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乙流一下子击倒了我家五分之三人口,先是儿子被感染,吃了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控制住,接着儿媳和孙女也都感染上,只剩下爷爷奶奶没被感染。
早上早早到医院,小儿科专家以及普通医生号全部被预约,只能在急诊现场挂号。在一楼排队候诊,排队抽血,排队交费取药后拿到二楼交药等候挂水。期间发现小孩都用软管,把药交给管理人员选择软管再到旁边自动缴费处交18.95元,原来已经交了的硬管钱是不退的。有岁数大的问在哪里交软管钱,前面在哪里交钱,就去哪里交钱。我插了一句,这里不是有自动缴费机吗?何必还要跑到一楼排队?回答,岁数大不会操作。如果缴费的时候就问一下是否要用软管,不是可以避免重复收费了吗。
等候半个小时,终于等到孙女呦呦挂水,孙女呦呦表现很好,抽血没有哭,扎针也没有哭,她很骄傲,其他小朋友哭,她没有哭。本来我们一边等挂水,一边讲故事。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在看手机、看平板,她爸爸也去车里拿来平板,让她看动漫、做小游戏。本次要挂三袋水,我让儿子儿媳去请医生再开一天药水,省得明天再排队,结果医生不同意。先让儿媳回家休息,她下午还得去挂水。
呦呦这次挂三袋水,一袋250毫升,两袋各100毫升。第一袋滴完,我直接拔出软管一头插进第二袋,有点小气泡用手弹弹软管就行。第二袋滴完,儿子正好接电话,孙女又要尿尿,一下子药水留在管子里不多,直接拔出插到第三袋时管子进了空气,儿子正好回来,立即抱怨起来,不会去叫护士吗?一旁中年妇女劝慰儿子,年纪大了反应慢不要再抱怨了。护士赶来排出软管中的空气。原来拔管前要把进水阀关掉,插入后再开,这样就不会进入空气,原来我多少年直接操作都是错误的,只是管子里的药水比较多才没有进入空气,看来没有经过学习随便模仿操作容易出差错啊。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它的味道稍微的有些苦,因为这个药里面有大黄,而大黄这种药是非常苦的,小孩子吃不了苦,呦呦不肯吃,怎么办,鼓励她能吃苦、勇敢,是个好孩子,吃了之后就好了。另外用温开水就着吃,一勺豉翘水,一口温开水。我在想能否加点糖,一查资料,在服用这种颗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点糖,这样孩子就愿意喝了,医生如果提醒我们可以加点糖该多好。
为了防止被感染,爷爷奶奶也服用了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服用后没有其他反应,就是胃有点不舒服。
一个孩子,从小给他灌输哪方面的理念,他就会朝哪方面努力。我们灌输孙女要勇敢、不怕苦,在她生病打针时非常灵验。很多家长没给孩子灌输其他理念,只是让孩子学习,让孩子考得好成绩。于是,孩子就会厌倦学习,对抗考试。高考结束那天,有些孩子把书本撕得粉碎。因为他们有“翻身农奴得解放”的感觉——终于把这座压制他又让他无奈的“大山”推翻了。这些孩子长大当了父母后也不愿读书,只是逼着自己的孩子读书、学习、考高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理想,没有告诉孩子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才快乐。我教育呦呦只是告诉她读书学习很快乐。在医院,她发烧到38.8度,看到医院各种牌子墙上的字,只要是认识的她都会说出来。回家后,我们学习的是医生、医院和护士几个新字,这和她今天接触的密切相关,她很愿意学习。
网友评论