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止观”

作者: 沙门的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10:34 被阅读2次

  “奢摩他”、“毘婆舍那”、“禅那”,这是我们在《楞严经》上读到的。“奢摩他”翻作“止”,“毘婆舍那”翻作“观”,“禅那”是止观圆融。可是它的名词含义是可以通用的,“奢摩他”可以翻作“止”、也能翻作“观”,偏重在“止”;“毘婆舍那”虽然翻作“观”,里头也有“止”的意思;实际上,止、观决定是圆融的,止里面有观,观里面有止。假如只有止没有观,那就是“无想定”,修无想定跟佛法不相关;佛法里面讲的禅定里头是有观的,也就是说定中它有境界。

  “止观”是佛家修行总纲领、总原则,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离不开止观。

      念佛法门也是修止观,念佛堂常常提示大家“放下万缘”,那是止,“提起佛号”,这就是观。由此可知,止观就是禅定,念佛哪里不是修禅呢?世尊在《大集经》里面告诉我们,念佛这个法门是“无上深妙禅”,道理就在此。所以没有禅定,就决定不能够开智慧。我们知道念佛法门确实是“无上深妙禅”,你还起心动念想去学禅、想去坐禅,这错了,你念佛就已经在修“无上深妙禅”了,而是你不懂得,不知道自己所修法门的殊胜。

  梵语这个名称翻成“止观”,也翻成“定慧”,定就是止,慧就是观;又翻作“寂照”。寂是止,照是观;又翻作“明静”,明是观,静是止。“止”有“停止”的意思,有“止息”的意思。在十善业道里面,止息十恶,提起十善,这是观。起心动念都是十善,古德有所谓,“动念则万善相随,止静则一念不生”,这是止观功夫到家了。万善相随,万善的根就是十善业道,万恶之根就是十恶业。从初学一直到如来果地,无量无边的法门,都落实在十善业道。离开十善业道,所有一切佛法都落空了。

  从最基础上来说,净业三福头一条,如果没有十善业,“孝亲尊师,慈心不杀”全都落空,这是讲到基础的基础,“净业三福”。如果我们对于十善、十恶要是不懂得,你从哪里修?天天造业,那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为什么?都与十恶相应。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止观”这个能力,贪图一切受用的念头要止住,世出世间一切法要看清楚。

      看破是观,放下是止。看破是要仔细观察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最重要的是看因果,因果就摆在面前,你能看出来,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报,从果报看到它的因行,从因行你能看出果报,你就清楚了。统统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当然放下,哪有放不下的道理?放不下还是没有看清楚。

      “止观”,贯穿全部的佛法,它是佛法修行的总纲领。

——本文内容依据净空法师相关讲座参学编纂

相关文章

  • 学佛笔记:“止观”

    “奢摩他”、“毘婆舍那”、“禅那”,这是我们在《楞严经》上读到的。“奢摩他”翻作“止”,“毘婆舍那”翻作“观”,“...

  • 定慧双修与基督教修行

    止观双修”即是通过“止”或“观”的具体宗教实践,从而体认佛理,把握佛法真精神,获得佛教慧解。佛教特别重视“止观”法...

  • 为何不能见如来(下)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书笔记(四十八) 止观 经云:“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南师讲,佛...

  • 学佛笔记:观“道”

    什么是“道”?人与人的关系是道。中国人讲的“五达道”,达是通达,五种通达大道,就是五伦:夫妇、父子、兄弟、君...

  • 学佛笔记:“止观”——“一门深入,至诚感通”

    “一门深入要深入到什么程度?” 在大乘佛法里面无论哪一个法门,你修学要想成就,你一定要懂得这个方法、秘诀——...

  • 近善

    2020-04-11 庚辰月甲申日 #读书笔记#《童蒙止观》 《童蒙止观》具缘第一中,学习目观要创设的五个条件,其...

  • ~鼎然~金刚藏群开示2017.12.10@

    修行不外乎止观,不止即观,不观即止,或止或观,或止时观在止,观时止在观即止观双运。 何为止?不是什么都不想就是止,...

  • ~鼎然~金刚密修群开示(2017--12--10) - 草稿 -

    鼎然师父开示。 修行不外乎止观,不止即观,不观即止,或止或观,或止时观在止,观时止在观即止观双运。 何为止?不是什...

  • ~鼎然~金刚藏密修群开示2017.12.10

    鼎然师父开示: 修行不外乎止观,不止即观,不观即止,或止或观,或止时观在止,观时止在观即止观双运。 何为止?不是什...

  • 香为佛使4

    摩诃止观安心地, 受想行识为五蕴, 诸见随观生进境, 香为佛使故须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佛笔记:“止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gv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