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队轶事(十)

作者: 乡里人氏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08:12 被阅读249次

            “你真的不要我么?”

        我们文宣队的全名是“毛泽东思想业余文艺宣传队”,因了“业余”这两个字,所以我们有时候还是要搞搞劳动的,当然,这劳动并不是大运动量的,一般是到工地上回收民工们拆卸模板时遗落的码钉、元丝之类,但有时也“苦力的干活”,比如指挥部来了什么物资,一时没有人手,我们也干干装卸工什么的。

        有一次,是“法定”的劳动日,队里接到指挥部的命令,叫我们分成几个组到不同的地点劳动,据说需要点体力,我那时在队里担任着团小组长(呵呵,还是“团政领导”呢),所以也安排我带一个组,但分配人员的时候,问题出来了。什么问题?有个女孩子,可能是体力问题,也可能是另有原因,平时劳动时不怎么卖力,所以搞劳动,一般都不愿意同她在一个组,这一次队长要将她分到我那个组,我当然也十分不情愿,连忙说:“我不要!”推了好久,那女孩急了,委屈地说:“你真的不要我么?”“真的不要!”我还是那么坚决。忽然,队里那几个农村来的青年哈哈大笑起来,我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就作鸟兽散,各自干自己被分配干的活儿去了,留下我和那女孩尴尬地站在那里。

        其实,那女孩还是不错的,一样的知青,来自同一个城市,我们都是“天涯沦落人”,本应该相互提携、帮助才是。而可喜的是,她天生一副好嗓子,歌声高亢清越,是我们队里的“金嗓子”,演出很受欢迎,但那时我们太年轻,就是不懂得这些,为了一点点小事,居然还闹成这样。

        我离开文宣队后,据说她与贵午谈过一阵恋爱,但不知怎么的,最后是无疾而终。贵午后来被推荐到师范学院艺术系(现师大艺术学院)学习,她招工到市里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在市里的舞台上还风光过一阵,好多年没见她了,可能像很多我们一辈人一样,到儿子或女儿那里当奶奶或外婆带孙子或外孙去了。

              (写于二O一三年)

【后记:二0一七年我们聚会时,见到她还是那么活泼,嗓音还是那么亮,谈到当年的事儿,她说早忘了。如今住省城,一面照顾年迈的母亲,抽空也去歌厅亮亮嗓子。】

                             

相关文章

  • 文宣队轶事(十)

    “你真的不要我么?” 我们文宣队的全名是“毛泽东思想业余文艺宣传队”,因了“业余”这两个字...

  • 文宣队轶事(十一)

    关于“吃”的几件糗事 那是一个物资比较贫乏的时代,有个伟人曾说过一句名言:“我国有六亿人口,...

  • 文宣队轶事(一)

    所谓“文宣队”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简称,这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 那是一个现在看起来比较遥...

  • 文宣队轶事(四)

    六哥?六歌? 写下这个题目,文中主人公的形象就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这已是四十多年前的...

  • 文宣队轶事(三)

    文宣队“三巨头”那个 晴朗春日的“床坐”(创作) 先说说所谓的“三巨头”,那是指的包括...

  • 文宣队轶事(二)

    “人命”风波 大会战时,虽然成立了文宣队,但各民兵团的文宣队员还是与自己大队来的民工们...

  • 文宣队轶事(六)

    笑 场 所谓“笑场”,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时或由于别人或由于自己弄错了(如台词说...

  • 文宣队轶事(八)

    “旦 角” 写了好几篇了,还没有写到我们的队长,今天一定要写了。大家知道...

  • 文宣队轶事(七)

    “老朋友,你出来呀!” 记不清是在哪个公社的一场演出,当地还专门搭了舞台,当然是木头的,但比...

  • 文宣队轶事(九)

    鲜花落在蚊帐顶上 宣传队住在大坝(主坝),和指挥部在一起,吃饭也在一个食堂。不过,住处也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宣队轶事(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gu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