说,外婆家里的条件好像不错,至少比父亲这边要好一点吧。只是自己出生较晚,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没有见过,所以小时候听别的孩子说起外公外婆或是爷爷奶奶的疼爱时,自己心里是一片空白。

        记忆中,母亲个子比较矮小,大概一米五几的样子。跟父亲高大的身材有着比较大的悬殊。母亲嫁给父亲的时候还很年轻,两个人的婚姻是当时村里领导帮忙牵的红线,好像也有一个简单的婚礼。说是婚礼,无非也就是请队上乡邻还有村上的几个亲友吃顿饭就算完成了,在那个年代,是不能跟现在的婚礼相提并论的。

      或许,中国几千年婚姻制度下的年轻男女都是这样吧,在那个儿女婚姻遵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两个不太认识的年轻人就这样样走到了一起。生活的艰难,肩上的责任,只能让两个年轻夫妻相扶相持的走下去,在日后一朝一夕的岁月中慢慢积累那份亲情。

        建国初期,全国经济处在一种基本瘫焕的状态。在农村初级社、大跃进、人民工社等集体制度时期,为了尽快解决粮食问题,农村里青壮年男女全体出动,上山下田,日以继夜的开荒劈土,兴修水利,整个冬天都没得闲着。许多妇女同志也因冬天时出夜班,或者在拦河筑坝时在冰水里呆久了而出现身体不适,以至于在她们后来的人生中一直受到病痛的折磨难以康复,我的母亲,就是这样。

      为了提高稻田的产量,当时也有些不切实际的做法。比如为了早点培育秧苗,在寒冷的正月里大家烧开水灌在田垅间,以保持田间水温让秧苗发芽,无异于拨苗助长。为了争一个工绩,有些地方虚报产量也是常有的事。记得以前听人讲过这么一件事,说是一个地方谎报一年稻田的产量有多高多高,后来上级领导去村上查访时,为了那高产圆谎言,他们竟然把别的田里的秧蔸全部移到一块田时里,说这就是他们高产的办法。可想而知,当年在那样的情况下,全国人民的生活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每天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换来的却是一天比一天少得可怜的口粮。

        在集体出工的那些日子里,母亲因为个子较矮小气力不大的原故,在干农活时或多或少会比别人差了那么一点,在那个靠计工分多少来算口粮的时期,你干活少点自然会比别人的工分少一点,你分到的口粮自然也会少一点。只是,母亲的性情是那种比较大度不喜欢与人争抢的类型,只要自己不亏欠别人就算苦点累点委屈点也可以忍受的,少点就少点吧,没关系,自己少吃一口就是了。所以,在好长一段时间内,母亲的工分一直不高,好像当时男劳动力的最高分是十分,别的妇女都有六分或者七八分,而母亲,一直只有五分。

        “绍梅个子较小,力气也比较小,做事有时虽然慢了一点,但她做事还是挺认真,又挺能吃苦耐劳的,她的工分还是给加到六分吧,也不能让她太吃亏了”。村上的领导龚又政在队上开会时提议。

        当时做为计工员的父亲没吭声,毕竟,关系到自己的老婆,朴实的父亲有种避嫌的感觉。

        经又政伯伯提议,大家也都觉得给五分的工分也确实太少了。于是,那次会议后全员通过把母亲的工分调到了六分,虽只有一分之差,且不说后面的口粮能多领多少,但至少也给了母亲一个心里安慰或者说让母亲的辛劳得到一个肯定。

        从那以后,母亲仍一如既往的每天出工辛勤的劳作,回家后还要照顾孩子与爷爷,那时爷爷老了,身体不是很好,几个孩子年纪又小,家庭的困苦境况可想而知,但日子还是要一天天慢慢熬过去。就这样,父亲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的拉扯几个小孩,尽心尽力的照顾爷爷,含辛茹苦,也完成了爷爷他老人家最终传宗接代的心愿。 多年以后,听父母亲讲起这些旧事时,我头脑里也只有些零星的画面和零散的词语,什么进食堂,开夜斑,按工分分口粮,什么在食堂吃饭时规定每人一餐的用量等等,自己也无法完整的连惯起来。反正那是一个让人无法回首的岁月,跟现在的生活条件相比,完全是天上人间的差异。

        母亲前面生了三个小孩,也就是我的姐姐,听说后来还生了一个大哥,可惜因为那时生活太苦,没带多久小孩就夭折了。儿子的逝世,当时不知道给年轻的父母带来怎样的伤痛?加上母亲身体不好,父亲也曾有过把他堂兄的孩子抱养过来的想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未曾实现。直到几年以后,我和哥哥相继出世,又给父母带来一些安慰。而当母亲再讲起那个年幼夭折的大哥时还有那些旧事时,一切都已经风清云淡,而那一段艰难的岁月也都过去了。

        母亲读书较少,但还是挺能干的。那时候家里没钱请裁缝给我们做衣服,家里也没有那些缝衣用的直尺卷尺什么的,我们的衣服都是靠着母亲用手缝制,那些尺寸都是靠她用手掌去测量,然后跟着样版再把各个部件一针一线的缝起来。多年以后,母亲因病逝世,当自己读到元稹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句子时,总想起小时候母亲在灯下为我们缝制衣物的情景。

      母亲一生辛劳,但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多桀。对我们虽没有太多言语上的教导,但她用她全部的爱,护佑着孩子们健康成长,身体力行给我们做出一个乐观向上、吃苦耐劳、有责任的楷模。

        母亲一生一直受着病痛的折磨,但因家里人口多,生活条件一直不怎么好,她的病体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就连医院都没有正式去住过一天。可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她心里装的都是儿女们的困难,就是在她去世之时,心里还是总是挂念着姐姐没有房子,小儿子没有结婚等。

      2001年那个冬天,母亲带着一身的病痛走完了她最后的人生旅程,享年65岁。母亲停灵那几天,天上飞着朦朦细雨,阴云沉沉,可到出殡那天却意外的放晴了。姐姐说,那是母亲心疼我们这些失去娘的孩子,在天上保佑着我们,让我们能够顺顺利利的送她上山。

        母亲去世后,第二年我也离开了家,开始了在外面漂泊的生活。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家里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可每次回家时却再也看不到母亲的身影了。我结婚时拍了张全家福,姐姐哥哥外甥侄儿一大家子二十多个人围聚在父亲身边,却独独少了母亲的身影,一瞬间,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浓浓的悲伤涌上心头。

        还好,现在家中儿孙都已长大,几个外甥也有了自己的事业,老一辈人丁兴旺的期盼也算得偿所愿了。只是午夜梦回,面对异乡清冷的长夜不禁黯然神伤,母亲,天堂是不是真的很美,不然为何你会一去不回?在那个世界又是否有人陪?

        值此母亲走后二十年之际,写此文,以为念。也祈愿天下父母身体康健,乐享天伦,平安度春秋!

                          ——2022年9月于越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乡村旧事--母亲,天堂是不是真的很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py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